〈FinTech〉你能想像「無現金社會」的消費生活嗎?
鉅亨網記者陳慧菱 台北 2016-05-02 13:09
到瑞典、丹麥旅遊還在找地方換鈔,那你可就太落伍了。不管是在路邊攤買報紙還是走進商店買衣服,只要一張卡就搞定,或是掏出手機按幾個鍵,行動支付幫你完成所有交易,再也不用擔心忘記帶錢包。數位金融時代來臨,各國積極發展數位貨幣,其中以瑞典、丹麥腳步最快,此外,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也釋出希望推出「數字貨幣」訊息;就連前金管會主委、現任立委曾銘宗都力促台灣逐步走向「無紙鈔化」,「無現金社會」儼然成為金融科技(FinTech)時代的新顯學。
瑞典在2009年時,流通現金有1060億克朗,但到了2014年,減少22%僅剩下832億克朗,成為全球電子貨幣最普及的國家,在2015年時僅有2成的消費活動付現,遠低於全球平均的75%。而瑞典也因半數銀行分先不保留現金,不接受現金存款,銀行搶案大幅減少。
丹麥也自今(2016)年1月起,也大幅降低現金使用,在全國的商店、加油站、餐廳,推動只提供行動支付、信用卡等電子支付方案,未來紙鈔與零錢將被徹底取代,不過醫院、藥局、牙醫、郵局等地仍會接受現金支付方式。丹麥去紙鈔化的初衷在於,如果,商家為了防杜現金被搶,而裝置監視系統、設立保全,加上,找零錢所花費的時間成本,都可透過推行數位支付方案,進而節省的成本。另外,透過數位支付,政府也更能掌握各項稅收的來龍去脈,讓稅務系統可以更優化有效率。
除了瑞典、丹麥,南韓2015年電子支付占個人消費支出比例為77%,高於香港的65%與中國的56%,也遠高於台灣的20%,銀行局局長詹庭禎指出,南韓會有這樣的成績,要從1994年的政策說起,南韓政府為了強化電子支付,鼓勵商家若使用信用卡等電子支付,可以減免所得稅和加值營業稅,當年南韓的總稅收淨額為13兆,而2011年總稅收淨額為51.9兆,7年增加3倍。
而台灣,起步雖慢,但也正在朝向電子支付革命邁進,金管會訂定了「電子支付比率5年倍增」的計畫,要讓電子支付占台灣個人消費支出比率,從現在的26%,在5年內「倍增」到52%。
面對消費市場中新興支付工具的興起,年輕世代使用小額支付工具的比例近年確實逐年走揚。目前非現金交易的電子支付共有3大類別,包含信用卡、電子票證(悠遊卡、一卡通)、以及行動支付(歐付寶、支付寶、直接付等)。
民眾的生活與消費習慣,也因為多元化新興支付模式的出現而不斷改變。現在不用去便利商店,就能用手機App繳停車費;醫院看診也不用排隊批價,只要掃一下QR Code條碼就能快速繳費;最廣泛應用的信用卡,已經能輕易整合綁定到手機上,以後出門可能連各種卡片都不用帶,這些變革,在在都是「無現金社會」發展的最基本起步環節。
而無現金社會的發展,不只有電子支付。
貨幣的形式隨著時代演變,從古早時期的貝殼、元寶、銅板、紙鈔到塑膠貨幣(信用卡、悠遊卡),如今隨著科技的進步,國外漸漸在研究「數位貨幣」,也就是,由央行利用區塊鏈發行數位貨幣,達到「交易即清算」的效率。
目前全世界最著名為大家所熟悉的數位貨幣代表就是「比特幣」(Bitcoin),比特幣並非實體錢幣,而是類似電腦遊戲中的虛擬錢幣,透過「區塊鏈」的交易機制,不需要透過第三方,就可以在網路上直接進行交易。
根據比特幣資訊服務網站CoinDesk統計,從2013年底到今年4月初為止,比特幣平均每週交易量成長了2.6倍。接受比特幣付款的企業和網站愈來愈多,包括:微軟、PayPal、戴爾電腦、日本樂天購物網站,以及美國最大雜誌集團時代公司。就連在台灣,全家便利商店去年9月也提供Famiport(多媒體機台)上可以將比特幣換成現金券,就可以在全家店內購買商品。
交易成本低,是企業與網站愈來愈接受比特幣的重要原因,例如以信用卡消費,商家需要支付交易金額的2-3%給信用卡公司,若用比特幣支付,手續費只需要1%。
因此,台灣產學界也開始出現建議我國央行研究發行「國家數位貨幣」的聲浪,也就是,央行可從發行紙鈔,改成透過區塊鏈發行數位貨幣。
數位金融若要提升到國家層級,就不能忽視數位貨幣的趨勢,中國與英國等多國央行都非常積極,正考慮發行數位貨幣,但台灣央行對此還沒有明確的方向。因此,行政院長張善政就曾公開表態:「數位貨幣是未來重要趨勢。」他還要求央行在撰寫「創意台灣2020白皮書」中,要擴增數位貨幣章節,評估是否發行數位貨幣的可行性。
收銀機未來將漸漸消失
台灣的FinTech浪潮已勢不可擋,隨著國際上「無現金社會」的趨勢逐步形成,你也許應該開始想像,未來,台灣的商店漸漸取消收銀機,只接受使用信用卡,或用手機移動支付;然後,誰也難以保證,除了塑膠貨幣、電子支付,台灣會不會哪一天也發行「國家數位貨幣」,who knows,所以不要停留在LKK階段,快把金融科技融入生活中吧!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