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外匯

正回購保平衡 資金面趨穩定

鉅亨網新聞中心


本周二,央行在公開市場開展200億元14天正回購操作,中標利率、交易量均持平於前一期,結合到期量考慮,當日公開市場操作實現零投放/回籠。分析人士指出,伴隨SLF等創新型流動性調控工具的不斷推出,近階段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持續呈現中性特征,正回購利率成為市場更關注的指標;貨幣市場方面,雖然月末考核仍對短期資金面形成擾動,但隨著新股申購資金解凍、月末因素消退,交易所和銀行間市場資金面將陸續回歸穩中偏松格局。

公開市場延續中性對沖

周二(10月28日)央行在公開市場進行200億元14天期正回購操作,中標利率持穩於3.40%,交易量則連續六期無變化。據統計,本周公開市場共有到期資金400億元,周二、周四各有200億元。周二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實現零投放/回籠。

從周度操作的角度看,此前兩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結果均為零投放/回籠。市場人士預計,在當前貨幣市場資金面總體穩定的情況下,本周公開市場再現平衡操作的可能性依然較大。


值得一提的是,9月份以來,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持續呈現中性對沖特征。數據顯示,從8月30日至10月28日,公開市場累計到期資金2790億元,央行共進行了15次正回購操作、累計回籠資金2590億元,期間公開市場實際僅凈投放200億元。與此同時,貨幣市場連續承受了季末考核、新股發行、國慶長假等多重因素考驗,資金利率走勢總體仍呈現中樞下移趨勢。

分析人士認為,在SLF等創新型流動性調控工具的不斷推出的背景下,央行在公開市場開展中性操作一方面可以穩定市場對后市流動性的預期,避免市場產生總量寬鬆的幻想,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非公開市場工具使用效率。與此同時,伴隨操作量的弱化,正回購利率成為市場最為關注的指標,9月下旬以來央行一個月內兩次下調正回購操作利率,對貨幣市場利率下行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資金面重回寬鬆可期

進入本周,商業銀行月末考核逐漸取代企業繳稅和新股申購,成為影響銀行間市場資金面的主要因素。受此影響,周二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市場短端資金價格小幅上行,隔夜、7天回購加權平均利率分別小漲2BP、7BP至2.52%、3.16%。不過,7天資金在尾市出現減點融出,14天回購加權平均利率更是下行10BP至3.76%,顯示當前銀行間市場流動性依然充足,機構對跨月后的資金面預期相對樂觀。

由於月末考核對交易所市場影響有限,而新股申購資金從本周二開始陸續解凍,周二交易所回購市場資金面的改善立竿見影。數據顯示,昨日上交所隔夜、7天回購加權平均利率分別收於3.48%、3.83%,較周一分別大降616BP、94BP。

分析人士指出,在央行公開市場延續中性操作的同時,SLF等創新型流動性調節工具,不斷傳遞出管理層維護資金面總量平穩適度、壓低融資利率的政策意圖,在此背景下,貨幣市場資金面中長期穩中偏松可期。短期而言,隨著新股申購資金繼續解凍、月末擾動逐漸消退,交易所和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將陸續得到進一步改善,銀行間7天回購加權平均利率跨月末后有望重回3%以下。(記者葛春暉)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