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林肯救市之道

鉅亨網新聞中心


隨著美國總統競選角逐進入沖刺階段,經濟大蕭條背景下的美國民眾開始幻想新一任總統能否力挽狂瀾、帶領美國走出危機困境。

而美國前總統小布什及現任總統奧巴馬近年來接連不斷在重要演講中提及美國人心目中的政壇楷模、第16任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助推了美國社會的“林肯熱”,不少人更是重溫當年林肯在美國飽受內戰之苦時的不凡作為,並欲借此為當今美國找尋出路。


林肯傳記作家大衛·赫伯特·唐納德認為,林肯特立獨行的個性成為他當年成功帶領美國擺脫危機的秘訣所在:“林肯是一個十足的矛盾體,既充滿野心,又讓人感覺不到半點野心;既是公認的和平主義者,又是不少人眼中的戰爭狂;關懷底層勞工的同時又被認為是北美資本家的代理人……”在史學家眼中,林肯看似雙重人格的特質賦予了他洞察敵友的潛能,更令其在執政之初、面臨美國嚴重的政治經濟危機之時,反而能如魚得水。

同樣處於經濟危機的艱難時刻,當年林肯最為煞費苦心的一件事就是如何迅速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歷史學家普遍認為,與追求盛名相比,林肯更注重實干,正是這種作風,即便在1862年8月南北戰爭中北方遭受半島戰役慘敗,林肯也並未過多分神,而是一心一意專注於遴選國內稅收法案授權稅官一事。林肯之所以厚此薄彼,其目的正是獲取人心之戰的勝利,拉攏更多支援者,以力撐搖搖欲墜的合眾國。

如今,以政治技巧贏得民心的林肯已成為選戰正酣的美國總統競選人奧巴馬和羅姆尼的參照范本。觀察家們認為,兩位競選人最應向林肯取經之處就是“從不懷疑自己的使命”。正因具有強烈使命感,林肯深諳如何為了完成使命而化敵為友或適時掩蓋鋒芒。

另外,林肯還熟稔忍耐之道化解危機的妙處。1862年,當美國社會充斥著對半島戰役敗將的聲討和對廢除奴隸制度的強烈阻撓之時,林肯顯示出極大的忍耐力,在矛盾衝突甚囂塵上的緊張氣氛中,平心靜氣地化解了各種分歧,並成就了同年其在葛底斯堡的著名演說。

遙想南北戰爭期間的美國“亂世”,林肯其時正身處從危機到繁榮、從競選到治國的過渡期,他深知過渡的陣痛必不可少,而面對美國社會的兩極化走向,林肯理智地選擇中間路線,從而最終奠定其成功基礎。

自稱不擅多言也不喜妄語的林肯,更多時候是在用一雙慧眼體察民情,他還深諳美國人喜歡面向未來的特性,因此總能為人們描繪出一幅燦爛美好的未來圖景。“我不求必勝,但矢志真誠。我不一定求成功,但必定言行如一,貫徹始終。我必將與正人君子並肩,是其所是,非其所非。”(石璐)

《時代周刊》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