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鉅樂部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基金

【路博邁投信】路博邁投資長觀點:通往未來的橋樑

路博邁投信 2023-07-24 21:17

Erik Knutzen, 多元資產投資長

今年推薦的度假讀物是布魯克林大橋建造的史詩故事,與我們現今仍在識別的進退兩難局面互相呼應。

建成至今已有 140 年歷史的布魯克林大橋,橫跨紐約東河,完工時是世界上最長的懸索橋。

單是這個原因已經足以讓我選擇大衛 · 麥卡洛在 1972 年所著的《大橋:布魯克林大橋建造的史詩故事》(The Great Bridge: The Epic Story of The Building of The Brooklyn Bridge),作為今年推薦的夏日度假讀物。

這本著作更吸引我之處,就像我第一次在本欄推薦的巨著《戰爭與和平》,以及在去年挑選由浦洛基 (Serhii Plokhy) 所著的《歐洲之門:烏克蘭 2000 年史》一樣,其題材亦是立足於大時代之中:布魯克林大橋被視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紀念碑,為正在見證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變革性轉變的我們,帶來饒富意義的反思。

 

誠如此前介紹過艾薩克森 (Walter Isaacson) 所著的達文西和愛因斯坦傳記般,《大橋》是關於一個人的願景 (或者更確切地說,是一個人、其兒子和妻子的願景)。此外,正如之前推薦過漢斯羅斯林 (Hans Rosling) 的著作《真確》一樣,《大橋》頌揚進步,將其作為恐懼和失敗主義的解藥。同時,與我在 2020 年分享過的影集《核爆家園》中車諾比核電廠之所以沒法運作至今的歷史教訓形成了對比 (即沒有建立冗餘系統抵禦尾部風險),布魯克林大橋則是由於對相同顧慮的不同考量而在今天仍然屹立不倒:儘管造價不菲、成為 1870 年代紐約社會貪污敗壞之風的受害者和歷經時代動盪,但大橋的設計建造仍然被認為是至關重要,而因此其所有結構的強度都比所需要的更堅固 — 這些經驗在我們現今科技加速發展並對社會常規和結構帶來挑戰時是必須牢記的。

創新混合式設計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布魯克林大橋的技術和工程在當年都是一項工程壯舉,就像今天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軟體、基因測序和電池創新一樣。

與現今由蛙人潛入水底從下而上興建的方式不同,大橋的懸索塔基是透過將壓縮空氣泵入木製沉箱的腔室,讓工人們進入沉箱空間挖掘沉積物,直到沉箱沉沒在東河河床的基岩而建成。兩座懸索塔樓支撐了創新混合斜拉與鋼絲懸索設計的大橋,運用垂直和對角懸索承托了橋面,並在開通後的二十年一直是世界上最長的懸索橋。

 

就算承包商受賄而供應品質差的鋼索,但由於總工程師華盛頓羅布林 (Washington Roebling) 設計的橋樑强度是實際所需的八倍,所以最終大橋的強度仍然達到所需強度的四倍。除此之外,羅布林在各鋼索之上,再額外加裝 150 條鋼索。

在風洞和空氣動力學原理仍然所知不詳的年代,正是由於預留了這些冗餘系統而使大橋的巨大邊跨,不會在強風中危險地大幅搖擺。

再額外加裝鋼索

究竟紐約人是否欣賞這些在工程學上的精確計算呢?似乎在馬戲團經紀人巴納姆 (P. T. Barnum) 帶領象群跨越布魯克林大橋後,更讓民眾對新橋的穩定性感到安心,就算這些大象其實遠比之後承載的鐵路列車輕得多。

對於當前這個科技急速變化、網上具爭議性言論充斥、虛假訊息肆意散布、以及公司執行長利用社交媒體作秀的年代,我們可以從布魯克林大橋的建造汲取經驗。深思熟慮的分析和精心縝密的策劃,是我們對安全及風險的最佳導引,但這些卻往往易被噱頭和引人注目的主張所分散。

現代經濟持續去碳化和電氣化,需要轉用供應較間歇性的可再生能源及全新輸送設施,惟轉型過程必須小心管理,不能操之過急。我們也要謹記的是,就像空氣動力學在 1870 年代造橋時的發展般,人工智能、生態學和生物科技等複雜領域的眾多範疇目前仍然所知不多,即使是專家亦然。

因此,「額外加裝鋼索」的成本可能最終沒有如所看來般多餘。

社會和經濟變遷

除了是科技進步的象徵,布魯克林大橋亦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社會及經濟變遷之紀念碑。

在 1870 年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機床、工廠生產線、污水和供水系統、燃氣和電力配送、公共運輸系統、電報、電話、全球化以至從洲到洲、由鄉鎮至城市的移民浪潮陸續出現。

隨著製造業、工業和社會相繼發生革命,由此推升資本回報和加劇勞工的就業競爭。社團法人崛起成為了商業活動的組織結構,並得以動用大額資本 (為興建大橋而成立的紐約和布魯克林大橋公司,在大橋兩端的紐約市 (現曼哈頓) 和布魯克林市各獲得 500 萬美元的建橋資金)。隨之而來的是美國早期工會紛紛組成,例如勞工騎士團和美國勞工聯合會,這兩個工會都是在布魯克林大橋建成後不久的 1880 年代誕生。

資本和勞動力日具規模與制度化成為了貪污的温床。紐約和布魯克林大橋公司不但淪為不實鋼索製造商的受害者,也被當時的民主黨選舉機器坦慕尼協會 (Tammany Hall) 所染指,其惡名昭彰的領袖威廉特威德 (William Tweed) 的其中一項政治腐敗勾當,就是在公務工程合約中大幅抬價謀取暴利。

爆發點

與此同時,新興工人階級崛起尋求在不斷轉變的經濟秩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改善工人工作條件是爆發點之一,移民潮和全球化是其二,而以今天的標準來說,這些抗爭頗為殘酷:在布魯克林大橋逐步升起的這些年裡,美國在 1877 年的鐵路大罷工的暴力事件便估計造成 100 人喪生。

在興建布魯克林大橋期間,估計有 27 名工人死亡,但並非因為暴力事件,而是因為意外以及在深海中於塔基沉箱內工作而患上了「沉箱病」,就是現在所稱的「減壓病」。大橋總工程師羅布林在兩名工入死於該病後曾一度停止施工,而其本人亦因為在沉箱工作時只能彎曲身體而幾乎癱瘓,所幸其妻子艾米莉接管了許多職責並完成大橋的建設。儘管當時工資相對較高,但建橋充滿風險,而大部分工作是由到美國的新移民擔當。

事實上,布魯克林大橋既是移民的成果,也促進了移民浪潮。率先提出大橋構想的是羅布林的父親約翰,這位於後拿破崙的普魯士 (Prussia) 出生的德裔工程師,為了逃避艱苦和把握土木工程發展的巨大機遇而移民到美國。從地方層面來看,這座大橋順暢了位於兩端的布魯克林和曼哈頓之勞動力來往,並最終促成這兩個獨立城市合併為紐約市。

大橋在建成後的影響力顯著,不僅使被連接的兩座城市之勞動力直接競爭,同時最終淘汰了當時龐大的東河過河渡輪行業。就算一直勉強經營至 1940 年代,但水上運輸的乘客量在大橋開通後直線下降:在近幾十年全球化浪潮中自覺成為受害者的藍領工人,與如今閱讀了有關人工智能的力量而感到不安的白領工人,相信對於隨大橋而來的這些動態也有切身感受。

更好的未來

在開始時已經意識到大橋的潛在顛覆力量並慢慢變成了現實,這便有助於解釋反對建設大橋的聲音如何滋長,尤其對於其造價的批評。難道興建這座布魯克林大橋僅僅是出於「奢侈」和「虛榮」嗎?

這座大橋造價高昂,以現今的貨幣計算接近 5 億美元,債務最終在 1956 年才還清,但在近 1.5 個世紀後,現在橫跨東河共有六座橋和四條隧道,亦使當年的爭議似乎毫無實際意義。現在有關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和電氣化建設的路徑,以至這些發展對經濟增長、通膨、債務和赤字的影響之激烈辯論,也猶如環繞這座大橋的喧鬧之回聲。

故此,今天種種進退為難的局面,與在麥卡洛這部經典著作中的人物所面對的不遑多讓。我們是否能夠讓科技進步和生產力增長與經濟及社會正義共存?我們是否能夠在未來幾年管理科技革新、所需天然資源和基礎設施建設,同時管理廢棄物、負債和矛盾衝突?

創新帶來機會和顛覆:歷史教導我們在擁抱創新時,放眼其正面和負面影響舉足輕重。引用羅布林的話來說:「現代工程學的好處在多個方面平衡了現代文明的弊處。」

不過,羅布林造橋的事蹟提醒了我們,眾多與現在類似甚至更為嚴峻的挑戰,在過去都能夠成功應對。這凸顯新科技和基礎設施投資若能夠適當地利用,將可以為社會開闢邁向光明未來之路。在一個國家內部以及國與國之間都備受分裂威脅的世界裡,究竟還有甚麼會比建立橋樑更好的標誌,更能夠象徵在我們這個時代裡令人興奮的機遇和重要風險呢?

相關基金:
路博邁全球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
路博邁 5G 股票基金

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基金之績效,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本文所含資訊反映文件編製日觀點,其資料來自路博邁認為可靠之來源。路博邁並不對本文件內任何資料之正確性為任何陳述或保證,亦不保證這些資料所為之任何估計、預測或意見將會實現。本處所表達之意見,可能在文件發布後隨後續條件變化。本資料僅供參考,本公司並不針對個人狀況提供投資建議,投資人如欲進行投資,應自行判斷投資標的及其投資風險,並承擔投資損益結果,不應將本資料內容視為投資之唯一依據。本文提及之個股僅供說明之用,不代表任何金融商品之推薦或建議,亦不代表基金未來投資。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