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

蘋果為何大舉押注Beats:先硬件 后音樂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5-09 09:21

導語:美國科技博客Re/code今天刊登題為《蘋果為何大舉押注Beats:先硬件,后音樂》(Why Apple is Betting Big on Beats: Hardware for Now, Streaming for Later)的評論文章稱,要充分理解蘋果公司收購Beats Electronics的意圖,應該將后者作為兩項獨立業務來看待:其高端耳機品可以與蘋果現有的硬件充分融合,而流媒體音樂服務也可以對蘋果的音樂業務形成有益的補充。

以下為文章全文:

蘋果公司即將展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收購:斥資30多億美元收購Beats Electronics。這是一家高端耳機製造商,最近還剛剛推出了一項流媒體音樂服務。

這筆交易最早由《金融時報》報導,但據知情人士透露,該交易目前尚未完成。如果假設交易能夠順利完成,那就需要面臨另外一個問題:蘋果為什麼這麼做?

蘋果公司目前擁有1500多億美元賬面現金,所以它有足夠的財力收購這家公司。但蘋果以往的收購活動始終規模很小,不會花費數十億美元。

現在發生了什麼變化?

要正確地看待這筆交易,最好的方法是將其視作兩筆獨立交易。首先,蘋果收購了一家電子設備製造商,它擁有很多願意花高價購買耳機的用戶,其中甚至包括一些對其評價不高的唱片愛好者。

將該業務與喬納森·艾維(Jonathan Ive)執掌的蘋果設計和品業務相融合,便可給該公司帶來一系列新品,甚至可以為iWatch這種傳言已久的品創造新的推廣渠道。

但從長期來看,蘋果公司更感興趣的或許還是Beats Music流媒體音樂服務的前景。

在2003年推出iTunes音樂商店后,蘋果公司通過一美元一首的單曲給音樂行業帶來了一場革命。過去幾年間,蘋果公司借助數字音樂市場的優勢推動了iPod和iPhone等硬件品的銷量,因為已經在蘋果生態系統內建立曲庫的用戶更容易使用這類品,從而阻止他們被競爭對手吸引。已故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始終抗拒流媒體音樂模式。

但音樂下載銷量已經有多年增長乏力,現在甚至開始下滑,這一定程度上源於Pandora和Spotify等通過廣告創收的免費音樂,這類服務都使用了雲端平台,而且可以提供體驗更好的付費選擇。

iTunes音樂收入的下滑對蘋果公司影響不大,該公司目前通過應用獲取的收入遠高於音樂和其他媒體。但很顯然,蒂姆·庫克(Tim Cook)還是認為有必要推出自己的流媒體服務。

今年1月發布的Beats Music並未大放異彩:業內人士估計,該服務的用戶總數約為20萬,這主要得益於與AT&T的的營銷協議,為后者的用戶提供免費試用。

Beats CEO吉姆·艾歐文(Jim Iovine)曾經公開宣佈,他的第一個目標是突破50萬訂戶,但即便如此,仍然遠遠落后於擁有近1000萬付費用戶的Spotify。Beats上月表示,該公司正在面臨壓力,因此可能突破AT&T的用戶局限,同意在iTunes上出售訂服務。不過,這卻需要向蘋果支付30%的收入分成。

如果蘋果願意,顯然可以自主開發流媒體訂服務。但該公司最近在擴張音樂服務的過程中所展開的嘗試或許令庫克相信,最好的方法還是尋求外界幫助。

無論是iTunes Match雲音樂存儲服務還是iTunes Radio音樂廣播服務,都已經令音樂行業頗感失望,甚至連蘋果的忠實用戶都不認可這些品。所以,與其自主開發新服務,倒不如直接收購一整套服務來加速發展。

谷歌和Facebook多年以來一直秉承這種思維,所以他們才斥資數十億美元收購了摩托羅拉移動和WhatsApp這樣的企業。如果Beats的交易意味蘋果轉變觀念,那麼硅谷的併購大戰或許會更有看頭。(書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