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股

默克爾借訪華施壓伊朗問題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2-02-01 09:32

1月30日,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在德黑蘭向支持者發表講話。面對西方威脅,伊朗領導層極其強硬。

早報訊德國政府消息人士昨天稱,德國總理默克爾將利用本周訪華機會,敦促中國政府削減伊朗石油進口。

歐盟將在7月開始對伊朗實施石油禁運,針對伊朗核計劃加大制裁力度。歐盟希望其他伊朗石油的重要買家對伊朗的態度和歐盟一致。不過,中國拒絕對伊朗實施制裁,并指出,歐盟的制裁措施“不具建設性”。

在伊核問題上,歐盟與伊朗的對立正日趨強硬。歐盟領導人周一在布魯塞爾舉行的非正式會議上一致批準歐盟外長會1月23日作出的對伊朗實施制裁的決定。伊朗方面則連續發布頗具炫耀武力意圖的消息,以顯示伊朗不懼敵人的“強大軍力”。伊朗國防部長瓦希迪1月30日說,伊朗國防工業組織已研制出一種激光制導智能炮彈;同日,伊朗新聞電視臺報道,伊朗將展示一款高性能國產無人機。

面對伊朗問題引發的地區緊張,海灣合作委員會(海合會)已制定應急計劃,應對伊朗多次發出的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威脅。除阿曼外,海合會其他五個成員國均有賴霍爾木茲海峽出口多數油氣資源,進口糧食。

伊朗問題很難回避

中國將成為默克爾訪問的首個歐洲以外的國家。據德國媒體報道,默克爾將于2月2日至3日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據悉,默克爾將在北京會晤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與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等多位中國領導人。2月3日,默克爾將在中國社科院發表演講,之后她將飛往廣州市。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洲所所長馮仲平認為,除了中德關系,中德領導人還會就共同關注的中東地區局勢等國際熱點問題交換意見。在國際事務中的合作也是中德關系的三大支柱之一。德國媒體更是認為,伊朗核計劃將成為默克爾此次除歐債危機之外與中方探討的最大主題。

1月23日,歐盟外長會決定從2012年7月1日起,歐盟成員國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本周一,歐盟批準了外長會的制裁決定。

伊朗五分之一以上的出口石油都運往中國。據伊朗方面的統計,在2011年,伊中兩國之間的貿易較2010年同期增長將近55%。

伊朗稱將展示國產無人機

伊朗國防部長瓦希迪周一說,伊朗國防工業組織已研制出一種激光制導智能炮彈。伊朗邁赫爾通訊社當天援引瓦希迪的話說,這種名為“巴希爾”的智能炮彈由伊朗專家自主研制,具有打擊并摧毀橋梁、碉堡、坦克、敵軍指揮所和移動目標等功能,其內置激光系統可跟蹤和識別預設目標,并確定打擊目標的方位和距離。此外,這種智能炮彈還可在山地作戰中使用。

同一天,伊朗新聞電視臺報道,伊朗將展示一款高性能國產無人機,但報道未提及展示這款無人機的具體時間。報道援引負責該無人機項目的工程師邁赫迪·伊拉吉的話說,這款名為“A1”的遙控無人機最大飛行高度可達1萬英尺(3048米),可單次持續飛行至少2小時,能攜帶5公斤載荷。伊拉吉說,這款無人機配有語音、化學品及顏色識別系統,還裝有其他傳感器。

去年12月4日,伊朗宣布截獲一架入侵伊東部邊境空域執行偵察任務的美國RQ-170型隱形無人偵察機。伊朗議員帕爾維茲說,伊朗對美國無人機軟件系統的破解行動已進入最后階段,伊朗將仿造該無人機。但外界認為伊朗不具備仿制美國無人機的能力。

伊朗近幾個月多次警告西方會因為武力侵犯伊朗而“感到后悔”,去年12月底至今年1月初,伊朗還在世界石油咽喉霍爾木茲海峽舉行了大規模軍演。

海合會或與西方海軍合作

科威特一名海事官員周一表示,對于伊朗可能采取的封鎖霍爾木茲海峽的舉動,海灣合作委員會(GCC)的海岸警衛隊和海軍部隊已經制定了應急方案。除阿曼外,海合會其他五個成員國均有賴霍爾木茲海峽出口多數油氣資源,進口糧食。

科威特海岸警衛隊海事行動司令Mubarak Ali Al-Sabah說:“海合會主要擔心的是,石油出口或糧食等商品進口均要通過霍爾木茲海峽。”

“海合會制訂了整體計劃,不是科威特、巴林或沙特的單獨計劃,我們的計劃只是希望一切都保持安全。”他說,“我們有了如何應對這一局面的計劃,但并沒有進行實戰演習。”

Al-Sabah表示,應急計劃包括海合會成員國之間海岸警衛隊和海軍的協調,以及與美國、澳大利亞和法國等西方海軍力量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