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股

人民幣對外匯期權交易啟動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1-02-17 07:54

外匯市場交易品種擴容 企業銀行獲更多避險工具人民幣對外匯期權交易啟動

國家外匯管理局16日發布公告,外匯局日前批準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在銀行間外匯市場組織開展人民幣對外匯期權交易。外匯局有關負責人表示,2010年,各類人民幣外匯衍生產品累計交易量超過1.6萬億美元,較上年增長64.8%。

外匯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啟動人民幣對外匯期權交易,是為進一步豐富外匯市場交易品種,為企業和銀行提供更多的匯率避險保值工具。外匯局同時公布《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人民幣對外匯期權交易有關問題的通知》。該通知自2011年4月1日起施行。

《通知》稱,人民幣對外匯期權交易產品類型為普通歐式期權,客戶辦理期權業務應符合實需原則。對銀行開辦期權業務實行備案管理,不設置非市場化的準入條件。將銀行期權交易的Delta頭寸納入結售匯綜合頭寸統一管理。

該負責人表示,考慮到國內企業風險識別和控制能力仍處于成長階段,為避免過度承擔交易風險,市場發展初期僅允許企業買入期權,禁止賣出期權。從國際經驗看,限制企業“裸賣”期權是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普遍做法。

該負責人指出,期權與遠期、期貨、掉期(互換)是最基礎的四種衍生產品。2005年7月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來,我國外匯市場加快發展,交易品種日趨豐富,銀行對客戶市場和銀行間外匯市場相繼推出遠期、外匯掉期和貨幣掉期等三類人民幣外匯衍生產品。2010年,各類人民幣外匯衍生產品累計交易量超過1.6萬億美元,較上年增長64.8%。但與發達經濟體和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相比,我國外匯市場交易品種仍顯單一,產品功能不夠多樣化。

當前,國內外匯市場已基本具備推出期權交易的宏觀和微觀條件:一是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存在期權交易所需要的波動率;二是國內外匯市場已具有一定的深度,可以容納期權交易對市場流動性的影響;三是人民幣利率市場化穩步推進,為銀行的資金管理和產品定價提供了基礎;四是商業銀行開展外幣對期權交易已有一定經驗,為人民幣外匯期權交易提供了有益借鑒。

該負責人表示,自匯改以來,除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的特殊情況外,人民幣匯率彈性不斷增強,這也是未來的趨勢。理論上講,一種貨幣的波動率只要不趨于零,就可以開展期權交易。從2010年6月19日匯改重啟至2010年末,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隔日最大波幅為295個基點,日均波幅64個基點;同期,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對美元交易價的彈性也相應增強,交易價相對中間價的日間最大波幅日均為0.16%,交易價的日間最大波幅日均為113個基點,較匯改重啟前和2009年均顯著上升。

他指出,此次推出的期權交易僅是國內期權市場發展的起步,國家外匯管理局將會同有關部門,根據市場運行狀況和市場條件,培育市場主體并發揮其在產品創新中的主導作用,穩步推進期權市場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