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新增信貸創近10年新高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6-17 08:57
6月15日,中國銀監會發布《銀監會2009年報》顯示,2009年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實現稅后利潤6684億元。
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年報中指出,在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中,我國銀行業逆勢而上,綜合實力、風險管理和抵補能力、國際地位全面提升。不過他同時指出,我國銀行業面臨整體不良貸款反彈壓力加大,地方融資平臺信貸風險凸現,房地產行業貸款風險隱患上升等考驗。
資本充足率全部達標
2009年,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資產總額達78.8萬億元,比年初增長26.2%,實現稅后利潤6684億元,資本利潤率達16.2%,盈利水平穩步提高,收入結構繼續優化。
值得關注的是,2009年在貸款大幅增加、資本質量要求明顯提高的形勢下,我國商業銀行整體加權平均資本充足率11.4%,基本保持2008年底的水平,超過國際平均水平。截至2009年底,239家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全部達標,達標銀行資產占商業銀行總資產的比例達到100%。
截至2009年底,商業銀行按貸款五級分類的不良貸款余額4973億元,不良貸款率1.58%,持續保持“雙降”。銀行業金融機構繼續加大改革力度,加快不良貸款核銷力度,資產質量顯著改善。截至年底,商業銀行各項資產減值準備金余額8683億元,比年初增加947億元;撥備覆蓋率155%,比年初提高38.6個百分點,風險抵補能力進一步提高。
與此同時,不少銀行國際地位全面提升,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躋身全球大銀行市值前三名。
房地產貸款風險上升
目前世界經濟金融形勢雖然出現好轉跡象,但經濟復蘇的基礎還不牢固。我國經濟回升中內在動力仍然不足,結構性矛盾仍很突出,銀行業運行和風險管理的新老矛盾相互交織,改革攻堅的難度依然很大。
劉明康在年報中指出,當前在國內仍面臨整體不良貸款反彈壓力加大,地方融資平臺信貸風險凸現,房地產行業貸款風險隱患上升,部分落后產業信貸風險暴露等影響銀行業穩健運行的不利因素。
他還強調,國際上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產生的一些根本原因還沒有消除,“大而不倒”、系統性風險、資本市場和銀行體系間的風險傳遞、國際銀行體系巨額壞賬、影子銀行、準銀行金融機構的風險監管等問題仍然存在。同時,貿易保護主義及貿易沖突、主權債務危機、失業率高企和全球產能嚴重過剩可能對世界經濟復蘇帶來新的沖擊,對于這些“后危機”時代可能出現的負面影響,應保持高度關注。
2009年,房地產市場逐步復蘇,房地產貸款的投放力度不斷加大,截至2009年底,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余額7.33萬億元,同比增速達38.1%。年報指出,隨著房地產市場不確定性逐步增加,2010年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業務中的不審慎行為可能加劇,房地產開發貸款的風險鏈條效應或將重現,信用風險隱患可能上升。
針對房地產信貸風險,銀監會強調將加強土地儲備貸款管理,嚴控房地產開發貸款風險;實行動態、差別化管理的個人住房貸款政策,嚴限各種名目的炒房和投機性購房;繼續要求各大中型銀行按季度開展房地產貸款壓力測試。
銀監會同時對銀行業不良貸款、銀行體系流動性風險等提出警示。去年銀行新增信貸創近10年來新高,隨著整體經濟運行環境常態化及經濟結構調整加快,2010年部分信貸資金“形成實質性風險和損失”的可能性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