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股

云峰基金首期規模或達7億美元:圈子效應凸顯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4-19 11:17

“收不住了”,4月15日,接受本報專訪時,新名片為“云鋒基金主席”的虞鋒是切實感受到了中國的PE熱:甚至都不需要做公開的主動路演,一放出消息,一呼百應的PE投資潮。對于資金的具體規模,他稱尚沒法給出答案,因為還沒有封盤。

據記者間接了解,與兩個月前對外放出消息的“第一期基金規模達2億美金”相比,(馬)云(虞)鋒基金第一期資金的規模,可能會達到六七億美金左右,基金的總盤子,有可能沖百億人民幣規模。

和美國PE巨頭凱雷的“總統俱樂部”稱號相比,云鋒基金可以算得上是“商界精英俱樂部”,基金尚未封盤,已經有十多位企業家作為LP進行投資。而這只基金的主要管理合伙人(GP):虞鋒、馬云、史玉柱、汪建國、沈國軍、王玉鎖,都是企業家。另外六位發起人,包括了希望集團劉永好、邁瑞科技徐航、七匹狼的周少雄、九陽集團的王旭寧、裕福集團鄭俊豪、聯合環球投資董事長蔡朝暉。

用PE們常用的“做組合(portfolio)”的思路來看,這只基金的“發起人組合”,也是各個行業的領先者:互聯網、媒體、能源、零售、消費、醫療、農業等,用PE們常用的“做組合(portfolio)”的思路來看,這支基金的“發起人組合”,也是各個行業的領先者:互聯網、媒體、能源、零售、消費、醫療、農業等,這群強大的出資人隊伍,也被認為是云鋒基金區別于其他PE的競爭力所在。

“圈子”的生意

談起做PE基金的源頭,虞鋒笑稱是在“浪漫”的西湖游船中而生。

2009年6月,西湖的一座小船上,馬云和虞鋒,還有一個外資基金的合伙人,三人再一次談起了慣常的投資話題。在談到虞鋒的投資策略時,三人一致認為,做個人投資是很舒服,但不如做機構性投資更有組織性和系統性,由此,萌生了共同做一只投資基金的想法。

但虞鋒心里還是有點打鼓,做一只投資基金不是那么輕松容易的事情,相比個人投資,他需要付出百倍的辛苦和努力。但經過深入思考,他還是決定要做。于是,由馬云和虞鋒牽頭的云鋒基金有了雛形。

隨著馬云和虞鋒共同組建投資基金的思路逐步成熟,一兩個月之后的一次飯局上,在聽到虞鋒關于云鋒基金的組建思路后,史玉柱表示“算他一份”,史玉柱笑言,“下次和馬云、虞峰斗嘴的時候,至少可以在網游等投資方面,有機會‘斗贏’馬云和虞峰”;“圈子”繼續滾動,時隔不久,銀泰投資沈國軍亦加入,“做投資是我們做零售后產業延伸的一個途徑。”沈國軍則稱。同時,已退出五星電器的汪建國對云鋒基金更是興致盎然;而虞鋒的老朋友王玉鎖,這個身在河北,低調掘金新能源的新奧集團主心骨,已在投資領域多有嘗試,新奧集團旗下新奧資本很早之前已展開PE投資,出錢之外,還要出力,擔當起新能源投資領域的主要決策人;劉永好更是笑稱,“一邊給給錢,一邊心路數著,要賣多少個雞蛋才能賺回來”,但能和自然不會錯過參與云鋒基金。互聯網和網游精英們一起玩票,也算進入了“投資未來”的圈子。

圈子幾輪滾動下來,核心募資基本完成,六位創始團隊中,除馬云、虞鋒為主要出資人,其余成員出資比例基本一致。作為創始人,虞鋒出任云鋒基金主席,全職負責基金的一切事務。

至于基金管理,因除虞鋒外,其余成員均有自身業務,所以基金日常運營由虞鋒負責。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虞鋒表示,已在之前物色好一個十多人的投資團隊,而這個團隊的組成,包括來自媒體、消費品、新能源領域的成功企業家,以及專門負責IT投資的職業投資人,同時亦有來自高盛等國際投行的專業人士。

虞鋒透露,云鋒基金含有美元和人民幣兩只平行基金,以便于在投資項目選擇上更有空間;已設定投資委員會,并制定投資決策流程;基金存續期為10年,資金募集、管理費提取和項目回報分成均按照國際慣例執行。目前基金辦公室已在香港成立,并很快將在北京和上海設立辦公室。

虞鋒告訴記者,基金的LP全部為包括馬云、虞鋒、史玉柱、沈國軍、汪建國、王玉鎖等十五六個自然人的美元及人民幣資產。“目前還只是對企業家開放,如果要對外面開放,那規模是大得去了,那整個基金的打法就會不一樣,所以,這點我們還沒徹底想清楚,也就遲遲未定。”雖然許多海外機構投資者和FOF基金申請加入,但云鋒基金尚未考慮接受其他機構投資者加盟。

據記者從其他渠道獲悉,云鋒基金目前規模已達五六億美元。因該基金將在大概兩個月后正式募集完成,基金規模是否擴大尚不得而知。但從虞鋒的口中得知,云鋒基金首期規模將有所控制,如有需要,會在此后募集第二期基金。

虞鋒認為,云鋒基金的合伙人在幫助被投資項目時,既是投資人,也是顧問和教練。同時,因為投資團隊都是各自領域的資深企業家,其優勢疊加效應對企業的幫助尤其明顯。如果合適,云鋒基金還可以通過阿里巴巴、新奧等在項目方面聯合投資,以取得協同效應。

在項目退出渠道上,虞鋒及其投資團隊均有過海內外資本市場上市經歷,即便不能上市,云鋒基金的退出渠道也比同類基金更多,“因為和各個合伙人企業之間的整合機會更多”。

基金籌備的同時,虞鋒及其團隊早已開始項目的篩選與投資調查,并已鎖定一些投資項目。“差不多還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我們會確定對五六個項目進行投資。”虞鋒說。

非正式練兵

記者間接了解到,對12580、華誼兄弟、上海廣電電氣集團、安信地板等的投資,是虞鋒將聚眾傳媒賣給分眾之后個人股權投資中,有案可查的幾個案例。

2006年,虞鋒在自己擅長的廣告領域首次出手,投資創意功夫網,該公司集合70期《龍吟榜》雜志、香港金帆廣告獎、龍璽廣告獎所有獲獎作品,已形成全球最大的華文廣告數據庫。

此外,新媒體領域正在改變人們的消費方式,正如虞鋒所認為的,人們的消費行為正在逐步“往家走,往電腦走,往手機走”。基于此,虞鋒已對12580悄然下單。

2007年下半年,虞鋒和馬云陸續從華誼兄弟其他股東手中受讓部分股權,至2008年1月21日,華誼兄弟公司完成股份改制,據其招股書顯示,馬云出資1310. 40萬元,持股比例為13.53%,虞鋒和王育蓮母子共出資950.40萬元,持股比例為9.5%。這是虞鋒所投資項目第一個實現IPO的公司,也是馬云和虞鋒第一個聯手投資。

這似乎是一次很偶然的小概率投資事件,但更像是云鋒基金的一次出兵前的“實戰演習”。

2009年10月15日,華誼兄弟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首日暴漲超145%,獲得資本市場充分認可,截至發稿,其股價維持在60元以上。而云鋒基金的兩個核心人物馬云和虞鋒分列華誼兄弟第二、第三大股東。

IPO發行后。馬云在華誼兄弟的持股比例為10.97%,是居王氏兄弟之后的第二大股東;虞鋒持股3.93%,加上其母親王育蓮3.61%的持股比例,虞鋒母子以7.54%的持股比例位居馬云之后為第三大股東。同時,馬云和虞鋒分別擔任華誼兄弟公司的副董事長和董事職位。

虞鋒回憶,2007年,馬云跟虞鋒商量投資華誼兄弟,雖然稍有擔心,但經過對華誼兄弟的仔細考量之后,決定跟馬云、江南春、魯偉鼎等人共同投資華誼兄弟。

像很多PE投資基金所宣稱的一樣,雖然僅為個人投資,馬云和虞鋒同樣要利用自身優勢和資源為華誼兄弟提供增值服務。從戰略、管理、產業鏈、財務、資金鏈甚至HR的優化,“云鋒”對華誼兄弟的運營管理進行全面升級。用華誼董事長王中軍的話來說,“他們(馬云和虞峰)參加董事會的積極性比我還高”。

首先是戰略,當時投資進去,汪潮涌的信中利投資已退出,虞鋒和馬云感覺公司的戰略并不清晰。于是在董事會提出很多系統性的思路,通過一些數據分析,以及對市場的思考,在產業鏈整合方面提出實施意見,并在下次董事會嚴格過濾執行結果。

虞鋒認為,單純作為一家電影制作公司,面臨的市場風險會很大,同時也存在演員等相關資源的浪費,對演員本身來說,也會存在潛力開發不足等方面的問題。于是華誼兄弟及時開展了電影之外的電視劇制作,藝人經紀、電影院線、影視劇發行及相關衍生產品等全面開花,充分發掘潛在資源。

同時,優秀藝人作為華誼兄弟公司核心競爭力所在,為長期留住藝人并充分激發其工作潛能,虞鋒幫助公司完成了員工持股計劃,其核心人員馮小剛、黃曉明、李冰冰等人均持有華誼股權。

甚至在公司HR管理方面,馬云和虞鋒也有介入,在董事會上,虞鋒會把關注問題細節到HR的考核與管理,調整激勵機制細節以最大化激發員工積極性。

自從入股華誼兄弟以來,虞鋒非常重視其資本市場的運營,并一直堅持為上市做最充分準備。虞鋒認為,作為一家以影視劇為核心的文化制作公司,上市為其帶來的資本市場效應遠遠不止資本本身,從品牌管理,到公司健康發展以致可能的兼并收購,上市公司的優勢都非常明顯。

虞鋒還特別提到了國內唯一一例以電影為載體的銀行融資案。為幫助當時《集結號》拍攝資金的籌集,馬云幫助華誼兄弟找到了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為《集結號》爭取到融資貸款。

馬云和虞鋒在華誼兄弟的個人投資,亦可以作為云鋒基金的試演案例,事實上,云鋒基金的主要參與企業家,亦或多或少都有個人股權投資的成功案例,或所在的企業成長中與資本市場有多次交手,虞鋒稱,這些“多功能”的PE投手,將是云鋒基金的主要競爭力。

LP教練團

從超豪華的出資及管理團隊看,云鋒基金似乎是一個商界英豪的俱樂部風云際會,但怎么把各路諸侯真正用起來?

“企業家們在各個領域中摸爬滾打的實戰經驗,與資本市場的幾輪博弈的資本經驗,是最為寶貴的增值價值。”在虞鋒看來,云鋒基金不同于其他PE之處,在于其出資LP們組成的“企業家俱樂部”。

教師出身,自稱“好為人師”的虞鋒,一直希望開辦一所企業家培訓學校,集合馬云、史玉柱等成功的企業家,對創業者在公司運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解答和培訓。

云鋒基金的成立,幫他圓了這樣一個教師夢。在對投資項目的選擇上,虞鋒認為有過成功創業經驗的投資人可以更好的擔任創業教練員的角色。“如果企業需要,我很愿意去為企業出謀劃策,馬云、史玉柱、沈國軍、汪建國、王玉鎖等,每一個合伙人都會在自己所擅長的領域為企業提出具體的意見。這是其他基金所不具備的。”虞鋒說。

根據云鋒基金的團隊背景,其投資方向將主要圍繞互聯網、消費品、新能源等三大領域。虞鋒和馬云作為核心決策層,將對項目投資全面參與。

雖然都是合伙人,但史玉柱、沈國軍、汪建國、王玉鎖基本不參與基金運營,只是具體到所投資項目上,如果是新能源行業,王玉鎖就會承擔主要的責任和工作;如果是消費品,汪建國就需要付出更多精力;如果是互聯網,主將就是馬云和虞鋒。而史玉柱的關注范圍就可能涵蓋互聯網和消費品兩個領域。

除了已經到位的十幾個日常運營團隊成員,云峰基金初步形成了以馬云和虞鋒為核心,史玉柱、沈國軍、汪建國、王玉鎖為支線的上層架構。其中有5人將成為投資委員會成員,三人為核心決策層。

這樣的結構也跟他們的出資額直接相關,馬云和虞鋒是目前基金最大的兩個出資人。

不包括此前馬云減持后套現的阿里巴巴股權所獲收益,根據阿里巴巴2009年年報,馬云(包括其配偶)擁有阿里179883173股普通股股份,按其當前股價16.02港元計算,其在阿里巴巴的身家在28億港幣;此外,馬云同時擁有創業板上市公司華誼兄弟1300多萬股股份,按當前股價62.46元計算,其在華誼的身家為8億元以上。

虞鋒將聚眾傳媒賣給分眾后,身家已達16億元,同時,虞亦擁有華誼兄弟950萬股股票,其在華誼身家直逼6億元。

其他所有合伙人以自有資產入股,形成了云鋒基金LP與GP合二為一的特殊結構,因此在投資運營及項目決策過程中,基金會采取更靈活的操作模式。

“在決策上不會死板到任何事情都要嚴格依照程序。我們比海外的專業PE更了解中國市場,在投資決策和項目調查過程中,會根據項目所在領域,重點聽取某一合伙人的意見。基本達到所有合伙人一致看好的時候,我們才會決定投資。”虞鋒說。

而云鋒基金各合伙人在行業里的資歷和地位,雖然會給被投資項目帶來良好的經驗和資源,但難免會有一些潛在項目存在與云鋒基金合伙人所在行業競爭的局面。對此虞鋒表示會在項目篩選上有所偏重,選擇云峰團隊可以發揮增值作用,能夠實現優勢資源互補的企業進行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