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產業投資基金劉樂飛:做國企轉型的專家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01-28 11:24
“對我們來說,無論是融資還是投資都不存在很大問題。融資方面進展順利,我們控制在了90億規模。投資方面,我們有從上到下的清晰的投資策略,專注于對四個行業做配置。每個行業只投資20多億,單個項目在3億規模左右,所以這對我們來說是很輕松的事情。”中信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樂飛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一臉輕松地表示。
作為剛剛募集完成的目前中國最大的人民幣產業基金的掌門人,劉樂飛對記者表示,已經投資的項目中,國企項目占了三分之二,未來,國企改制項目也是投資重點。他同時建議,政府應給予產業基金更多的政策支持,以便產業基金介入國企改制,包括能夠更多介入有審批限制的金融、媒體相關領域。
另據透露,該基金已經投資了10個項目,合計投資總額超過20億元人民幣,比如消費領域的會稽山和金融服務領域的萬得資訊。
獲全國社保基金認可
中信產業投資基金28日宣布,其旗下管理運作的首只產業投資基金——綿陽科技城產業投資基金已正式結束募集,規模為90億,成為目前中國最大人民幣基金,同時也是由國務院批準設立的第二批5只產業基金試點中第一只募集完成并正式運作的基金。
讓中信產業基金內部人士津津樂道的是,這次募集中,它們經受住了全國社保基金嚴格篩選,成為去年其投資的唯一一家PE。“社保選了八家,我們在其中,但去年只投資了我們一家。”劉樂飛說,“它們對我們的規章制度、業務流程、IT系統、文檔管理、投資者服務等評價很高。”。中信產業投資基金總裁吳亦兵說,“他們聘請了國際有名的FOF做顧問,與我們所有管理者進行多次訪談,對我們已投資項目挨個進行了盡職調查,不光看過去所有的流程和文件,還實地訪談了很多被投資機構。包括對我們投資的項目重新作了估值。但我們經受住了考驗。”
對于社保基金選擇該基金的原因,劉樂飛認為,首先就是好的團隊。據了解,去年以來,中信產業基金更是吸引了多位來自國內外知名PE機構、投資銀行以及咨詢公司的精英人士;截至目前,團隊規模已達60余人,成為現今中國規模最大、國際化程度最高、投資經驗最為豐富的團隊之一。2009年11月,聯想控股常務副總裁、麥肯錫前全球資深董事吳亦兵先生加盟出任中信產業基金總裁。目前,公司擁有核心投資專業人員平均投資相關經驗均在8年以上。其中以劉樂飛先生為主席的投資委員會成員領導或參與的私募股權投資項目總額達760億元。
劉樂飛認為,團隊歷史業績、背后中信證券強大的股東背景、運營管理的高效、清晰的投資策略和文化也是重要原因。此外,劉樂飛特別提到,市場化、國際化的機制也是主要原因。“在高度競爭的市場中,我們要和國內、國際PE 以及所有投資機構激烈競爭,所以激勵和約束機制很重要。只有讓團隊與基金成敗相關,才能保證基金成功。這是吸引投資者的重要因素。”
而此前,不少國有創投的失敗與機制不靈活有重要關聯。而中信產業基金提供了一個有益的思路:激勵方面,采取國際通行的收益分成模式,讓基金管理人的收益與基金回報掛鉤,建立業績導向的考核機制,同時重視個人業績與團隊文化的平衡。約束方面,設立共同投資計劃,團隊也將投入相當一部分資金到基金中,使得團隊與基金投資者利益協調一致。
“綿陽科技城產業基金的成功募集證明了本土團隊的優勢,證明中國市場雖然是初級市場,但一樣可以成功募集大型股權基金,證明國家推出的產業基金的戰略也是非常明智的,推出產業基金是可以成功的。”劉樂飛說。
對于國壽目前未投資該基金一事,劉樂飛認為,保險公司未來將成為投資PE的重要力量。“保險公司作為一個持有很多長期負債的經營機構,應該配置一些長期資產,股權基金投資是一個不錯選擇,未來,隨著整個市場環境的成熟和國內有經驗的管理公司的成長,保險公司未來會成為重要力量”。
投資關注四大領域
劉樂飛表示,該基金重點關注金融、消費、原材料和機械制造四個領域。在劉樂飛看來,對于金融行業來說,無論在哪個市場都是最大的板塊,金融還是經濟啟動的血液,而中國金融服務業的市場化步伐才剛剛開始。未來的增長空間很大,機會很多,而中信產業基金的團隊在金融行業頗具優勢。
“對于消費行業,在整個GDP中占據比例40%,未來會達到60-70%,成長空間和規模會很大。而且,隨著中產階級擴容,個人消費品、消費服務未來的市場空間非常誘人。目前,國際、國內大型PE基金都把消費當作主要投資領域。同時,消費做為有力提升內需的經濟增長方式也和國家引導方向一致。”他說,“至于原材料和機械制造行業,這與‘中國制造’和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密切相關,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增長過程必不可少的行業。”
而在四大行業中,國企改制則成為中信產業基金投資的重點。吳亦兵透露,將有三分之二資金會布置在這方面。“在國企改制的PE投資中,一些外資基金傾向于進行Buy-out,做控股型投資,實際上,這在中國難以操作。我們的特點是采用參股型股權基金投資形式,加之我們本身也是國資背景,能夠真正與企業和政府達成一致,所以能夠在相對參股的架構之下,促進國企機制轉變、管理提升、人才引進。能夠真正得到地方政府和國企的信任,成為一致利益者而主導改制。”
決不“血拼”價格
受創業板暴富神話刺激和大量資金流入PE市場影響,PE市場出現了泡沫高企、一些PE投資估值過高的現象。對此,劉樂飛認為,估值高與市場環境和競爭激烈程度有關。
在劉樂飛看來,估值問題與投資機構能給企業帶來什么樣的資源有關系。“如果我們只是帶來資金的話,都拿錢來拼,肯定估值高。如果企業說‘誰的估值高我給誰’,這樣的項目我們不會去投資。真正優秀的有遠見的企業不會看中這些。其實,我們投資的很多項目是不缺錢的。它們愿意和我們合作,看到的不只是估值,而是我們能夠給他們帶來什么價值。我們帶去的不只是錢,而是有利于企業發展的更多資源,提升企業內涵價值,實現增值共贏。”
吳亦兵笑稱,錢是最大的大宗商品。“光比錢沒有多大意義,中信產業基金用大量資源建立了一個專家型增值服務團隊,它與投資團隊緊密結合進行運作。這是很多被投企業所看重的。我們的增值服務內容包括完善治理、強化機制、優化戰略、拓展市場、改善管理、進軍國際、提升品牌、融資并購八大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