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經

廣州:從亞運會起跑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0-11-29 10:00

11月27日,中國女排酣暢淋漓的逆轉奪金為2010年廣州亞運會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也讓中國體育軍團超越1990年北京亞運會,獲得了史上最多的199枚金牌。

當然,對于本屆亞運會的主辦城市廣州來說,留下的不止是中國軍團精彩的表現和獎牌紀錄,更有在經濟領域上諸多有形和無形的財富及資產。

“亞運會對廣州市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巨大積極影響。”日前,廣州市統計局局長王旭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未來3年到5年內,廣州市的經濟發展質量和結構將會因亞運而得到巨大改善。

打破多項紀錄

《一起來,更精彩》是本屆廣州亞運會的主題曲。“一起來”的不僅有亞洲各國運動員,更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贊助商們。數據顯示,2010年廣州亞運會贊助金額超過30億元,是2006年多哈亞運會的的5倍,2002年韓國釜山亞運會的3.5倍,且贊助商也多達53家,雙雙創下歷屆亞運會之最。

值得注意的是,廣州市的投入在“毫不吝嗇”的同時,也帶著一絲節儉之風。據廣州市財政局公布的信息,包括亞殘運在內,廣州亞運會財政總預算包括運行資金73億元左右、場館建設和維護資金63億元,即為亞運會直接投資136億元,低于多哈亞運會約200億元的直接投資。其中,廣州亞運會是歷屆亞運會新建場館最少的一屆盛會。2001年廣東舉辦九運會時留下的部分場館本屆亞運會仍在繼續使用。

不過,為配合亞運會進行的城市環境整治,廣州投入重點基礎設施建設資金也有1090億元。其中,地鐵建設547億元,開通5條地鐵線路;城市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建設經費185億元;環境綜合整治經費190億元;公益性污水治理與河涌綜合整治經費168億元。

“廣州這幾年間接投入1000多億元的資金,是為未來5-10年的城市建設服務。”昨日,廣東省社科院區域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丁力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說,“或者說,這是城市建設上的一項提前透支。”

優化投資環境

有人會質疑:在1226億元的投入之后,廣州能否在未來達到收支上的平衡?因為縱向來看,不少舉辦過亞運會和奧運會的城市,反而得不到當初希望的良好收益,通過亞運會真正取得盈利的城市也不多。

對此,廣州市財政局局長張杰明已明確表示,“廣州舉辦亞運會難稱大賺,但不會虧本。”還有人測算,廣州舉辦亞運獲得中央財政撥款11.8億元,廣東省財政撥款30億元,贊助商收入30億元,加上去年亞運城地塊拍得的255億元,已經大大超過了面上的136億元的直接支出。同時,廣州亞運會帶來的旅游方面的收入同樣不可小覷——會前預測,15萬人次的外國游客將為廣州帶來8000萬美元左右的旅游收入;大約50萬國內游客和觀眾來到廣州,預計帶來10億元左右的額外旅游收入。

“其實,投入的1200多億元資金還是會讓廣州在未來感到一絲壓力。”丁力表示,“但僅就面上看,廣州還是有著比較豐厚的收獲。”首先是基礎設施建設對相關產業和行業的拉動作用明顯——今年很早的時候,就有不少機構看好廣鋼股份等廣州本地股票的表現。

“其次,廣州在亞洲乃至全世界的影響力將得到提升。”丁力說,至少會在很多人心中留有位置,甚至可能拉近與香港等國際大都市的知名度。

事實上,這一點也已有所佐證。廣州市對外經濟貿易經濟合作局副局長李越日前對外介紹,今年1月到10月,廣州進出口總值為844.8億美元,同比增長38.7%。李越還說,“亞運會提高了廣州在世界尤其是在亞洲的知名度,為招商引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增強了投資者投資廣州的信心。為舉辦亞運會,廣州投入約1090億元用于改善城市面貌和加強地鐵、道路、橋梁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大優化了廣州的投資環境。”

助長城市GDP

廣州市統計局局長王旭東日前也介紹,目前廣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的貢獻率是65%至70%,亞運會直接投資大概占前者的30%,“由此可推算出其對GDP的貢獻率接近20%”。換算成具體數據,亞運會建設創造的GDP保守估算至少有1000多億元。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彭澎“更為夸張”,“直接帶來的經濟效應高達8000億元,拉動今年廣州GDP過萬億。”但王旭東坦承,“經濟和城市的加速拉動效應,需要3年到5年時間才能完全看到。”

不光GDP,就業同樣在增加。根據廣州社科院通過對亞運直接投資(不包含亞運城建設投資),對就業水平影響分析,通過舉辦亞運會,廣州將額外增加30.4萬個就業崗位。

在丁力看來,除了考慮收益之外,更需要的還是要抓住亞運會的無形資產,“要充分利用亞運會,但又不能局限于亞運會。廣州市要做的是借助亞運會的東風,在發展模式轉型上下功夫”。

王旭東也說,“從目前來看,亞運使得城市環境好了,這樣會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和高素質企業來廣州落戶,有利于廣州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