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王茜:美國長期護理保險對我國的借鑑意義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11-14 16:30

中國泛海擬斥資收購美國最大的長期護理保險公司Genworth金融保險集團的事件,引起了我國公眾對美國長期護理保險的關注,保險界也也在不斷探討着當前美國長期護理保險對我國的借鑑意義。

一、我國對長期護理保險的需求

1、人口老齡化引發老年人長期護理保險的需求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5年末我國60周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16.1%,其中65周歲以上人口的比例占到10.5%,失能老人超過4000萬人。根據聯合國人口預測,到2050年,我國60歲以上人口比例將達到36.5%,遠遠超過英美等國家。人口老齡化加深了我國老齡人口的醫療費用支出增長,擴大了對長期護理的需求。

根據OECD的統計數據,圖1顯示了捷克共和國、韓國和荷蘭不同年齡段醫療費用支出的比例,從圖中可以看出,醫療費用支出在嬰幼兒期有一個小高峰,之後隨年齡增長逐漸提高,但是55歲以後醫療費用的支出比例急劇上升,導致大部分的醫療費用被老齡人口花費,這三個國家65歲以上人群平均花費了大約60%的醫療費用,而韓國和荷蘭85歲以上人口花費的醫療費用占總醫療費用支出超過20%,主要是由長期護理費用導致的,捷克共和國由於缺乏長期護理保障,因而80歲以上人口的醫療費用沒有急速增加。

圖1部分國家不同年齡段醫療費用支出占比圖

2、家庭提供長期護理服務能力下降

隨著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傳統的家庭結構逐漸演變為當今的「四二二」式家庭結構,處於夾心層的年輕夫婦不僅要供養老人和子女,還要面臨日益緊迫的生活和工作的壓力,老年人常常得不到很好的護理照料,尤其是失能老人這一特殊群體;同時,空巢老人、丁克家庭和單親家庭的數量也在不斷攀升,單純依靠由政府舉辦的基本醫療體系已經不能保障這些老人更高層次的護理需求。由於家庭規模的縮小和傳統家庭角色的轉變,社會供養觀念也在轉變,老年人的贍養責任在逐漸由家庭轉向社會。龐大的老年群體醫療護理服務不能僅依靠家庭養老實現,社區養老、居家養老、家庭護理等多元化的老年服務方式逐漸興起,這些更能夠滿足老年人多元化、多層次的老年護理需求,長期護理保險的發展成為必然。

3、實現「健康中國2030」規劃急需商業長期護理保險

2016年10月25日我國發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計劃到2030年我國人均預期壽命由2015年的76.34歲提高到79歲,個人衛生支出占比由2015年的29.97%下降到25%。由於我國衛生總費用的統計包括由政府、醫療保險機構、個人所支付的醫療衛生開支(例如門診、住院和疾病預防等),不包括照顧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所花費的長期護理費用。如果考慮長期護理費用,要實現「健康中國2030」的發展目標,保障老齡人口的生活質量,就急需商業長期護理保險的介入,以減輕老齡人口的費用支出負擔。

二、長期護理保險發展的條件

長期護理保險的發展是一個系統化工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和其他保險產品相比,面臨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問題更嚴重,這也是自2005年以來,商業長期護理保險發展緩慢的根本原因。其關鍵要解決五個方面的問題。

1,融資體系。從世界各國的發展經驗來看,長期護理保險的費用都是由政府、社會、個人共同承擔。這需要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例如德國規定2008年7月1日後,長期保險費率提高到1.95%,由僱主與雇員各承擔一半,聯邦政府在柏林設立長期護理保險儲備金作為調劑。在美國,65歲以上老人的長期護理保險費用一部分來自工資稅,稅率為工資總額的2.9%,由僱主和雇員各付一半;其他部分的費用為自己支付,或者購買商業長期護理險,由保險公司支付。對於低收入的家庭,主要由醫療救助計劃來支付。2014年,美國的長期護理費用中,個人自付占20%,公共部門(Medicaid和Medicare)承擔66%,商業保險承擔3%,共計支出2390億美元,占全體國民醫療衛生費用的7.9%,占GDP的1.4%。

我國目前正在籌劃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今年7月,人社部《關於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商業保險公司開發適銷對路的保險產品和服務,發展與長期護理社會保險相銜接的商業護理保險,滿足多樣化、多層次的長期護理保障需求」。

2,建立統一的失能等級評定標準,並有相應的保險金給付制度。

長期護理保險與醫療保險不同,它需要對申請者的失能狀況進行評估,不同等級的失能程度享受不同的護理服務時間以及給予不同標準的保險金。目前以色列、德國和韓國的護理保險依據患者需護理的程度分為3個等級(德國正考慮將3個等級增加到5個等級)。法國依據失能程度的測量標準將老年人長期護理服務需求分為6個級別。日本長期護理服務分為:需要支援2級、需要護理5級,共7級。荷蘭一般根據每周接受服務的時間劃定8個服務等級。

3,此外還需要服務機構的評選機構、護理員培訓機構以及質量監管機構。

由於我國還不具備這些條件,借鑑和探索出一套符合中國市場特色的標準和評定體系極為重要。今年7月8日,人社部發文《關於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決定在河北省承德市、吉林省長春市、上海市、重慶市等15地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保險制度主要覆蓋試點職工基本醫保參保人群,計劃利用1-2年時間,探索建立為長期失能人員的基本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提供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

三、美國長期護理保險發展對我國市場的借鑑和促進意義

商業長期護理保險的發展將有力地促進我國長期護理保險體系的建立。國家決策部門對此高度重視。2013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文中指出「鼓勵老年人投保健康保險、長期護理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等人身保險產品,鼓勵和引導商業保險公司開展相關業務」。9月28日,《國務院關於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又更明確地指出「積極開發長期護理商業險」。2016年7月8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了《關於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提出,「鼓勵商業保險公司開發適銷對路的保險產品和服務,發展與長期護理社會保險相銜接的商業護理保險,滿足多樣化、多層次的長期護理保障需求」。

相對世界其他國家,美國商業長期護理保險最為發達,其發展經驗對我國商業保險的成長有很大的借鑑意義。

1、稅收優惠政策

為了鼓勵購買商業長期護理保險,美國1996年出台的聯邦健康保險可轉移與說明責任法案(HIPAA)規定了一些對購買商業長期護理保險的個人和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根據HIPAA的規定,符合稅收優惠資格的長期護理保單,其個人繳納的長期護理保險費用可列入醫療費用進行稅前抵扣;企業或僱主為雇員繳納的長期護理保險費用以及僱主直接支付的長期護理費用給付可以進行稅收抵扣,個人獲得的長期護理保險給付也可給予免稅待遇。該法規的出台使長期護理保險得以快速發展,成為美國健康保險市場上最為重要的產品之一。

2015年我國開展商業健康保險個人所得稅政策試點工作,個人購買符合規定的商業健康保險產品的支出,允許在當年(月)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予以稅前扣除,扣除限額為2400元/年(200元/月)。隨著我國長期護理保險需求的不斷增加,在促進長期護理保險發展的過程中可以參考美國的稅收優惠措施,使得民眾獲得更加實惠的長期護理保險產品。

2、產品的標準化和規範化

美國長期護理保險經過長期發展,已走向標準化和規範化,其產品設計和結構值得國內保險公司學習,包括其承保方式、保障範圍、保險金給付及保險條款等。

在承保方式上,自2010年以後,將長期護理保單與終身壽險合二為一的混合型產品銷售市佔率大幅增加,2014年混合型產品的保費收入達到24億美元,而傳統獨立簽發的長期護理保險的保費收入只有3.3億美元,混合型保單緩解了長期護理保險面臨的長壽風險,使得保險公司經營虧損的潛在風險大大降低。

在保障範圍上,美國長期護理保險一般包括三種護理類型:專業護理、日常護理和中級護理。專業護理具有極強的醫療性質,由專業醫生負責。日常護理則不帶有治療性質,以提供個人護理為主,主要是為患者提供一些日常活動的協助。中級護理則介於以上兩者之間,為那些不需要專業醫務人員全日看護的病人而設,其實質是非連續的專業護理。這些護理不限於醫院或療養院內,還包括在社區、家庭進行的護理,目前絕大多數長期護理保險產品對在家裡和社區接受護理服務的被保險人提供保險給付。

在保險金給付上,美國長期護理保險正由現金給付方式向實物補償方式轉變。傳統給付方式包括按天支付的津貼形式或是採用每月的固定保額方式,但隨著管理式醫療的迅速發展,以實物(護理服務)提供補償的方式在日益增加,具體做法是保險公司與護理服務提供機構簽訂服務合作協議,客戶可以直接到這些機構接受服務,而所花的費用事後由保險公司與服務提供商進行結算。

在保單條款上,美國長期護理保險通常包含通貨膨脹條款、現金價值條款及保證續保條款,以保障被保險人的權益。另外,美國市場成熟的精算技術和豐富的數據積累都為我國未來長期護理保險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風險管理經驗。

3,政府主導的公私合作模式。

美國政府的醫療和長期照顧保險都是採用公私合作模式,即由聯邦政府主辦,私人保險公司負責經營。這種模式不僅有效引入市場機制,促進長期護理保險更好地發展,而且政府參與其中,使得長期護理保險公信度更高,可及性增強。

為了緩解政府支付的壓力,美國政府先後採取了兩種公私合作的模式,一是長期護理合作計劃,另一種為社區生活輔助計劃。

長期護理合作計劃是一個為鼓勵中等收入者購買由政府和私人保險公司合作的長期護理保險計劃,其目的是通過延遲或排除一些需要通過Medicaid獲得長期護理服務的參與者,來減少Medicaid的資金支出。該計劃1990年開始在四個州實行。

在適用人群方面主要為中低收入者。在覆蓋內容方面計劃規定,購買長期護理合作計劃的個人,在最初支付長期護理服務費用時,應首先依賴他們的私人長期護理保險,但如果參與計劃者花光了其私人長期護理保險後,可從Medicaid獲得長期護理費用支持,並且家計審查限額會放寬。具體而言,申請Medicaid是需要經過家計審查的,但是根據長期護理合作計劃,如果購買了政府獲準的長期護理保單,家計審查的限額可以放寬到長期護理保單的現金價值;此外,多數長期護理合作計劃提供的服務是全面的,包含了養老院護理、以家庭和社區為基礎的護理。在運作管理方面,長期護理合作計劃由政府主辦,私人保險公司負責經營;在具體運作中,計劃保單必須符合聯邦納稅條例和包含一些消費者保護條件,其中就有通貨膨脹保護,而需要購買通貨膨脹保護的人群是75歲或75歲以下的人口,而75歲及以上人口由保險公司提供通貨膨脹保護,無需自行購買。具體要求為:61歲以下應購買複合年度通貨膨脹保護,而對於61歲到75歲的人群可購買一定程度的通貨膨脹保護。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