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拍貸CEO張俊:P2P監管或採用“負面清單”模式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3-04 11:29
每經實習記者史青偉發自上海
“P2P的未來由市場選擇”,拍拍貸CEO張俊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如此說道。
作為中國第一家P2P公司,拍拍貸與其他P2P公司一樣,經歷了飛速發展的2013年,2013年也被認為是互聯網金融的元年。不過,P2P也存在平台違法違規、非法集資的行為,行業內對於監管的呼聲也比較高。
“我們判斷未來對整個P2P行業進行監管的話,可能也會是類似負面清單的方式,規定什麼不能做,什麼紅線不能碰。”張俊分析道。
P2P行業的縮影
作為中國的第一家P2P公司,拍拍貸的發展就像中國P2P行業的一個縮影。
拍拍貸創立於2007年,2009年被張俊當成創業最困難的一年。這一年,拍拍貸開始了“驚險”的收費模式嘗試。收費模式讓網站交易額大跌,公司遭遇到轉型中最困難的低潮期。不過,收費模式最終取得了成功,這可謂是拍拍貸轉折點之戰。
邁過了2009年公司最艱難的坎,拍拍貸走向了“野蠻生長”的道路,拍拍貸平台交易規模自2009年開始,連續五年維持200%以上的增長速度;2012年實現交易規模2.9億元,2013年增速為257.7%,交易規模超過10億元。
談及公司飛速發展原因,張俊坦陳:“2009年之後中小企業普遍面臨融資難,融資需求強烈,而銀行在小企業融資方面設置的門檻較高,意願不強,這也是拍拍貸等P2P平台存在的意義。”
2009年之後,網貸行業迎來了春天,網貸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出現,2009年,紅嶺創投在深圳成立,人人友信集團旗下公司人人貸2010年5月成立,而2013年互聯網金融的火熱,更是把P2P網貸行業帶進更多人的視野中。
不過,行業的快速發展,也讓人們看到了諸多不規範的地方,比如非法設立資金池,網貸公司捲款跑路,非法自融,設立假標等現象,讓許多投資者遭受了損失,市場亟需監管。
“歡迎監管”
與絕大多數P2P網貸公司不同的是,拍拍貸至成立至今一直堅守線上模式。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拍拍貸成立之初採用線上模式原因之一是規避法律風險,比如說非法集資的法律禁區。
“我們之所以請了公司另外一位合夥人胡宏輝來,因為胡宏輝是律師出身,成立至今也只做信用中介,不涉及線下業務。”張俊說道。
在拍拍貸看來,線上模式更加符合未來對P2P行業發展的監管要求,便於P2P企業將精力集中在平台和運作管理上,純線上有利於大數據應用。
“互聯網天然具有營銷效率高的優勢,這使得貸款對象向三、四線城市下沉,線上模式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時對借貸雙方來說也是透明和高效的模式。”張俊說道。
線上模式的意義並不僅僅如此,今年初的107號文,第一次從官方的角度對P2P“影子銀行”的身份進行了明確,未來將納入監管範圍。而墊付本息、提供擔保及資金池模式,也正是監管可能重點整頓的對象。
按照張俊的說法,這麼多年的堅守讓他看到了行業邁入正規發展的希望,拍拍貸不僅不怕監管,而且“歡迎”監管。
在談及P2P的具體監管時,張俊並沒有鼓吹線上模式,也沒有排斥線下模式,而是認為市場會做出選擇,P2P的本質還是資金通道。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張俊認為,從監管層的思路上來看,P2P行業也會讓市場發揮作用。
“我們在判斷未來對整個P2P行業進行監管的話,可能也會是類似負面清單的方式,規定什麼不能做,什麼紅線不能碰。”張俊說道。
而在監管方式上,張俊判斷可能類似第三方支付一樣,會有牌照這樣一種東西,對於想在P2P領域繼續做下去的公司來說,必須取得這個牌照。
在張俊看來,監管的核心是真實的信息披露,而在沒有明確的監管和法律法規出台前,須要求P2P企業披露真實風險,公開逾期率、壞賬率等信息,要求借款合同真實,進而匹配交易,擔保交易要符合擔保法,公司要有充足的資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