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烏克蘭面臨二次解體 東部3大市府失守 基輔:普京策劃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4-08 11:50

图片说明 
佔據政府大樓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烏克蘭局勢持續緊張,繼克里米亞入俄後面臨「第二次解體」。烏國防部昨(7)日稱,克里米亞東部一名烏國海軍軍官被俄羅斯士兵開槍擊斃,是克里米亞入俄以來第2名喪生的烏克蘭軍人。烏國東部3大城市爆發親俄示威,要求仿傚克里米亞舉行入俄公投,頓涅茨克連續第2日有親俄人士佔領政府大樓,宣稱成立「人民共和國」,並要求在5月11日前就頓涅茨克主權舉行公投。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據悉被射殺的33歲軍官隸屬烏國海軍,在軍營宿舍被俄兵連開兩槍射殺,另一同袍亦被打傷,暫未知開槍原因。該軍官原本已執拾好行李,準備離開克里米亞。

頓涅茨克有示威者衝擊當地政府大樓,與駐守大樓的防暴警察爆發激烈衝突。示威者走到大樓天台升起俄國國旗。一名自稱是示威發言人的男子其後宣布,頓涅茨克「獨立成為共和國」,並警告基輔非法政府若採取激進行動,將向俄羅斯聯邦求援。

盧甘斯克亦爆發親俄示威,數百人闖入當地安全部門總部大樓,要求釋放較早前被捕的15名親俄抗議民眾,有兩名警員混戰時受傷。烏當局指,示威者搶走大樓的武器,警方已封鎖入城公路。

哈爾科夫前日則有數十人突破警方防線進佔政府大樓,又豎起俄國國旗。一群親歐人士被親俄派迫令在街上跪著爬行,親俄示威者高呼「爬到你的歐洲去」,又大叫「哈爾科夫是俄國城市」。烏內政部長阿瓦科夫昨宣布,已驅趕政府大樓內的示威者,並指控俄總統普京是幕後黑手,矢言警方將透過和平手段恢復秩序。但有外電報,示威者仍佔領大樓。

烏臨時總理亞采紐克昨批評俄國在烏東部煽動親俄示威,是要為俄軍進入烏國製造藉口,形容俄國正嘗試「肢解烏國」。他稱俄軍在烏邊境以東30公里一帶駐紮,無跡象撤走。代總統圖爾奇諾夫指控俄方嘗試在烏東部重演「克里米亞事件」,提到有分離主義分子取得武器,烏方會採取反恐對策。

俄安全總局邊防局官員稱,俄方不打算採取額外措施加強管控烏接壤邊境。美國駐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代表警告,有證據顯示數萬俄軍仍在烏邊境東部集結,呼籲俄方應採取行動,紓緩緊張局勢。捷克總統澤曼指,若俄方嘗試進駐克里米亞以外地方,西方應予強烈回應,包括向烏國派遣北約軍隊。

北約昨日表示,除了俄羅斯駐北約大使、副大使及兩名職員外,將限制所有俄外交人員進入北約總部的權限。

俄羅斯總統普京昨出席聯邦安全局(FSB)會議時稱,烏克蘭的民族主義及新納粹組織透過非政府機構(NGO)接受外國資助,發動政變推翻烏國前政府。他強調不容許NGO被利用為實施破壞目的,下令制裁俄境內NGO。

普京表示,俄境內地下恐怖組織雖遭受很大損失,但仍有力策動針對平民的大規模恐襲,如去年底南部城市伏爾加格勒連環爆炸事件,強調索契冬奧結束後,俄保安部門仍保持戒備。

普京表示,極端激進組織不但企圖在北高加索加強活動,還企圖滲透其他地區,包括伏爾加河沿岸地區和俄中部;他們竭力挑起民族和宗教衝突,利用現代化通訊技術在年輕群體大肆宣傳。普京稱,去年共封閉400個恐怖主義和激進主義網站。(鉅亨網)

[NT:PAGE=$]

图片说明 
親俄示威者焚燒親歐派領袖人偶。
圖片來源:路透社/香港文匯報

《文匯報》「環球點評」報導指出,克里米亞剛剛「脫烏入俄」,西方未回神之際,烏克蘭下一個炸彈已瀕臨爆發。烏克蘭東部親俄示威此起彼落,仿傚克里米亞投俄情緒高漲,恐令烏克蘭陷入二次分裂,為定於5月25日舉行的烏克蘭總統大選蒙上陰霾。

基輔臨時政府藉推翻前總統亞努科維奇掌權,並非民選政府,缺乏認受性。西方和基輔政府都希望透過大選「正名」,確保大選順利舉行成要務。然而當前東部和南部逾10個州親俄、反基輔情緒高漲,若撇除這些地區又會損害大選認受性,使基輔政府進退兩難。

面對操俄語居民的「獨立」浪潮,俄羅斯大軍壓境,基輔一旦鎮壓親俄示威,只會給俄軍理據開入烏國,如今歐美「大佬」不願直接介入,基輔實在無強硬本錢。基輔的總理和部長們似乎更像是孤家寡人。

今次親俄示威者其中一個要求,是就烏克蘭「聯邦化」舉行全民公投。俄羅斯曾提出此方案解決烏國危機,透過下放中央權力,讓各地區有高度自治,保障親俄地區及俄裔利益。然而「烏克蘭聯邦」一旦實行,很可能出現「西邊靠歐、東邊靠俄」的局面,分裂烏克蘭在所難免。

西方促成亞努科維奇倒台,加上基輔政府甫上台便作連串反俄舉動,無疑引起俄方和烏廣大俄語地區不滿,引爆克里米亞危機,並點燃東部地區的火藥引。

如果說克里米亞回歸俄羅斯是烏克蘭的「第一次解體」,那麼今天的烏東部危局將使烏面臨「第二次解體」,之後的西部各州很可能回歸「歷史祖國」波蘭、斯洛伐克、奧地利和羅馬尼亞等國。翻開百年前的歐洲地圖,你會發現,「克里米亞效應」還在繼續。

图片说明 
打爛玻璃窗闖入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西方與俄羅斯的關係因克里米亞變得緊張,路透社評論認為,歐美正面對一個棘手事實,就是「911」恐襲後,美國與盟友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中東地區及伊斯蘭武裝勢力,又致力應對中國崛起,但漠視俄羅斯在過去20年來積極發展軍事勢力,至今變成難以制衡。

該評論指,俄羅斯自2008年格魯吉亞(喬治亞)爆發戰事後,把國防開支大增3成,但西方國家未認真對待。美國官員透露,華府面臨緊縮財政預算,若把焦點放在俄國,便須重新調配其他方面資源,但應對反恐、伊拉克及阿富汗等問題已消耗太多資源;因此在烏克蘭危機爆發前,美國根本不會考慮調配資源對付俄國。

有情報消息指,克里米亞事件前,歐美不認為俄軍在克里米亞駐軍有問題,即使俄軍在克里米亞獨立前有軍事調動,西方均完全漠視及錯過該重要線索。有分析認為,西方已失去預測俄國行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