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港股

管理層力推注冊制的真實意圖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3-06 14:09

  和訊特約

  近日,管理層就資本市場的發展提出了幾點要求,其中包括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推進股票發行制度改革,規範發展債券市場。值得一提的是,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度也首次寫進了工作報告。

  談及股票發行注冊制度,實質上對市場而言並不陌生。何謂股票發行注冊制?即指發行人申請發行股票之際,必須依法將公開的各種資料準確地向審核機構申報。而審核機構只會對注冊檔案進行形式審查,並不會進行實質性的判斷。

  2013年11月底,管理層正式確立新股發行制度向發行注冊制過渡。事實上,這也標志著資本市場的市場化進程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過去,審核機構一攬大權。而在核准制度的運作模式下,權力尋租等亂象更是頻繁發生。部分擬上市的企業借助這種不健康的市場環境迅速進駐資本市場,而因其缺乏有效的盈利能力,最終難逃市場的質疑。

  遺憾的是,因國內資本市場的違規成本低廉,加上寬鬆的監管懲罰體系,即使公司存在諸多的問題,也可以長期存活在市場之上。有部分上市公司的管理者,前期借助一切的手段謀求企業上市,而當企業成功上市之后,卻因各種理由套現減持。更有甚者,為了拋股套現而離職。可見,上市公司高管的“離職潮”也深刻暴露出市場制度的重大漏洞。

  隨著審核機構的行政審批權被逐步削弱,股票發行注冊制將會以市場化為主導。當然,股票發行注冊制度作為市場化程度最高的模式,未來企業上市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市場。

  對此,以市場化為主導的發行模式將會打破過去審核機構一攬大權的局面,而權力尋租等亂象也將會得到有效地控制。最為關鍵的是,部分優秀企業將不受之前的條件限制。隨著上市門檻的進一步降低,將會吸引更多好企業進入資本市場,進而為長期低迷的資本市場帶來新鮮的血液。或許,這也是管理層力推注冊制的真實意圖。

  經濟轉型當屬目前我國面臨的最大挑戰。而在國內外經濟發展形勢不明朗的背景下,如何提振實體經濟將直接考驗管理層的智慧。

  正如筆者郭施亮前文所述,推進互聯網金融將是關鍵性的一步。至此,多位管理層也就余額寶們該不該取締的問題作出了表態。不可否認,以余額寶為主的互聯網金融確實緩解了部分中小微型企業的資金難題,也完成了傳統銀行難以完成的任務,這也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如何進一步刺激經濟,為大量的中小企業提供更好的融資平臺,確實是一道難題。[NT:PAGE=$]

  根據不完全的資料顯示,以銀行貸款為主的間接融資渠道為社會融資帶來了巨大的支援。而更多的大型國有企業、上市公司等也在此獲取大量低利率的貸款。然而,以股票、債券為主的直接融資渠道卻沒有發揮到更大的融資功能。至此,管理層也試圖激活這一塊的融資效果。

  股票發行注冊制降低企業上市的準入門檻,為大量企業提供了一個直接的融資渠道,這也是激活直接融資的重要模式之一。

  接下來,發行注冊制或將從新三板試點,而后逐漸推廣至主板市場。不過,就目前的發展進程來看,年內實施股票發行注冊制的可能性依然不大。

  筆者認為,股票發行注冊制度當屬未來國家力推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是,如何完善監管、強化懲罰、加強法規、責令退市等卻成為市場最關心的問題。

  從發行注冊制的基本概念來看,基本只對注冊檔案進行形式審查,而對持續盈利能力、發行人投資價值等卻沒有實質性的判斷。簡而言之,就是降低企業上市的準入門檻。

  假設股票發行注冊制度全面鋪開,那么企業蜂擁上市的可能性依然還會存在的。此刻,若沒有明確的監管體系以及法律規範,加上寬進嚴出的市場模式,股票市場不亂才怪。另外,作為市場化程度最高的發行制度,企業的生死幾乎完全由市場說了算。但是,這也需要考慮投資者對價值投資的判斷能力。

  筆者認為,股票發行注冊制需要一個成熟的市場環境。而就目前的狀況分析,中國股票市場依然存在諸多的制度漏洞,且相關的配套措施顯然不夠匹配。因此,股票發行注冊制仍然不具備全面推行的條件。

  

  作者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