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兩年損失345億美元的”首富”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4-29 08:16

文/新浪財經專欄作家 雷揚

山西聯盛集團董事局原主席邢利斌,曾以44.8億元個人財富位列福布斯排行榜第244名。不過三年光景,邢氏負債已高達320億,而資據估算“連200億都不到”。三年間,從億萬富翁,變成地地道道的“負翁”。屋漏偏逢連夜雨,邢某由於捲入宋林案,已被拘留審查。

這是一個充滿負能量的故事,令人震驚、更發人深省。兩年間從首富到破,完美地演繹古代小中的大起大落: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不久之前,國內媒體充斥的報導。山西聯盛集團董事局原主席邢利斌,曾在2011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以44.8億元個人財富位列第244名。不過三年光景,邢氏負債已高達320億,而資據估算“連200億都不到”。三年間,從億萬富翁,變成地地道道的“負翁”。屋漏偏逢連夜雨,邢某由於捲入宋林案,已被拘留審查。

然而,在地球另一端,有一位比邢氏更慘的企業家:埃克-巴蒂斯塔EikeBatista)。據彭博社(Bloomberg)估計,巴氏的個人資在2012年四月約為345億美元,位列巴西首富、拉美富豪排名第二、全球排名第八。短短兩年間,巴氏的旗艦公司OGX已瀕臨破,而其本人也深陷內幕交易指控,正在接受美國及巴西監管機構聯合調查。

如何在兩年間讓345億美元人間蒸發?這背后,隱藏多少貪婪、自大、泡沫、謊言和黃粱美夢?

眼見他起高樓

埃克-巴蒂斯塔,祖籍葡萄牙,1956年11月3日生於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其父埃力澤-巴蒂斯塔 (EliezerBatista),曾任巴西礦業能源部長、巴西最大國企淡水河谷公司(Vale)總裁。就出身家世而言,巴氏可謂不折不扣的官二代兼富二代。

子承父業,埃克在大學時代就修讀冶金專業,畢業后積極投身礦業,進行黃金開採。1996年,年僅40歲的巴氏,其礦業公司TVX Gold市值便已超過17億,資遍佈巴西、加拿大、智利等國。少年得意的巴氏迎娶了當年的花花公子封面女郎Luma de Olivieira, 更住進了裏約熱內盧最昂貴的濱海豪宅。

然而好景不長,被成功沖昏頭腦的巴氏開始大舉擴大戰線、全球投資。只是在希臘、俄羅斯和捷克的項目卻都只開花不結果,空耗大筆資金。與此同時,國際金價一路走低,從96年初每盎司逾400美元,跌至99年8月每盎司僅250美元,TVX Gold市值也一路狂瀉。巴氏於2001年被迫辭去TVX總裁職務,2002年,TVX以不足8.5億美元被賤價出售。

46歲的巴氏並不願就此屈服,哪裏跌倒,再從哪裏爬起來。憑手上的數億美元,巴氏開始了第二次創業,改行從事鐵礦石和能源生意。生逢其時,2003年起,隨中國需求不斷膨脹,大宗商品市場迎來了數十年未遇的大牛市。藉著這股東風,巴氏二次創業的企業MPX Energy於2006年再次上市(一句題外話,巴氏旗下所有公司皆由三個字母組成,且結尾必為X。據巴氏篤信,這一代表未知數的字母,象徵了企業發展的無限可能)。

2007年6月,雄心勃勃的巴蒂斯塔做出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決定:成立OGX集團,從事離岸石油開採業務。正是這一決定,使巴氏在短短五年間,從一名普通的巴西礦業富商,晉級為與巴菲特、比爾-蓋茲齊名的億萬富豪;也正是這一決定,最終將巴氏的龐大帝國拖入了萬劫不復的境地。

巴菲特曾經精闢地闡述過他的投資哲學:永遠不要投資你搞不懂的東西。然而這句話對於巴蒂斯塔卻完全不適用。雖然他大半輩子未曾與石油打交道,但卻不妨礙他豪擲數十億美元成立OGX。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巴氏找來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師退休基金(Ontario Teachers Pension Plan)和紐約富豪齊福兄弟(Ziffbrothers)作為戰略投資者,更不惜重金挖來巴西國家石油公司(Petrobras)的管理和探勘團隊,就連巴西國油的首席工程師Paulo Mendoca也被收入帳下。

OGX很快重拳出擊,證明自己的實力。2007年11月,OGX以高出巴西國油一倍的價格(13億美元),標下裏約熱內盧外海岡波斯盆地(Campos Basin)的21塊油田,震驚世界。當時,岡波斯盆地占了巴西油量的80%,而所有的勘探開採,皆由巴西國油一手操辦。巴蒂斯塔以如此之高的價格中標,意味他必須迅速開始勘探開發,儘早收回成本;更意味,這是一場只許成功、不准失敗的戰役。

眼見他宴賓客

應該,巴蒂斯塔的這一場豪賭,一開始異常順利。OGX成立不到一年,國際油價在2008年便創出每桶145美元的歷史新高。巴氏藉機推動OGX上市,趕在08年秋國際金融危機來襲之前,募得67億雷亞爾(30億美元)股金,也創下了巴西企業IPO融資最高紀錄。

手握大筆現金的OGX安然度過了雷曼破引發的世界金融危機,並且在初步勘探后給出了異常樂觀的願景:2019年OGX將日原油一百萬桶,約占巴西全國量的一半;OGX控制下的潛在石油儲備更高達48億桶,超過巴西國油的1/3。

盡管此時OGX尚未打出一眼油井,出一滴原油,但習慣於“聽故事、買未來”的投資者們早已紛至沓來。黑岩(BlackRock),太平洋資管理(PIMCO),通用電器,阿布扎比主權財富基金,IBM、乃至艾克森-美孚石油公司都紛紛入股OGX或展開聯合勘探作業。

巴蒂斯塔抓住機遇,發行了26億美元公司債。時間來到2010年歲末,OGX股價升穿20雷亞爾,達到歷史新高(圖一);此時的巴氏,志得意滿,拿出岡波斯盆地的初步勘探報告書,宣稱成功率有望達到100%。

眼見那高樓起裂痕

正當OGX股價屢創新高之時,令人不安的消息也漸漸開始浮出水面。2011年初,中石油在經過長期談判后,放棄購買岡波斯盆地中OGX油田的部分股權,轉而購入西班牙Repsol石油位於另一處的離岸油田。對此,OGX管理層自信地表示,他們將做進一步勘探,待發現更多石油儲備后,會以更高價格出售。通俗點,中石油不識貨,吃虧的是他們自己。當時,市場選擇了相信OGX。

2011年4月,一份獨立審計報告將OGX推到了風口浪尖。報告指出,OGX的石油儲備並不像之前預想的那麼多,許多儲備應被歸為開採成功率較低的"潛在儲備” (prospective reserves),而非成功率較高的"或有儲備” (contingent reserves)。報告一出,OGX股價重挫17%,創下兩年半來最大跌幅。不久后,OGX股價跌穿20雷亞爾關口,從此有去無回。

這一點小挫折自然難不倒巴蒂斯塔。2011年中開始,他開始頻繁走訪世界各地,推介岡波斯油田,引入戰略投資者。巴氏反復強調,盡管對於儲備的估計可能有出入,但只要資金持續注入,油井能在2012年按時投,投資者們的收益在可見的將來依然有充分保障。

巴氏的公關行動似乎開始奏效,數家主權財富基金跟進入股OGX,而巴氏也開始高調宣揚,他將在2015年成為世界首富,2020年身價高達千億美金。當然,所有投資者也將隨之犬升天。

半信半疑的投資者們決定再給巴氏一次機會,畢竟此前他有過極其漂亮的鹹魚翻身。OGX的股價在2011年中觸底后開始緩慢回升,到2012年四月,再次逼近20雷亞爾。此時,巴氏也榮登世界十大富豪行列(圖二)。

值得一提的是,這張表裏的世界十大富豪,除了巴蒂斯塔,沒有一位涉足資源行業。更有趣的是,時至今日,當年的十大富豪,除了巴氏,其他九位仍然穩居前十,只是坐次有所交換。

眼見他樓塌了

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很快便出現。2012年6月26日,OGX宣佈,其最先開採的TubraraoAzul油田,實際日約為5000桶,僅為原計劃的1/4,而且因受油壓不穩困擾,量極可能進一步下降。面對冰冷的油數字,投資者們再也坐不住了。OGX股價在兩天之內狂跌45%,而債券價格也開始急挫。

屋漏偏逢連夜雨,正在此時,前文提到的OGX勘探主管PauloMendoca宣佈辭職。雖然他並未公開解釋辭職原因,但輿論普遍認為,面對巴氏給出的美好願景和實際出間的巨大差距,為了保全名節,技術人員出身的Mendoca不得不選擇離開。

壞消息像滾雪球一般接踵而來。2012年下半年,越來越多的油井投后,量大大低於預期,OGX股價持續下挫。而此前發行的公司債償還日期日益臨近,壓力與日俱增。盡管巴氏開始拋售他個人在其他X公司中的股權,嘗試輓救OGX,可終究是杯水車薪。2013年初,OGX的債務竟高達到其市值的11倍; 而股價的持續下跌,仍未有絲毫停止跡象。2013年10月,OGX公告稱,由於缺乏足夠現金支付即將到期的36億美元債券,公司宣告違約,正式進入破程序。

巴蒂斯塔傳奇般的故事,不同觀或許會讀出不同的啟示: 對巴氏沉浮起落的唏噓、對OGX油失敗的惋惜,或是對當年美好願景的質疑和不屑。然而,有一點顯而易見---資源採掘行業內在的巨大風險。資源行業投資龐大、開採周期漫長,不僅深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影響,也倍受各種技術、地質、環境因素左右。

借債采油本身就是一場豪賭,賭贏了皆大歡喜,賭輸了滿盤皆虧。可悲的是,連BlackRock, PIMCO這樣久經考驗的機構投資者,都被未來的大餅沖昏了頭腦,購買的OGX債券几乎血本無歸。他們的故事,對於國內的廣大中小投資者,是不是有一些啟示呢?

面對信托“剛性兌付”神話的逐漸破,那些拿出几乎畢生積蓄,投資於資源行業信托,企望掙得10%、15%年收益的人們,是否應該三思呢?如果連管理數萬億美元的大機構都在石油業鎩羽而歸,你又如何能相信,千里之外的那些采煤商,一定能夠保證你的資金安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