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聯重違規第三方支付 發卡行損失或達數億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07-30 09:49
每經記者 史青偉 發自上海
昨日 (7月2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中國銀聯處獲悉,近4個月來,銀聯已累計向違規的第三方支付機構款1億元。業內人士估計,2014年發卡銀行會損失幾億元。
“套碼”是此次第三方支付機構受的主要原因。業內人士認為,收單市場競爭激烈,兩種價格體系的存在,“套碼”的行為沒有納入誠信體系中去,導致參與主體違規成本低,“套碼”屢禁不止。
對於出現的行業問題,某國有大行信用卡中心收單業務相關負責人表示,建議監管機構盡快優化價格體系,實行借貸分離定價,簡化行業價格分類,以體現借記卡和信用卡對應的目標客戶、卡片功能、成本結構、風險等差異,也有利於解決當前市場套用商戶類別的普遍問題。
已累計款1億元
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中國銀聯處獲悉,近4個月來,中國銀聯已累計向違規的第三方支付機構款1億元,不少大型支付機構牽涉其中。
據中國銀聯的系統測算來看,預估查處違規情況占市場的違規情況的一半左右,這意味銀聯已為發卡行輓回一半的損失。
對於中國銀聯有沒有處權利和所款項的去向,銀聯資深業務專家任志駿向記者表示,中國銀聯對誰都沒有款權,只有自律約束權,支付機構加入中國銀聯發卡受理網絡,需要遵守銀聯卡運行規章。
據悉,銀聯通過系統偵測以及持卡人和機構投訴,根據制定的違規約束細則,確認投訴情況是否屬實,如果支付機構有異議可以與系統逐一確認。對於支付機構所套用的價格,“按照現有7:2:1的分成比例”補齊差價。
任志駿估計,2014年發卡銀行依舊會損失幾億元,因為所有針對違規機構的處都是動態的,機構總是想辦法逃避和規避檢查。今年以來,中國銀聯已明顯加大了檢查和處力度。
某國有大行信用卡中心收單業務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幾年,銀行卡受理市場的問題逐漸暴露,主要體現在套用商戶類別、變造交易等現象較為普遍,對業危害非常大,損害了發卡機構及轉接機構的利益。對較為依賴交易手續費收入的信用卡業務而言,違規套用可能直接導致其業務出現務虧損,長此以往,將進一步制約信用卡業務發展。
套碼亂象頻出
中國銀聯向第三方支付機構開出單,主要還是因為支付機構普遍存在的違規“套碼”行為。
第三方支付機構套用MCC(商戶類別代碼),不同的MCC碼代表不同行業,刷卡手續費率也不同。比如餐館手續費率1.25%,百貨商店費率0.78%。第三方支付公司為搶佔市場,餐館就可以套用百貨商店的MCC碼,享受0.78%的手續費率。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第三方支付機構通常採用以下措施“套碼”。
一是造大量虛假商戶。部分收單機構為規避偵測,大量造虛假商戶,以用於頻繁更換商戶名稱、商戶編碼和商戶歸屬地等信息,從而達到違規套用低零扣率等目的。
二是造商戶入網材料。部分收單機構或其代理商對外宣稱個人辦理POS機具僅需提供 “一證一卡”(一張身份證和一張銀行卡),其他入網材料則由系統自動造生成。
比如,浙江、湖北和江西等多個地區均發現某大型非金融機構PS商戶門臉及店內照片、工商營業執照等商戶入網材料。
對於違規原因,任志駿表示,隨中小銀行加入收單以及央行批復了越來越多的支付牌照,銀行希望與非金融機構業務合作,拓展對公客戶,開展存款貸款保理業務。這就造成市場上出現兩種價格體系,銀行費率低很多,有的甚至不要錢。
據了解,我國收單市場費率存在兩種價格體系,一是發改委制定的收單市場費率,另一個是商業銀行放給非金融機構直連的定價。任志駿表示,兩種價格體系的存在也造成市場出現一定的亂象,套現、套碼、洗錢和交易記錄失真等頻頻出現。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