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時事
快速掌握近期熱門話題

川普加徵台灣關稅32%已在4/9正式生效,關稅海嘯正式向台灣襲來。
台灣是以外貿出口為導向,2024年對美對美出口達1113.6億美元,其中包括資通訊產品679.5億、電子零組件86.5億、基本金屬70.5億元。在高關稅正式生效後,網通產業、伺服器零組件、電腦產業如同坐在海嘯第一排,直接承受關稅風暴。
除了台股大受衝擊,在川普宣布對等關稅後的三個交易日共下跌3907點外,外資銀行估台灣對美出口將減16%,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保3」面臨極大挑戰。
轉移產業鏈?分散市場?調整區域產能?承受關稅風暴的各個產業,即使有政府祭出的880億元補助,但產業鏈、產地流通、市場調整仍在面臨嚴重挑戰,亟須尋求出路。

美國總統川普2日在白宮簽署兩項關於所謂「對等關稅」行政令,宣布對美國貿易夥伴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並對某些貿易夥伴徵收更高的「對等關稅」,包括台灣(32%)、中國 (34%)。對等關稅將於 4 月 9 日生效。
美國將對進口自英國、澳洲、巴西、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科威特的商品均徵收 10% 的關稅。美國對以色列商品徵收 17% 的關稅。對歐盟商品徵收 20% 的關稅,對日本商品徵收 24% 的關稅,對韓國商品徵收 25% 的關稅,對印度商品徵收 26% 的關稅,對柬埔寨商品徵收 49% 的關稅、稅率最高。
關於台灣,川普稱,台灣「奪走了我們所有的電腦和半導體晶片」。「台灣是全球大部分先進半導體的生產地,台灣將面臨 32% 的 (對等) 關稅。」川普還提到,美國關稅威脅促使台積電對美國投資計畫額外增加 1,000 億美元。
部分商品將不受「對等關稅」約束...
中國進口的商品將面臨新的 34% 關稅,再加上川普政府在執政初期內已施加的 20% 關稅,使得中國商品的總稅率達到 54%。隨後,中國在4 日 宣布,自周四 (4/10) 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 34% 關稅。白宮方面認為,中國的報復性關稅對美國經濟與國安構成「異常且特殊的威脅」,因此依據法定程序升級關稅壁壘。
美中貿易摩擦持續升級,白宮在美東時間周二 (4/8) 正式發布針對中國商品的新一輪關稅調整細則,再往上加50%,宣稱此舉是為應對中國日前宣布報復性關稅的反制措施。同時,美國也打算對中國籍船舶徵收最高 150 萬美元 / 次的靠港費用,這一系列舉措引發全球貿易市場劇烈震盪。自美東時間周三 (9 日) 凌晨起,美國對中國累積高達 104% 的關稅正式生效,其中絕大多數商品稅率將從原有的 34% 驟增至 84%,僅稀土、藥品、黃金及半導體等戰略物資維持原有關稅不變。
川普的關稅是怎麼算的?將世人都當成傻子
“對等”一詞英文為reciprocal,既可譯為“互惠”,也可譯為“對等”。 以往貿易機制安排中,中文譯法多為“互惠”,體現貿易“夥伴”互利共贏的精神。 但在美國特朗普政府「關稅大棒」語境下,中文譯法以「對等」更能客觀體現和突出貿易「對手」之間的平等待遇。2日下午在玫瑰園的演講中,川普舉著的表格中特別寫道,美方計算的各個貿易夥伴對美國的關稅水準除了關稅本身之外,也“包含匯率操縱和非關稅壁壘”。
但根據美國記者james surowiecki報導,實際上川普算法是把美國對該國的貿易逆差,除以該國對美國的出口額,得到的相應比例就是所謂的“關稅差額”。 比如美國和印尼的貿易逆差是179億美元,而印尼對美國的出口額是280億美元。 他用179除以280,得到64%,這就是他聲稱的「關稅差額」。再將川普得到的「關稅差額」除以2,就是他此番要對該國加徵的比例。

市場正籠罩2008危機陰影!
美國總統川普拋出的「對等關稅」政策正劇烈衝擊全球資本市場,導致美股經歷了十多年來最差的季度開局。此舉引發華爾街的高度不安,《紐約時報》報導稱,上周末華爾街瀰漫著大量的憤怒、焦慮、沮喪和恐懼,許多銀行家、高管和交易員表示,市場下跌之快讓他們回想起 2008 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
專家警告「黑色星期一」重演
然而,美國電視節目主持人兼市場評論員 Jim Cramer 發出警告,如果川普總統不重新考慮其全面的關稅計劃,美國可能會面臨一場類似於 1987 年臭名昭著的「黑色星期一」的市場崩盤。
「黑色星期一」是指 1987 年 10 月 19 日,道瓊工業指數在單個交易日暴跌 22.6% 的歷史性事件。Cramer 強調了 1987 年市場崩潰的嚴重性,並將當前的市場狀況與那次歷史性的暴跌進行了比較,警告稱市場可能處於另一次毀滅性下跌的邊緣。
巴隆周刊認為,情況可能進一步惡化。 “如果連國債市場的神聖性都遭質疑,引發的危機恐將超越2008年金融海嘯。”
當波動率上升時,強制降風險操作將引發集體拋售,形成惡性循環。 最終機構甚至不得不拋售優質資產。這種頹勢還有可能蔓延到信貸市場,後者的潛在破壞力要大得多。 風險加劇的原因在於,如今大量貸款並非來自受嚴格監管的銀行體系,而是通過私人信貸市場完成。 摩根士丹利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初,私人信貸市場規模已突破1.5萬億美元。 股市暴跌疊加關稅衝擊,可能引發金融體系的連鎖反應。 “風險往往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爆發,”
儘管這些情景都非市場主流預期,但同樣,也沒有多少人預料到特朗普會以如此力度和方式加征關稅。
務必謹記:無論股市已跌多深,深淵之下仍有深淵。
關稅戰如果持續,1929經濟大恐慌、大蕭條的是否重演,歷史總是似曾相似。

川普加徵台灣關稅32%已在4/9正式生效,關稅海嘯正式向台灣襲來。
台灣是以外貿出口為導向,2024年對美對美出口達1113.6億美元,其中包括資通訊產品679.5億、電子零組件86.5億、基本金屬70.5億元。在高關稅正式生效後,網通產業、伺服器零組件、電腦產業如同坐在海嘯第一排,直接承受關稅風暴。
除了台股大受衝擊,在川普宣布對等關稅後的三個交易日共下跌3907點外,外資銀行估台灣對美出口將減16%,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保3」面臨極大挑戰。
轉移產業鏈?分散市場?調整區域產能?承受關稅風暴的各個產業,即使有政府祭出的880億元補助,但產業鏈、產地流通、市場調整仍在面臨嚴重挑戰,亟須尋求出路。

美國總統川普2日在白宮簽署兩項關於所謂「對等關稅」行政令,宣布對美國貿易夥伴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並對某些貿易夥伴徵收更高的「對等關稅」,包括台灣(32%)、中國 (34%)。對等關稅將於 4 月 9 日生效。
美國將對進口自英國、澳洲、巴西、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科威特的商品均徵收 10% 的關稅。美國對以色列商品徵收 17% 的關稅。對歐盟商品徵收 20% 的關稅,對日本商品徵收 24% 的關稅,對韓國商品徵收 25% 的關稅,對印度商品徵收 26% 的關稅,對柬埔寨商品徵收 49% 的關稅、稅率最高。
關於台灣,川普稱,台灣「奪走了我們所有的電腦和半導體晶片」。「台灣是全球大部分先進半導體的生產地,台灣將面臨 32% 的 (對等) 關稅。」川普還提到,美國關稅威脅促使台積電對美國投資計畫額外增加 1,000 億美元。
部分商品將不受「對等關稅」約束...
中國進口的商品將面臨新的 34% 關稅,再加上川普政府在執政初期內已施加的 20% 關稅,使得中國商品的總稅率達到 54%。隨後,中國在4 日 宣布,自周四 (4/10) 起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 34% 關稅。白宮方面認為,中國的報復性關稅對美國經濟與國安構成「異常且特殊的威脅」,因此依據法定程序升級關稅壁壘。
美中貿易摩擦持續升級,白宮在美東時間周二 (4/8) 正式發布針對中國商品的新一輪關稅調整細則,再往上加50%,宣稱此舉是為應對中國日前宣布報復性關稅的反制措施。同時,美國也打算對中國籍船舶徵收最高 150 萬美元 / 次的靠港費用,這一系列舉措引發全球貿易市場劇烈震盪。自美東時間周三 (9 日) 凌晨起,美國對中國累積高達 104% 的關稅正式生效,其中絕大多數商品稅率將從原有的 34% 驟增至 84%,僅稀土、藥品、黃金及半導體等戰略物資維持原有關稅不變。
川普的關稅是怎麼算的?將世人都當成傻子
“對等”一詞英文為reciprocal,既可譯為“互惠”,也可譯為“對等”。 以往貿易機制安排中,中文譯法多為“互惠”,體現貿易“夥伴”互利共贏的精神。 但在美國特朗普政府「關稅大棒」語境下,中文譯法以「對等」更能客觀體現和突出貿易「對手」之間的平等待遇。2日下午在玫瑰園的演講中,川普舉著的表格中特別寫道,美方計算的各個貿易夥伴對美國的關稅水準除了關稅本身之外,也“包含匯率操縱和非關稅壁壘”。
但根據美國記者james surowiecki報導,實際上川普算法是把美國對該國的貿易逆差,除以該國對美國的出口額,得到的相應比例就是所謂的“關稅差額”。 比如美國和印尼的貿易逆差是179億美元,而印尼對美國的出口額是280億美元。 他用179除以280,得到64%,這就是他聲稱的「關稅差額」。再將川普得到的「關稅差額」除以2,就是他此番要對該國加徵的比例。

市場正籠罩2008危機陰影!
美國總統川普拋出的「對等關稅」政策正劇烈衝擊全球資本市場,導致美股經歷了十多年來最差的季度開局。此舉引發華爾街的高度不安,《紐約時報》報導稱,上周末華爾街瀰漫著大量的憤怒、焦慮、沮喪和恐懼,許多銀行家、高管和交易員表示,市場下跌之快讓他們回想起 2008 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
專家警告「黑色星期一」重演
然而,美國電視節目主持人兼市場評論員 Jim Cramer 發出警告,如果川普總統不重新考慮其全面的關稅計劃,美國可能會面臨一場類似於 1987 年臭名昭著的「黑色星期一」的市場崩盤。
「黑色星期一」是指 1987 年 10 月 19 日,道瓊工業指數在單個交易日暴跌 22.6% 的歷史性事件。Cramer 強調了 1987 年市場崩潰的嚴重性,並將當前的市場狀況與那次歷史性的暴跌進行了比較,警告稱市場可能處於另一次毀滅性下跌的邊緣。
巴隆周刊認為,情況可能進一步惡化。 “如果連國債市場的神聖性都遭質疑,引發的危機恐將超越2008年金融海嘯。”
當波動率上升時,強制降風險操作將引發集體拋售,形成惡性循環。 最終機構甚至不得不拋售優質資產。這種頹勢還有可能蔓延到信貸市場,後者的潛在破壞力要大得多。 風險加劇的原因在於,如今大量貸款並非來自受嚴格監管的銀行體系,而是通過私人信貸市場完成。 摩根士丹利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初,私人信貸市場規模已突破1.5萬億美元。 股市暴跌疊加關稅衝擊,可能引發金融體系的連鎖反應。 “風險往往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爆發,”
儘管這些情景都非市場主流預期,但同樣,也沒有多少人預料到特朗普會以如此力度和方式加征關稅。
務必謹記:無論股市已跌多深,深淵之下仍有深淵。
關稅戰如果持續,1929經濟大恐慌、大蕭條的是否重演,歷史總是似曾相似。

川普加徵台灣關稅32%已在4/9正式生效,關稅海嘯正式向台灣襲來。
台灣是以外貿出口為導向,2024年對美對美出口達1113.6億美元,其中包括資通訊產品679.5億、電子零組件86.5億、基本金屬70.5億元。在高關稅正式生效後,網通產業、伺服器零組件、電腦產業如同坐在海嘯第一排,直接承受關稅風暴。
除了台股大受衝擊,在川普宣布對等關稅後的三個交易日共下跌3907點外,外資銀行估台灣對美出口將減16%,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保3」面臨極大挑戰。
轉移產業鏈?分散市場?調整區域產能?承受關稅風暴的各個產業,即使有政府祭出的880億元補助,但產業鏈、產地流通、市場調整仍在面臨嚴重挑戰,亟須尋求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