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中國產能過剩傳導全球 明年多國面臨通縮危機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12-04 16:54


和訊網訊息 12月1日的數據顯示,國內制造業經理人指數連續兩個月下滑,11月跌至50.3,環比下降0.5個百分點,已經非常逼近榮枯線。

一般而言50為榮枯線,高於這個數表明制造業擴張,低於這個數則表明制造業萎縮,近期的數據顯示了中國制造業擴張乏力,減速仍在繼續。


與制造業乏力聯系密切的是產能過剩,以鋼鐵業為例,從 2007年至今國內粗鋼產能的利用率一直低於80%,中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認為,全國500多家鋼鐵企業中有200家屬於過剩產能。

煤炭市場的產能過剩也表現突出,根據2015全國煤炭交易會披露的數據,國內煤炭連續30個月庫存3億噸以上。

除了鋼鐵和煤炭市場,其他制造業原料市場的過剩也不遑多讓,比如水泥行業目前過剩產能解決40%,電解鋁產能過勝率超過30%。

一些新興的行業也出現產能過剩,天則經濟研究所曾發布的報告指出,我國太陽能電池的產能過剩率高達95%,而風電設備產能利用率低於60%,意味著有40%以上的產能處於閑置狀態。

由產能過剩引發的顯性后果就是導致價格的下跌。

據統計2014年前三季度,我國重點鋼企鋼材銷售結算價格為3150元/噸,較2013年下降了292元/噸,較2011年下降了1318元/噸,下降幅度近30%。

煤炭方面,煤炭工業協會提供的資料顯示,我國煤企超7成處於虧損狀態,今年1-3季度煤炭企業利潤為804.7億元,同比2013年下降50%, 11月安徽煤炭價格較1月下跌13%,較2012年第一季度下跌30%。

由於在全球產業鏈中,中國是原材料消費大戶,國內的過剩也傳導給了全球。

作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全球有60%-70%的鐵礦石被中國進口,其中澳大利亞和巴西等國是中國鐵礦石主要進口國,澳大利亞80%的鐵礦石被出口給中國,由於中國需求的放緩導致全球鐵礦石價格從年初的135美元/噸下降到11月的70美元/噸。

不僅是鐵礦石,包括石油、銅、貴金屬等大宗商品暴跌也在35%-40%左右。英國《金融時報》認為“中國的的增長放緩是推動石油等大宗商品下跌的關鍵因素之一”

產能過剩的連鎖反應不僅僅是原材料的價格下降,甚至波及到所有的商品,從而引起通縮的風險。

以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來看,目前全球主要經濟體都有陷入通縮的危險。

亞洲方面,10月日本勞動現金收入率升幅創下8個月新低,薪資連續16個月下降,通縮危機嚴重。韓國同樣cpi連續九個月處於低位,韓國政府對韓國可能陷入與日本相同的通縮憂心忡忡。

歐洲方面,近期歐元區cpi下滑至五年以來最低的0.3%,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的通縮壓力增加。

即便是復甦較好的美國,其cpi也連續三個月處於低位,距美聯儲的2%目標尚有一段距離。

對中國來說,中國同樣有也面臨通縮的風險。

從cpi看,9月和10月國內cpi指數均為1.6%,增幅已經跌至為五年內最低。

從行業具體表現上來看,某些領域確實出現了通脹緊縮的跡象,包括高階餐飲行業、房地產行業、豪華車等領域的消費明顯下降,其中多個主要城市房地產持續多個月度環比下滑。

海通證券(600837,股吧)的11月研報認為,中國通縮的風險在加劇,研報預測15年cpi降至1.5%,通縮將是經濟主要風險。

而《金融時報》則用“通脹滯緩”這個詞來解讀11月央行的降息,該報認為應該警惕中國通縮風險波及全球。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