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總經

史蒂芬-羅奇:美聯儲在重走一條極度危險的路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12-29 08:17


史蒂芬-羅奇:美聯儲在重走一條極度危險的路
史蒂芬-羅奇:美聯儲在重走一條極度危險的路

耶魯大學教授、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經濟學家和亞洲區主席斯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撰文指出,美聯儲正在走一條似曾相似、極度危險的道路,正是這條路幫助金融危機在2008和2009年“粉墨登場”。這一次的結果可能也是災難性的。


在12月fomc(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會議上,美聯儲只是通過各種形容詞來討論加息,而非明確的行動。

與前幾次前瞻指引所稱的在10月結束資產購買項目以后“相當長時間”維持接近於零的利率相一致,12月fomc聲明稱,現在美聯儲可以“耐心”等待開始加息的條件。隨后美聯儲主席耶倫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至少未來兩次會議上不太可能開始貨幣政策正常化,美聯儲傳遞出來的意思似乎是貨幣政策正常化將是一個耗費時日的工程。

這與其在2004-2006年間的做法是何其相似,當時美聯儲的做法招致近乎致命的錯誤, 導致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出現流動性過剩。本世紀初美股泡沫破裂后,美聯儲將基準利率下調至了四十五年來的最低水平1%,在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美聯儲沒有及時讓貨幣政策回歸正常化。而在最終開始加息的時候,其動作又過於緩慢。

自2004年6月開始的兩年里,fomc以每次25個基點的幅度分17次將基準利率從1%上調至5.25%。與此同時,房地產和信貸泡沫迅速擴張,導致家庭過度開支、個人儲蓄急劇下降和經常帳赤字創歷史記錄,失衡造成的崩潰旋即而至。

當然,美聯儲把有關於其導致美國和世界經濟陷入大蕭條的指責推脫的一干二凈。美聯儲兩位前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和伯南克(ben bernanke)都認為,這不是貨幣政策之過;他們堅稱,如果一定要說個原因的話,缺乏監管才是罪魁禍首。這一論點在政策制定和政治圈大行其道,使得官員們把焦點放在了以所謂的宏觀審慎工具為中心的新措施上,例如為了抑制銀行過度承擔風險的資本和杠桿率監管要求。

盡管新措施不乏優點,它仍是不完善的,因為它無法解決因極度寬鬆貨幣政策以及隨之而來的超低利率所導致的對風險極度荒謬的定價。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美聯儲2004-2006年間的漸進主義是百年一遇的政策錯誤。

今天的美聯儲似乎在犯類似甚至更為嚴重的錯誤——誤判當前的經濟形勢。

首先,前怕后危機時代經濟仍然脆弱,后怕存在通縮風險,今天的美聯儲似乎可以找出任何理由來延遲貨幣政策的正常化,然后以比十年前更慢的步伐加息。

更重要的是,美聯儲當前4.5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較當時增長了五倍還不止。雖然美聯儲已停止購買新的資產,卻未表現出任何希望減持資產的意愿。同時美聯儲還把量化寬鬆(qe)的接力棒交給了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而這兩者將會在史上最低利率的環境中,創造更多的流動性。

在如今泡沫橫行的日子里,持續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令金融系統里的流動性泛濫,埋下了巨大的禍患。實際上,近期股市和匯市的巨大波動就是一個很好的教訓,當然還有油價的暴跌。鑒於市場已堆滿了“干柴”,只要些許星火便能導致其崩潰了。

全球央行已迷失其道路,陷入危機后的零息政策和膨脹的資產負債表無法自拔,沒有任何重新掌控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的有效規則。政策杠桿,無論是基準利率還是資產負債表,仍設置在“應急狀態”,即使危機時刻早已過去。

盡管這些舉措在刺激金融市場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卻未能治愈發達國家遍體鱗傷的經濟,它們仍然未實現標準意義上的復甦,同時深受通縮風險困擾。而且,央行們刺激金融市場泡沫的時間越長,其經濟就越發依賴這些危險的市場,政客和政府對於恢復資產負債表(到原有規模)和推行結構性改革的動力也就越小。

央行需要新的舉措,它們應該盡快將會招致危機的貨幣政策正常化。金融市場當然會反應劇烈,但央行的獨立存在到底是為了什么,如果他們無法直面市場波動並作出能滿足經濟管理需求的艱難抉擇?

過去六年中,央行們在決定世界主要市場的資產定價中,扮演了史無前例的角色。但是現在,美聯儲和它的小伙伴們是時候放棄刺激金融市場的角色並開始為應對無法避免的下一次危機準備各種各樣的工具了。這正是現在只有零利率和超大規模資產負債表的央行們所缺乏的。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