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聯想高管揭秘手機業務崛起:先要規模解決溫飽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1-18 09:49


編者按:在智能手機領域,聯想用了兩年時間從僅占國內1%市場份額,到目前15%左右的市場份額。其在中國市場上的銷量已超越蘋果,成為僅次於三星的第二大智能手機生商。聯想集團副總裁邵韜日前接受新浪科技專訪,揭秘聯想手機業務如何快速崛起。同時,他還對智能手機市場的獨特之處、聯想進軍全球市場等話題發表了看法。

口述/ 聯想集團副總裁、聯想MIDH戰略市場及運營管理負責人邵韜


整理/ 新浪科技 羅亮

快速增長

我們剛開始做品的時候,第一款樂Phone,那時候確實是內部資源有限,只做了一款品。那款品也是傾盡心血做得。我們自己評價說,業績不能滿意,單款品只賣了不到100萬台,和我們最初的理想相比,差距很大。

從去年開始,我們加大了研發和團隊的投入。在智能機取代功能機的過程中,我們通過千元智能機的方式取得了一定規模。這也是我們主要增長的一些動力。

為什麼去年聯想智能手機的業績上升速度很快?我覺得有兩個因素。

一是,我們在渠道和通路的管理上。聯想從做PC業務起家,一開始就採取渠道策略,我們對如何跟合作伙伴打交道,如何管理通路,如何迅速地建立好通路方面很有經驗。

第二,運營商市場。我們一直是中國移動TD手機市場上第一位,市場份額是23%,而且大部分都是智能手機。中國聯通方面,隨聯想第一款千元智能手機A60跟聯通一起推廣,雙方都嘗到了甜頭。那款品給聯通帶來了超過200萬合約用戶,聯想在聯通方面也排在第一位。中國電信方面,我們有詳細的計劃,這一塊正在快速追上。

從今天來看,運營商市場對整個市場影響越來越大,但是開放市場依然有很大空間,大概是一半一半的比例。這一點幫了聯想一個很大的忙,我覺得我們是兩條腿在走路。

手機業務盈虧平衡

手機業務的盈虧平衡,不是單個品盈虧平衡的概念,單個品都是盈利的,否則就是變成做慈善了。[NT:PAGE=$]

但是對企業來說,更關鍵的是你持續投資未來的時候。因為這是有一個時間差的,就是當期你看我投的這些錢和我的收入比,是不掙錢,但並不表示我當期不健康地經營。

今年我們有幾個新的手機研發中心成立,還有武漢業基地的建設,使得整個的投資看起來偏大,用收益一減,相對來說就不盈利了。不過,從未來來看,情況會越來越好,從2012年來看,我們應該能夠達成既定目標。

在實現盈利的過程中,規模一定是有用的,因為規模在攤銷大的投入。第一,從智能手機行業的研發來看,我覺得規模是起到關鍵性的作用。第二,這也涉及到聯想在中高端的品,當市場機會越來越多時,盈利機會也會好轉。

不做手機期貨

聯想總體上沒有採取期貨模式。用期貨模式可以相對較好地規避供應鏈的不確定性風險。聯想以前做PC的時候,供應鏈一直是核心能力,這一塊盯得很緊。

從零配件下單到手機出貨,聯想至少比行業平均周期短一個月以上。從這一點上講,我覺得聯想是有優勢的,但是要和零庫存的模式相比,還是沒法比。畢竟我們這個還是有風險,只不過風險在可控範圍內。

這一點上,我覺得我們還是正常的商業模式,而不是一個期貨模式。

在標準化程度上講,現在手機行業面臨的問題是,每一款手機由於設計不同,都會導致屏幕玻璃的厚度和寬窄不同。這使得你從頭到尾都在定製。唯一能做的是,當你規模大了以后,你在同檔次的幾個品中,可以考慮這裏面的通用性。

做PC的時候,晶片排得比較靠前,是最貴的部件之一。但是做手機以后,主要成本是屏幕。從聯想來說,這些成本的因素對我們影響大一些,畢竟都是微利的。但是對三星或者蘋果這樣的廠商,几乎沒關係。

蘋果iPad的成本几乎是iPhone的兩倍以上,但是價錢便宜很多。一寸玻璃就意味一寸錢。玻璃要想做5個毫米厚是容易的,但要把它做到0.5毫米,是靠化學蝕刻變薄的。打磨薄,切割完以后,邊緣不穩定的地方,還得二次強化,這就更貴了。整個手機行業裏面,蘋果他們的毛利率受成本影響小一些,但我們這種廠商受影響比較大。

手機行業特別之處

手機行業,我覺得還是很特別。特別之處在於,這個行業中兩個最典型的老大(ARM和Andriod),我形容他們為丐幫的洪七公式的人物。他不出現,平時也看不他,也不出來主持幫規。[NT:PAGE=$]

ARM就把晶片架構授權一下,每顆晶片收你1毛多美金,這就是它的賺錢模式。我設計完了,你們拿出去試,試了行就用。

Andriod甚至是一個免費模式,用戶一搜索就有錢,每次掙幾美分。搜索完了,一年單款品大概能生10到20美金搜索的收入,我就掙那個錢,不收作業系統的錢。

所以,行業兩個最大源頭廠商沒有完全站出來說,我來主持規矩,我來制訂行業標準。他們不做這樣的事情,因為他們說他們的收入根本不足以支付這麼大的人力、物力來做。

相反,PC行業的兩個大佬做了非常多的事情,但東西貴。英特爾一顆CPU平均單價七八十美金,或者一百美金,微軟一套軟件授權收你幾十美金。不過收完錢,其實他們做了很多事情。比如,專利風險的覆蓋,如果有人找你打官司,他們就先給你扛了。

但今天你會發現,在手機行業沒有人負責這些事情,只有系統廠商自己做這樣的事情。系統廠商要負責行業標準化的認知、兼容性的認知以及所有專利風險的覆蓋、所有軟件的bug,而且所有人解了bug都不再共享。

所以,系統廠商在手機行業裏面發揮的作用和用途要比PC行業大。這也是為什麼大家說,手機裏面的創新空間可能會大一些,因為你責無旁貸,必須得做這樣的事情。

設計高端品

聯想不排除未來使用一個高端手機品牌的可能性,但是我們現在的大思路還是希望在Lenovo框架之內。其實這不局限我們的思考。

我負責PC業務的時候,也鼓勵大家必須做好的品,而且做高端品。之前大家之所以沒做到那個程度,可能還是有點偏中國式的思維——就是中國仿製品的思維。

為什麼買你中國貨,就是因為你便宜。要便宜,我就怎麼對得起便宜。銷售這麼說,你就這麼想,供應鏈就這麼做,所以做成了一條“老鼠的兒子只會打洞”的循環,因為教育就是這樣的。

但是從總體來講,隨聯想越來越自信,整個品牌在國內外的接受程度越來越強,我們整個團隊也正在朝這個方面努力。其實,早期的成功因素告訴我們,也不是不可以,只要我們慢慢去做。所以,至於是不是繼續用Lenovo品牌,我們都會堅持做高端品。[NT:PAGE=$]

現在我們為什麼說規模很重要?規模就是讓我們這幫人能吃上飯。然后在這個基礎之上,大家沒有溫飽問題的時候,我們再看看小康是什麼。

我們做高端品也是這樣,早期為什麼顧不上?是因為這個團隊要吃飯,要有一定的規模。現在我們有了一定的規模,在中高端品上的發力,我覺得是不容懷疑的,只是說方式、方法還沒特別清晰。

我在PC行業也做了十多年,我自己覺得在設計,在品追求的更高層面上,有一個過程。我們身上的責任感一點都不弱,只是隨業務剛鋪開,有一個順序的問題,也有一個步驟的問題。

進軍全球市場

聯想手機業務在全球鋪開做,壓力主要在專利方面。

華為和中興做海外市場比我們有利,是他們現在有一定的專利積累,在交叉授權的時候會比我們好,但也不能說不交專利費。我們還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專利談判,一旦完成,我們就會大舉鋪開。今天我們在新興市場已經鋪開了。

倒不是說聯想不願意麵臨專利問題,而是因為電信行業專利分散是有目共睹的。你也不知道哪家廠商會突然找你說,我要收2塊錢。你主動談,又有好幾千家廠商,也不知道找誰談。這是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

當然,隨手機越來越智能化,我們發現以前在PC行業積累的7000多個核心專利裏面,有5000多個是發明專利,這涉及到無線通信、存儲、智能動態管理、能耗管理等,而這些專利恰恰是智能手機在大量使用。

所以,我們現在的策略是,認真地評估在PC行業裏面積累的專利。從這一點來說,我們也不至於那麼悲觀,不至於無從下手。這事得一步一步做。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