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不只是硬體製造商?WSJ:蘋果深陷認同危機!軟體業務需受肯定

鉅亨網鄭杰 綜合報導 2013-04-23 17:25


图片说明

蘋果 (AAPL-US) 在華爾街面臨認同危機!


蘋果今晚將公佈財報,市場分析師預測蘋果很有可能首度出現季營收與去年相較滑落的狀況,近來市場風聲鶴唳,蘋果股價出現暴跌賣壓,與最高點相比已經跌掉了 2800 億市值。

多數投資者的緊張情緒皆因為受到華爾街牽動,華爾街如何看待評價蘋果成為了他們投資的指標,過去華爾街皆視蘋果為硬體製造商,不過現在有一派分析師認為,該改個角度看蘋果,蘋果現在其實同時兼有硬體、軟體製造商身份。

《華爾街郵報》報導指出,這樣的分野是很重要的,若是蘋果仍被視為硬體製造商,蘋果過去由 iPhone、iPad 等產品累積的勝利方程式可能很快就不管用了,因為智慧型手機和平板迅速普及,且消費者口味瞬息萬變,這點以黑莓機製造商 RIM 為鑒即可知。

但如果被視為兼具軟硬體製造商身份,那麼蘋果就比較有可能以網路、軟體公司被評價,其本益比往往較硬體公司高。

《華爾街郵報》報導,摩根士丹利分析師 Katy Huberty 指出:「市場視蘋果為消費者硬體企業,產品循環攸關營收起伏。」但她認為這樣的看法並不完整,她認為消費者購買蘋果這個品牌還有其易於上手的軟體。

當華爾街將蘋果視為硬體製造商,投資者只給予季獲利 130 億美元的蘋果 8.6 的本益比,惠普、戴爾則分別是 5.6 和 8.4 的本益比,但蘋果的毛利率高達 40%,幾乎是這兩家公司的雙倍。當惠普和戴爾還在強化其軟體業務時,蘋果的 iOS 和 iTunes 已經幾乎無所不在了,現在蘋果的 App Store 擁有超過 5 億個信用卡帳戶,上一季 iTunes 以及蘋果的其他軟體服務為蘋果帶來 7% 營收。

就這一點來看,蘋果其實也可以與企業軟體公司沾上邊,像是 EMC、Comcast 這類企業軟體雲端公司的本益比都在 10 之上。(接下頁)

[NT:PAGE=$]

就連蘋果的執行長庫克 (Tim Cook) 都遊說華爾街,希望扭轉這種硬體企業的印象。今年二月的投資者大會上,庫克就曾表示,他們不只是一家硬體製造商,他們還有其他生財之道能夠回饋股東,庫克更強調:「我們跟其他硬體企業不同,我們不會認為銷售商品就是我們與顧客之間最終的關係,這只是第一步而已。」

不過就算華爾街改變看法,蘋果的困境也不會就這麼結束。Sony、RIM 的前例都是明鑑,當隨身聽無法與 iPod 競爭時 Sony 一下就被蘋果擊倒,RIM 過去也曾靠著郵件收發軟體叱吒風雲,但是 App Store 一出後,立即黯然失色。

現在,有些人認為 Google 已有當年蘋果吞噬敵人的跡象,Piper Jaffray 分析師 Gene Munster 指出,蘋果雖然建立起自家的軟體系統,但是品質方面卻只能拿 C,且 Munster 指出,蘋果的顧客忠誠度雖然很高,但是蘋果還是必須要趕緊再推出一些很酷的產品,且時間只剩下六個月。

眾多分析師認為,蘋果接下來的一大軟體就是「支付系統」,這樣的黏著服務將能讓使用者持續購買蘋果商品,不過,這很有可能需要多年才能收割成果,但蘋果現在就面臨提升利潤的壓力。《路透社》分析師預估,蘋果本季收入將成長 8% 至 423 億美元,獲利則為 95 億美元,去年則有 116 億美元。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