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持潮”致A股暴跌 怎么治?別再發不痛不癢監管函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1-04 15:20
金融界網站訊 1月4日,2016年的首個交易日,A股再度暴跌!其中上證指數連下3500點、3400點兩個整數關口,截至早盤,大跌3.94%,收3399.91點;深證成指大跌5.12%,收12016.9點;創業板大跌5.6%,收2562.07點。
金融界網站“漲跌停溫度計”( http://stock.jrj.com.cn/tzzs/zdtwdj.shtml)統計顯示,截止早盤共有122家股票跌停。
國金證券規則分析師李立峰對金融界網站表示,“減持潮”對資金面的沖擊,是造成今日大跌的主要原因。
應對一:看政策。如果監管層沒有出臺相應管理檔案對沖此輪“減持大潮”,一月份二級市場資金面或將受到短期沖擊。
李立峰介紹稱,1月份預計實際減持規模將達到1500億—1750億元,主要來自兩方面。
首先,股東或者上市公司高管在二級市場上對持有的流通股進行減持套現。“今年上半年,A股市場每月平均減持規模約800億元,其中流通股減持的占比接近一半。7月8號禁令后,每月平均減持規模急劇下降至22億元。預計在禁令解除后,市場的減持情況會逐漸恢復到上半年正常水平,預計1月份二級市場上流動股的減持規模在300-420億。”
其次,對7月8日之后解禁的這部分限售股進行減持,以原首發股東配售股和定增機構配售股為主。“上半年潛在解禁規模約2900億元,每月限售股解禁中減持的占比約10%~13%。因此,我們預計1月份1.2萬億潛在解禁壓力中的實際減持約1200-1330億元。”
應對二:看看手中個股是否有大量解禁拋壓。按照金融界網站“兩市高管增持盈利統計數據”( http://data.jrj.com.cn/ggcc/index.shtml)顯示,截止2015年最後一個交易日,僅7月8日到31日內增持的股票,其總體凈盈利已經接近6000萬元,而這部分股票,將於1月份密集解禁,巨大的獲利盤壓頂,無疑為1月份行情蒙上了一層陰影。
李立峰提醒投資者要規避三類股票:第一,已經明確發出減持公告,近兩個月內已經有7家公司發公告稱將從1月份開始實施減持。
第二,已經實施減持計劃,且目前股價仍在當時減持價格之上的股票。
第三,禁令期間大規模解禁,且目前股價下溢價率較高的個股。
李立峰最後表示,在大規模減持解禁的市場中,亟需監管層出臺相應政策進行緩沖,否則,1月份市場資金面壓力很大。
那么,圍繞著“大股東減持怎么辦”,政策應對有哪些可能性呢?
李立峰建議,證監會可以采取要求大股東提前三個月披露減持計劃、並且在限制每月減持的額度上做出規定等措施。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劉姝威曾在《嚴懲做空中國股市者》一文中表示,上市公司董高監的集中減持套現是引發股災的導火索。業內人士認為,對於違規減持造成的股價波動,證監會不痛不癢的監管函或紀律處分無形中助長了大股東的這些行為,加大對違規減持的懲處力度,是最管用的規則。
資深經濟研究員熊錦秋撰文稱,當前對大股東以及董高監的減持政策太過寬鬆,主要是資訊披露或預披露,對減持節奏缺乏應有控制。所以,建議對所有持股5%以上大股東以及董監高等關聯人,如果未來一年減持量擬超4%就應提前披露減持意向;這些主體在二級市場每三個月最多可減持同類已發行股份的1%、每天最多減持0.2%。為有效防止大股東等找幾個“馬甲”賬戶通過協議轉讓方式規避減持約束,可以規定,對於協議轉讓,交易對手(一個或幾個)從大股東手里買入股票,這些股票作為一個整體“集合”,未來要在市場減持,這個“集合”同樣要遵循每三個月至多減持同類已發行股份的1%等規定,當然為此這個“集合”中的主體需要相互協商、安排好各自減持比例,使得在總體上符合相關要求。
據統計,1月份行情往往可以成為全年行情的參照,通過對深證綜指2000年以來首日漲跌幅和首周漲跌幅數據的統計,得出結論:全年首日漲跌幅與首周漲跌幅方向的一致率高達87.5%,與首月漲幅的一致率達75%。以2015年為例,滬指在2015年首個交易日大漲3.85%,也最終於2015年迎來了大牛市。今日大盤的表現,是否也是2016年全年市場不甚理想的寫照呢?只能拭目以待了。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