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Buzzfeed網站CEO:原來相信機器現在相信人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2-23 15:33


晨報記者 張佳昺

今年剛39歲的喬納·佩雷提被戲稱為 “貓咪愛好者”——因為他掌舵的Buzzfeed網站製作大量以貓咪等可愛動物的熱帖在社交網絡獲得廣泛傳播而聞名。這個出身於《赫芬頓郵報》、搜索引擎優化領域的大師級人物,放棄了機器,押重注在聰明人身上。他相信,特別的寫手和編輯是下一代媒體公司成功的關鍵。這堪稱是一次顛覆。


技術達人、“赫芬頓”靈魂

喬納·佩雷提出生於1974年1月1日,擁有一頭卷曲的棕色頭髮,一副黑框眼鏡再搭配一件粉紅色襯衫,既不是傳統印象中邋遢IT青年,也不是最新一部《007》中Q博士那樣的文藝范。不過這樣一個年輕人,在其20歲出頭的時候,就已觸摸到了網絡傳播爆炸性新聞的魅力。

2001年,佩雷提受到耐克工廠工作環境不達標的報導發,向耐克訂購了一雙標有“血汗工廠”字樣的普通運動鞋卻遭到拒。佩雷提隨后通過電子郵件與耐克的一位客戶代表展開了曠日持久的口水戰,並將這些往來郵件發給了10個熟人,后者又將這些郵件發給了各自的好友。這一次又一次轉發,讓事件的影響力如滾雪球般越滾越大,佩雷提成為了網絡紅人。NBC電視台甚至派專機將他接到紐約參加《今日》(Today)訪談節目。

但那時,佩雷提並未對“分享”這個概念迷。2005年,他和阿麗安娜·赫芬頓(AriannaHuffington)等人創辦《赫芬頓郵報》時,負責的是技術維護,也就是如何讓 《赫芬頓郵報》 出現在google等主流搜索引擎前幾位。這份報紙后來成為美國最具影響力的新聞博客,於2011年被美國在(AOL)以3.1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人工新聞效果更好”

2006年佩雷提創辦 BuzzFeed實驗室時,是通過計算機從數百個博客中找出點擊最多的新聞,並將其推向使用者,但今天,Buzzfeed放棄了這種方式。

對比后,佩雷提發現人工製作的新聞效果更好。伴隨社交網站在2007年的崛起、走紅,他意識到“分享”的重要性。也就是在那個時候,佩雷提獲得了“貓咪愛好者”的稱號,因為他大量製作包含可愛動物尤其是貓咪的帖子。“我們從可愛小貓和互聯網幽默開始,因為公司起步時,那就是社交網絡的所在。”佩雷提如是說。直到現在,貓咪依然是Buzzfeed制勝的不二法門,Buzzfeed為維珍移動製作的一則名為《27隻只能看不能摸的貓咪》獲得了1.2萬次的分享。這種分享如果被廣告所利用,更有獨到的功效。“有一種基本的直覺正在接受研究的證明,那就是當你從與你共享某種東西的好友那裏聽說一種品時,比擬在付費廣告中看到這種品要更有意義”佩雷提這麼認為,因此他越發看重社交網站的價值,“我們是非常具有補足能力的公司”,佩雷提說道。“他們擁有鐵軌,我們就會去開火車”。[NT:PAGE=$]

“我們已有兩年時間不去關心谷歌搜索數據",在一次接受採訪時佩雷提如是說。“社交廣告將會‘蠶食’顯示廣告”,Buzzfeed的管理層曾經做出這樣的預測,“顯示廣告”正是搜索引擎老大谷歌利潤的主要來源。

當然,並非所有的投資者都認同。“他們不喜歡我們有編輯,很多人都擁護技術,反對人工。”佩雷蒂解釋。

幸好,仍有足夠多的風險投資相信,這讓佩雷提前后四輪募集到了4600萬美元。

Buzzfeed的“錢景”和前景

關於Buzzfeed,兩點值得看:一是“錢景”,一是前景。

“錢景”,即是盈利模式,目前來看,只是對傳統網絡廣告形式的有益補充和創新。Buzzfeed是一個人力密集型的創意企業,廣告客戶越多,就得有更多技藝嫻熟的廣告人去創造可供廣泛傳播的文案。如果說伺服器、寬頻這些硬件在摩爾定律下只會越來越便宜,人力資源卻不會這樣。一旦 Buzzfeed的模式受到認可,更多競爭者出現是必然的,這就意味嫻熟廣告人的需求增加,薪酬也隨之上升。

另一方面,Buzzfeed基於社交和植入的模式固然有趣,但適用範圍不寬。大多屬於大消費品的品牌形象廣告,並不訴求於介紹品本身,而是加強消費者對於品牌的認同——通過將品牌與一些很酷很有趣的帖子共同出現,Buzzfeed的確可以提高這些品牌的認知和美譽度。

比如金融行業這樣需要傳達“專業”、“可靠”等信息的品牌廣告,就不一定適合Buz-zfeed?

我們之所以在這裏介紹Buzzfeed,實際是基於前景:因“分享生活”帶來的“分享經濟”。

相比搜索引擎推廣靠錢說話,社交網絡的“分享”則直接依賴於最終受的喜愛與否,這無疑更公平。以Buzzfeed為代表的社交營銷模式,讓創業者不需要花錢從搜索引擎去購買流量。

只要你製作的內容足夠好,能吸引到普通互聯網用戶叫好並且去轉發,那麼病毒式擴散將為你帶來足夠的流量——一分錢都不用花。這至少意味在這個時代,即使你沒有資本,但只要有“知本”,一樣可以借助社交網絡實現自我,實現夢想。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