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廠Tesla效應,外界對車用電池關注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7-26 13:22
精實新聞 2013-07-26 記者 陳祈儒 報導
美國電動跑車Tesla(TSLA.US)日前公布的2013年第一季盈利1,120萬美元,較去年同期虧損的8,990萬美元好轉,帶動Tesla股價應聲上漲,讓外界也對電動車的未來成長性有高度興趣,除了車用電子供應鏈以外,鋰電池、高功率的車用電池也同樣獲得關注。
經過美國政府資金上的奧援,且10年的苦心經營,Tesla電動車今年首季轉盈,並償還了美國政府4.65億美元的貸款。讓投資人對後續電動車的產業動向十分關心,並且嘗試了解台灣在電動車產業鏈的正極材料、熱處理、馬達驅動器、電池控制板、還有車用電池模組的成長性。
台灣除了上游的磷酸鋰鐵材料的宏瀨(3616),下游切入動力電池組裝的廠商有鋰電池大廠新普科技(6121)與順達(3211);其中,順達跟系統廠台達電(2308)共同開發四輪動力車市場。
至於新普則在2010年2月份時,宣布跟大陸央企中國普天資訊合資1億元人民幣設立公司,攜手進軍電動汽車電池組、充電系統開發製造與銷售;下游瞄準公交車、計程車等電動車電池領域。
新普董事長宋福祥今(26)日表示,電動車用的動力電池占營收比重還沒有達兩位數百分比,因為其他產品別客戶的營收成長仍高。宋福祥說,對於電動車、接下來營運不能透露太多,等8月5日法說時,再跟外界分享。
新普正式版面大陸電動車市場已超過3年,近年電動車占營收比重在3%~5%。以年營收約590、600億元粗估,電動車用的動力電池約18~30億元,距離第一階段車用動力電池要挑戰百億元目標還有差距。
不過,因為新普跟大陸央企普天的合作已進入第三個年頭,外界預估,車用電池營收逐年成長,不排除這兩年就可達到35~50億元水準,占營收比重會接近6%~8%。
台灣目前在電動車產業鏈上,主要集中在正極材料、電池芯、電池模組等,但是在隔離膜、電解液上沒有投入開發,而國內下游電動車廠也還沒有壯大。因此,新普才會想到跟大陸的央企合作。預料新普未來在研發高功率鋰電池與充電系統上,主要是與大陸系統商,還有車廠進行合作。
另外,新普訂8月5日下午2:00召開第二季法人說明會,將在台北市大直凱基證券舉行。而外界關心的重心,會在新款智慧型手機、平板用電池的需求上。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