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毛慶生:台灣經濟問題在「分配」成長緩已成常態
鉅亨網記者王莞甯 台北 2015-01-04 12:01
台大副教授毛慶生。(鉅亨網記者王莞甯攝)
身為台大學生選課最熱門的老師之一,台大經濟學系副教授毛慶生老師,不僅教學認真活潑,課堂更是座無虛席,他著重訓練學生用嚴謹的邏輯推理培養經濟直覺;難得受訪的他,帶著一抹微笑表示對台灣的經濟持「當然樂觀的看法」,但也直言,台灣經濟成長率緩步成長在4%之下已成常態,現在不要老是擔心經濟成長率的絕對數字,亟需解決的是老百姓關注的「分配」問題。
由於台灣近2年經濟成長率(GDP)表現2%、3%上下,一般學術預期今年(2015)GDP在4%上下,未能看到過去一旦走出景氣低迷時點,動輒7-8%,甚至10%的高成長,被問及台灣回不去高成長的原因,毛慶生對此指出,台灣在1990年代前GDP平均在6%-7%間波動,這並不是台灣在過去這2年出了問題,事實上「過去10年GDP平均值僅約4%左右」,會出現10%的高成長是因為金融海嘯後的比較基期偏低所致。
資本邊際報酬遞減 台灣GDP不可能回到動輒6%以上高成長
毛慶生解釋,其實目前台灣的GDP表現比起已開發國家並不差,不可能回到以前台灣較貧窮的時候的高成長表現,這是因為「過去投資的邊際效益高,是資本累積來的」、「但資本有邊際報酬遞減特性,除非在技術層次不斷提升,否則經濟成長率應該就是在恆定狀態(Steady state)上下波動」。
舉例美國,毛慶生直言,美國是目前全世界「最爽的國家」,有3%的成長率就已經算是非常好,所以台灣能算是不好嗎?
他更舉例,「80年代時我在美國聯準會(Fed)工作,當時台灣有飛彈危機,也造成一段時間的景氣下滑,那時我告訴美國的同事,台灣GDP 5.5%算是差強人意,他們聽到時卻覺得是好到不得了,因為當時的美國已經很難看到這個數字」。
隨國民所得增加 GDP成長減緩屬正常態勢 最該擔心的是「分配」問題
毛慶生強調,「隨著國民所得增加,經濟成長率慢慢減緩是正常的,每個國家都是這樣」。
毛慶生甚至說,台灣已躋身已開發國家,「憑良心講,如果真的出現4%的成長率就已超乎我的預期」,他直言,要回到過去榮景是不可能的,1990中期以後平均GDP就已經在3-4%左右,「跟美國差不多啊」,甚至認為「有正成長就要偷笑了」。
毛慶生認為,台灣的GDP表現不是太大問題,最大問題是「分配」,且台灣人習慣性地「潛碟型思考」,習慣學習國外的做法,但卻沒有成長。
就分配面來說,毛慶生不認為台灣的所得分配問題較他國嚴重惡化,但分配問題還是得解決。傳統觀念是,太注重分配會使經濟成長「變得較無效率」,過去傳統上「分配和經濟成長是衝突的」,但現在已有學者提出來改善分配反而有助提升經濟成長的論點,政府確實該認真看待這個問題,並著手去處理。
整體來看,毛慶生說對台灣經濟當然樂觀!兩岸關係是一重要變數,但只要不打仗,就不會有太大成長問題,反而是要多考慮所得分配的問題,這是台灣經濟最需迫切解決的。
證所稅出發點良好 可惜頂不住輿論壓力 分配議題因股價跌而失焦
另外,針對證所稅,毛慶生認為,政策的規劃立意良善,是要解決分配問題,但推出政策的人頂不住輿論壓力時,社會大眾就會對分配議題失焦,反而聚焦股票大跌進而施壓,「會去施壓甚至會這樣想的人,就是經濟學沒學好」,因為經濟學講的就是Trade Off(抵換)」。
若是要課稅,就要清楚的課,儘管對股價會造成一定的壓力,但是就是「one time」, 「大家不願意面對,跌了5天、10天甚至2個禮拜後,反而開始懷疑政策、開始不要了」,這樣政策就很難實施。
他也說,「當然會有人覺得學者講得比較理想,但若是不跨出第一步,怎麼能談改變?」。
拚分配也是拚經濟的一項環節 任何人執政都須面臨相同議題
毛慶生認為,其實,不管誰上來執政都是一樣的,「拚分配也是拚經濟的一種」,換言之,未來台灣經濟的發展,除了國際因素是變數之一,分配問題對於將來會是更大的變數。
毛慶生直言,台灣過去真的花太多時間在爭執,甚至陷入口水戰,沒有人真的願意做一個「hard choice」,若真的有人做,社會又不願意一同承擔後果。他建議,每個人應清楚自己要採取的方向,若整個社會一直做這種淺碟式的選擇,而非建立在理性的基礎上,要深入討論政策就比較窒礙難行,造成「無論藍綠,誰主政誰倒楣的窘境」。
他更以最適課稅理論(theory of optimal taxation)來解釋,特別是在長期(LR),資本的供給彈性趨於無窮大,實際上最不應該對資本課稅,而這模型至今仍無法被打破,若被批評,都是以「公平」的角度質疑,現在問題在於,到底要以公平為主?或經濟效率?「到目前為止,學者吵了半天對於所得如何分配尚未有定論,還不知道什麼狀況較最適時,像是台灣央行總裁彭淮南、財政部長張盛和就要做決定了,這也是政策實施的難處」。
台灣經濟發展問題 主來自決策過程跟著民意游移
總而言之,毛慶生認為,台灣經濟的問題,就是經濟決策過程跟著民意游移拿不定主意,專業意見難引進來並且落實、專家自己間也有意見相歧所致。
企業技術優化取代人力 全球勞工薪資均有類似「22K現象」
另外,針對年輕人怨嘆窮忙的問題,毛慶生則直言,22K的問題只有台灣才有嗎?錯!全世界都有薪資結構的問題,就連美國薪資也停滯10年之久。
到底為何薪資停滯不前?毛慶生解釋,「技術進步」會推升經濟成長,一種技術附著在人的身上,技術提升就有助所得增加,一種則是在資本上。過去這幾年,技術成長較附著在企業技術,從機器人、Big data、3D列印、雲端等相關科技日新月異產業的崛起即可看出,資本和勞動很容易互相替代,更或者是有些政策給予資本在技術成長上一些補貼,使技術報酬率再增加,部分替代了勞動可提供的技術。
毛慶生說,全世界所有的國家勞工所得都在逐漸減少,包括美國、德國、英國甚至是台灣,勞工雖然有享受到經濟成長的好處,但每個人感受的好處不同,這就又回歸到分配的問題。
他直言,「薪資低不是台灣特別的問題,但台灣特別的還有共貧社會的想法」,這點就需要特別留意。
與中國打交道「任何一個國家都跑不掉」 絕不能同時得罪中、美
至於對中韓達成FTA,以及未來在國際自由貿易協定、區域貿易協定等趨勢下,台灣如何生存的議題,毛慶生認為,跟中國打交道「任何一個國家都跑不掉」,無論是誰執政都面臨跟中國往來,他更強調,除了和中國有經濟共生關係,「台灣還要有Guts去處理這個競爭者」,同時,若無法跟中國維持良好關係,就不可能跟美國保持良好關係,「若中國、美國通通得罪,台灣還要混嗎?」
毛慶生期待,希望不要讓意識形態去主導台灣經濟
毛慶生進一步解釋,中韓FTA覆蓋層面很大,目前兩岸的ECFA只是一個中度的覆蓋面,後頭還有貨貿,中韓FTA對台灣一定是壓力,所以台灣必須要找出口,目前看來唯一的出口就是中國大陸,而且中國也是台灣走向國際的機會,只是,現在問題在於台灣有很大多數人不持這樣的看法,究竟台灣人能不能和中國維持良好的經濟共生關係,那就要看執政者和人民的智慧了。
- 安全可靠的多資產平台!靈活槓桿 免費模擬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