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監聽風雲”上演第二季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11-04 12:53
斯諾登曝光美國“老大哥”監聽全球,讓《1984》這本經典名著重新被人關注。
奧巴馬和辛格的故事似乎告訴人們,想要安全,要麼用高科技武裝自己,要麼就徹底遠離這些玩意兒。
從斯諾登事件開始,美國NSA監聽似乎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然而,這一次監聽其盟友德國卻讓其醜聞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而監聽醜聞進一步發酵,甚至涉及到全球三十多個政府首腦。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美國竟然在各國大使館樓頂安裝秘密監聽裝置,並將間諜人員扮成外交官,大搖大擺從事監聽。
似乎印度總理辛格是最明智的,他不用手機,不發電子郵件,躲過了美國監聽。而美國監聽引發的后果之一則是,被害國紛紛加強情報收集,不惜以侵犯民隱私為代價,變得像美國一樣讓討厭的監聽大行其道。
德總理手機遭監聽 美政府謊言難圓謊
在德國首都柏林,如果要找一個外國大使館的理想之地的話,那肯定非“巴黎廣場”莫屬。從“巴黎廣場”到德國國會大廈僅有數步之遙,而同在“巴黎廣場”的美國大使館,也就在距離德國國會大廈不遠處,從美國大使館的門口直接可以看到德國的標誌建築勃蘭登堡門。
默克爾被美監聽10年
2008年,美國啟用德國首都柏林這個宏偉的新使館時,舉行了一場盛大的宴會。前總統老布什前來剪綵;德國總理默克爾到場做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從那時候起,每當美國外交官接到高層訪客時,他們會一起踱步到樓頂天台,從天台上看,德國宏偉的議會大廈和美麗的蒂爾加滕公園盡收眼底,甚至還可以瞥見總理官邸。
這裏是聯邦德國的政治核心,數萬億歐元的預算在這裏敲定,舉足輕重的政策法規在這裏出台,無數將士從這裏被派往前線。這是外交家的理想場所,也是間諜們的得意之地。
要不是斯諾登再爆新料,這個德國首都的政治核心似乎平靜如水。然而一切都在悄然潛滋暗長——“手機控”默克爾已經被監聽10年了。
德國《明鏡周刊》日前通過採訪情報官員,評估美國國安局(NSA)泄漏出的內部檔案以及其他信息(這些信息大部分來自前NSA國防項目承包商愛德華·斯諾登),調查結果表明,美國在德國首都的外交任務不僅僅是簡單的推動德美兩國友誼。相反,美國駐德大使館是間諜的老巢。從大使館的天台上一個特別的位置,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和NSA可以大搖大擺地監控大批德國政府部門的手機通信。證據表明,位於“巴黎廣場”的這個情報機構最近盯上了默克爾使用最多的那部手機。[NT:PAGE=$]
各國反對聲空前響亮
從斯諾登事件開始,NSA監聽似乎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然而,這一次其監聽醜聞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嚴重威脅到德美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議。過去幾周來,德美關係也出現嚴重緊張局勢。
據悉,默克爾得知消息后致電奧巴馬,措辭強硬。而據一家名為YouGov的民調機構調查發現,62%的德國民贊成她對美國的嚴厲反應,25%的人認為還還應該再強硬一點。德國外長接用對待惡棍國家的方式,召見美國駐德大使約翰·埃莫森,嚴厲交涉。
在前往布魯塞爾參加歐盟領導人峰會前,默克爾對手機遭到美國情報機構監聽一事做出回應:“朋友之間從事監聽活動,那是不應該的。”
此外,NSA醜聞進一步發酵,美國監控35國首腦電話的消息曝光后,各國更是表達強烈譴責的同時,已經採取了應對行動。與此同時,美國國內民和微軟谷歌等公司反對監控的聲音也空前響亮,讓以謊言來彌補謊言的美國政府無法招架。
間諜扮作外交官 使館樓頂設機關
為什麼美國可以長驅直入,監控如此多的國家,甚至長達10年而不被發現?
《明鏡周刊》的報導稱,2010年NSA一份“最高機密”級檔案顯示,一個名為“特別搜集服務” (SCS)的組織在全球80多個地區運作,其中有19個地區在歐洲。
SCS在德國有兩個基地,一個在柏林,一個在法蘭克福。《明鏡周刊》稱,美國在德國設立兩個間諜基地本身就不同尋常,再加之,德國這兩個基地都配備了最的裝備和最精幹的人員。
SCS團隊主要以美國大使館和美國領館做掩護,在這些地方,他們以外交官的名義工作,享受特殊待遇。在這樣的掩護下,他們能夠暢通無阻地監視、竊聽,不擔心被抓到。
無論在哪個國家,在大使館竊聽都是違法的,但這正是SCS干的。根據另一個秘密檔案,SCS用其精密的竊聽器材“作案”,這種器材可以攔截並破解各種通行的通訊:手機信號、無線網絡和衛星通信。
SCS用相同的技術遍佈全球,他們可以竊聽到手機信號,同時定位他們感興趣的人。其中一個被SCS使用的天線監聽設備被美其名曰“愛因斯坦”。根據泄漏出來的秘密檔案,SCS將其這個技術設備裝得非常巧妙。
這種監聽裝備通常裝在大使館樓頂,通常用一些屏障或其他建築掩蓋這些器材。柏林的情況也正是如此。《明鏡周刊》採訪英國著名調查記者鄧肯·坎貝爾讓其解讀美國大使館的監聽裝備,坎貝爾稱,美國大使館樓頂窗戶狀的缺口很可能就是裝備的安置地點。[NT:PAGE=$]
這個窗戶狀的地方沒有貼瓷磚,而是用“非傳導性”材料裝飾,並將其油漆得和周圍磚石色一致。這種材料可以讓最微弱的無線電信號透過,而竊聽設備就在這些特殊材料做成的房間裏,坎貝爾稱。
美國媒體30日援引以色列專家分析稱,美國駐各國的大使館樓頂都有一個白盒,“裏面隱藏了非常先進的竊聽裝置,”“‘白色立方體’實際上是這些使館的附加建築。如果《明鏡周刊》的發現是真實的,那麼美國情報機構的監聽裝置就遍佈全世界。”
“手機總理”默克爾
默克爾是出了名的“手機控”,因此獲得了“手機總理”的雅號。有媒體報導,默克爾從事許多外交活動都手機不離身,她甚至在正式場合發表演時忘記關掉自己的手機。
對於默克爾來,手機是她權力的載體和工具。她不僅用手機領導她的黨派,還用其處理大量政府事務。默克爾用手機之頻繁,甚至引發了今年早些時候的一場爭論:到底是否該把她的短信作為行政執行行動的一部分歸檔。
手機遭監聽,憤怒歸憤怒,但對“手機控”默克爾來,舊號碼還是要用的。據報導,截止到10月27日,默克爾還在使用被竊聽了的號碼,用來打電話,發短信。只有非常機密的通話才會轉用安全線路。
“如果我們要求所有人在飛行時一絲不掛,那麼,商業飛行的安全性肯定會有提升。但是我們還是允許乘客穿衣服,因此會帶來些許小風險。同樣道理,在安全領域不斷擴展的今天,是時候停一停,去檢視一下是否存在讓步的空間;而不是僅僅因為我們有能力,就一意孤行。”
——《紐約時報》評論
沒有要求監控德國 但想監聽總有理由
據報導,竊聽盟國領導人並不是美國需要優先處理的要務。根據“國家情報優先框架”,與基地組織及其他恐怖組織成員相關的信息、巴基斯坦和朝鮮核武器的下落,還有伊朗核專家的對話,都屬於最緊急的情報議題。
僅次於這個級別的,是和俄羅斯或伊朗等非友好國家的領導人或經濟狀況有關的問題。“國家情報優先框架”是經美國總統批准的一個框架結構,會定期更新。
這個優先順序監控名單分國家和項目,形成了一個全球監控的表格示意圖:表格可看出不同國家的不同情報目標;這個情報收集的重要程度等。
美國情報機構會根據該框架列明的方針來決定自己要為某個目標動用多少人力和資源,每個目標都被分配了從1到5的編號,5級是最低的優先順序別。[NT:PAGE=$]
表格上其中一個監控項目是“領導意圖”,即一個國家的政治領導的目標。在圖表上,墨西哥和巴西分別在這個項目上獲得標記為“3”。
德國也在美國這個監控名單上,據悉美國情報機構主要對德國的經濟和外交政策(兩項都標記為“3”),以及其先進的武器系統,還有其他一些項目(標記為“4”)。在“領導意圖”一項卻並沒有選擇。所以,根據這個列表,似乎並沒有要求默克爾要被監控。
原因1 安全考慮 911恐怖分子曾住德國
911之后,美國迅速通過《愛國者法案》,給NSA以掃蕩電話和網絡數據的權力。然而,德國又沒參與恐怖襲擊,那美國又為什麼要監控德國呢?
事實上,如上所述,美國情報機構的檔案上也的確沒有要求監控德國總理默克爾,但前NSA僱員托馬斯·德雷克卻認為這並不矛盾。“2001年,911事件之后,德國成為美國在歐洲首要的情報目標,”托馬斯·德雷克稱。美國政府不信任德國,因為參與911事件中一些恐怖分子(飛機駕駛員)曾在德國漢堡居住過。證據表明,NSA當時成功跟蹤了默克爾一次,隨后便陶醉其中,德雷克稱。“NSA行事的座右銘一直是監視越多越好,”德雷克補充。
原因2 經濟考量 德未來政策影響美國
除了基於安全考慮之外,NSA的任務還在於找出能夠幫助美國外交人員和商業代表應付未來談判的政策信息,同時,也要掌握如德國這樣的經濟巨頭未來可能會做出的經濟政策。
據美國媒體分析,默克爾的決策可能影響到美國的外交、國防和海外經濟政策。
默克爾的中間偏右基督教民主黨剛剛贏得大選,她要拉攏其他政黨組建聯合政府,她選擇的政黨可能將其政策帶到不同的方向,拿與美國反恐合作為例,也許新的聯合政府可能削弱默克爾對北約國家阿富汗政策的支持。
原因3 顯示能力 美國自我表現過了頭
而據《紐約時報》分析,美國之所以像上癮一樣監視他國,包括其盟友德國,是因為“有這個能力”。
文章諷刺道“美國國家安全局可以發布微博,內容是德國總理默克爾有意思的電話內容;或者在YouTube上面公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洗澡唱歌的視頻短片。”“五角大樓可以派無人機飛臨巴黎上空,朝高級餐廳扔麥當勞巨無霸漢堡;這麼做,就是為了顯示出我們有這個能力。”[NT:PAGE=$]
分析認為,對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竊聽行徑怨聲四起,這其實是在提醒美國高級官員們,其實他們自己就在損害美國的戰略利益——他們做過了頭,做了很多事情,原因僅僅因為他們有這個能力。
美國監聽醜聞曝光時間軸
●11月1日 NSA被曝監聽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行總部
●10月30日 NSA被曝監控全球80個地區,北京、上海、成都、香港等亞洲城市榜上有名
●10月28日 NSA被曝監控西班牙用戶的電話、電子郵件和短信,遭監控的電話通話達到了6000萬次
●10月27日 媒體曝光德國總理默克爾自2002年就被列入NSA監視名單
●10月25日 媒體曝光英美情報機構大規模竊聽義大利電話和網絡
●10月24日 NSA被曝監聽德國總理默克爾等35個世界政要電話
●10月20日 NSA被曝監聽法國公民電話,監聽法國駐美國和聯合國外交官
●9月6日 NSA被曝破解大量互聯網加密技術,進行全球竊聽
●9月1日 NSA被曝監聽巴西總統羅塞夫電話和郵件,並收集墨西哥總統捏托的通訊情報;收集大量巴西人的電話錄音和電子郵件內容;監聽巴西礦業和能源企業
●8月1日 俄羅斯批准斯諾登入境避難
●6月17日 媒體曝光2009年倫敦G20峰會間,英美情報機構曾竊聽與會代表
●6月12日 NSA被曝監控中國大陸和香港電腦;收集香港居民短信資料
●6月9日 斯諾登在香港接受《衛報》採訪,向記者提供泄密檔案
叫板美國以色列有實力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對於強國來,不缺錢,不缺技術,似乎有條件為所欲為。但有沒有其他國家監聽美國呢?
《華盛頓郵報》日前稱,有,但大部分國家沒有美國的技術和資源,根據斯諾登泄漏的預算檔案,2013年美國砸108億美元用於情報收集。全球範圍內,能和美國情報部門匹敵的只有英國的國家通信總局(GCHQ),根據斯諾登泄漏的檔案,GCHQ和美國在工作上走得很近。
美國的盟友以色列被認為是可以威脅到美國情報人員的反間諜國家之一。美國在以色列的間諜人員和外交人員曾有電話被竊聽,情報收集工作受到中斷。美國甚至懷疑以色列安全部門闖入連續幾任中情局(CIA)局長家,對敏感設備動了手腳。[NT:PAGE=$]
“(這是斯諾登泄密事件帶來的不利影響),像印度這樣的政府正好做了最壞的選擇,不惜突破侵犯人權的底線。”
——印度一家社會團體人士蘇尼爾·亞伯拉罕
防範 奧巴馬:我手機超牛
據美國廣播公司日前報導,身為“世界警察頭子”的奧巴馬監控各國首腦,惹來一身名,那麼他本人為什麼沒有被監聽?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黑莓手機。
奧巴馬曾被稱為“黑莓總統”,競選期間黑莓不離手,也因此贏得了很多年輕人的選票。
上任后的奧巴馬也曾一度堅持將黑莓留在白宮,但因為黑莓手機達不到美國國家安全局認證準,他最終不得不換上美國國安局為其打造的特製手機。
2009年,迫於奧巴馬的“黑莓”情結,美國國安局開始為奧巴馬打造一款“最高機密黑莓手機8830”,據稱可以防堵任何黑客、竊聽及間諜滲透。
據報導,奧巴馬現在使用的手機是通過了美國國安局安全認證的PalmTreo750,WindowsCE作業系統,手機名叫Sectra Edge。美國國安局耗資1800萬美元贊助了一個開發保密型智能手機的項目,這個總統特製手機就是項目成果之一。
這款手機可以加密數據流和語音電話,可以任意切換到美國四家全國性手機運營商中的一家。語音通話使用SCIP加密協議,可連接SIPRNet機密網絡,這一網絡是只有少數美國人可以連接的一個秘密的、受控的互聯網,是美國國務院和國防部用來存儲和傳輸秘密檔案的網絡,只有擁有機密以上級別的人才有訪問權。而且,只有奧巴馬使用的這款手機和美國國安局贊助打造的另一款Guardian手機能夠上這個網。
除此以外,這款手機還可以切換成普通模式,只要按下設定的按鈕,就可以在“機密”和“非機密”系統之間切換。每個系統都有單獨的應用程序、數據和語音呼叫資料。因此,奧巴馬也可以用它處理私人業務。
辛格:我不用手機
NSA廣泛監聽盟友的報導,令一些自認為與美國關係牢固的國家領導人感到嚴重不安。不過,至少有一位努力增進與美國關係的國際政治家,對美國竊聽活動在全球引發的怒火漠不關心,他就是年過八旬的印度總理辛格。
在一個手機比廁所還要多的國家,這位印度總理多年來一直避免使用私人手機。正是這種個人風格讓他免受這場竊聽風暴的影響。
辛格沒有手機。他更青睞老式的通話方式:固定電話。他也不用電子郵件。辛格畢業於牛津大學,是位經濟學家,他在1991年作為財政部長時實施的一系列政策,被普遍認為啟動了印度的市場經濟改革。[NT:PAGE=$]
美國國家安全局在海外監聽的報導震動了世界各地的政府,特別是有消息稱,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手機被監聽了10年之久。
默克爾大量使用手機,為監聽提供了可乘之機,而辛格不用手機如今看起來非常明智。
辛格辦公室發言人表示:“他有高科技可用,但他不用。他沒有私人手機,也沒有私人電郵。他只使用固定電話。那比較安全。”
印度有12億人口,其中約65%在35歲以下,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手機市場之一。印度有近9億個活躍手機號,盡管分析師稱許多手機用戶有多個手機號。
盡管辛格自己不上網,但他的辦公室正忙宣傳他的社交媒體賬號。辛格辦公室代表辛格本人積極更新他的“推特”。辛格有逾80萬粉絲,而且已將多個山寨賬號趕下線。
辛格身邊還有許多使用手機的助手,不過,據他不會借用助手的手機通話。上述發言人表示:“我從未見過他用手機通話。”
影響
信任崩盤 “老大哥”國家興起?
此次美國監控多國首腦電話的消息曝光后,各國政府在表示強烈譴責的同時,已經採取了應對行動,各種反監控紛紛走馬上台。
“我們正在討論加強反情報力量,”一名德國高級安全官員。現在已經有100名職員負責反情報工作,政府希望能夠將人員翻番。
巴西總統羅塞夫宣佈,巴西政府將建立一套安全電郵通訊系統,以抵禦美國及其他國家對巴西官方通訊的監控。墨西哥內政部長米格爾·奧索裏奧·鐘錶示,墨西哥總統恩裏克·佩納·涅托下令詳盡調查美方對其國家高級官員的間諜行為。
而其中一些國家藉機擴大政府權限,不惜侵犯隱私,不折不扣地朝“老大哥”式的國家邁進。印度就是其中之一。
印度日前正在不遺餘力地大建大監控系統,有批評認為這是“印度的稜鏡計劃”。
這是斯諾登泄密事件帶來的不利影響,印度一家社會團體“互聯網和社會中心”的蘇尼爾·亞伯拉罕稱,“像印度這樣的政府正好做了最壞的選擇,不惜突破侵犯人權的底線。”[NT:PAGE=$]
雖然印度總理辛格不使用手機或郵件,但許多印度人用。從今年12月印度計劃禁止用任何個人電子郵箱處理公事,必須使用政府電子郵箱。
而這個看似簡單的要求其實坐起來並不容易,根據BBC的調查,許多印度人偏愛使用Gmail或雅虎郵箱,而不是官方郵箱,因為官方郵件系統經常癱瘓。
反對者最大的擔憂在於,這個大監控計劃政府過去幾年已經在鋪設。其“中央監控系統”(CMS)讓安全部門可以聽取並錄音全印度人的私人通話,併進行跟蹤。屆時,這個計劃將成為現在美國NSA監控的樣子。
仿效美國的間諜計劃,印度政府也稱這個監視系統是為了防範恐怖分子以及其他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人。但由於缺乏更多的信息批露,民將對這個計劃心生恐懼。
知多D
“老大哥在看你”
“老大哥”的法來源於英國小家喬治·奧威爾1949年寫的反烏托邦小《一九八四》。
小中政府通過全面實行高度集權統治,以改變歷史、改變語言、打破家庭等極端手段鉗制人們的思想和本能,以具有監視功能的“電幕”控制人們的行為,以對領袖的個人崇拜和對國內外敵人的仇恨維持社會的運轉。
書中一句名言“老大哥在看你(Big Brother Is Watching You)”讓“老大哥”成為集權政府的代名詞。
而斯諾登引出的“稜鏡門”事件強烈地觸動了美國民的神經,引發民對於政府侵犯個人穩私、侵犯個人自由的極大擔憂,就在“稜鏡門”曝出后的幾天內,《一九八四》銷量一路飆升,登上亞馬遜暢銷書排行榜。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