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消費者權益報導獎」揭曉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11-29 12:52


由《中華民國新聞媒體自律協會》首度主辦的「消費者權益報導獎」揭曉,自律協會理事長成嘉玲於頒獎典禮致詞表示,本屆參賽的作品大多是關注最近受到社會重視的食安方面議題,對於媒體因為主動送驗食品所引發的一些爭議,值得媒體有所檢討與省思。

成嘉玲特別提醒媒體朋友在報導時,應區分程度或內容強弱的不同,善盡社會大眾賦予的「信任」,審慎報導,以避免造成可怕的影響。成理事長並以《商業周刊》最近的報導為例,認為媒體並非全能,對於許多涉及專業的事務,還是應該多徵詢專業單位或人士的意見再作報導,這是媒體對消費者應有的負責態度。其次,對於一些相關的法令,媒體也應充分瞭解。


本屆消費者權益報導獎共計有七類110件作品參賽,各獎項得獎名單包括:

一、「平面媒體專題報導獎」

特優─戴安瑋、蔡惠如、徐毓莉、朱正庭、蔡明樺「台灣食米安全相關系列:一、『金墩米因農藥超標緊急下架』二、『踢爆山水米摻進口米』」,《蘋果日報》。

優勝─曾宛琳、曾桂香、劉開元、楊正海、王文萱、楊德宜、陳宏睿、綦守鈺「胖達人麵包含人工香精系列報導」,《聯合晚報》;曾維民、王亞志、陳郁凱、吳明峰、臺孝婷「實測人氣便當 標示不實 脂肪、熱量、鈉含量爆表」,《蘋果日報》。

佳作─李姿慧「不換eTag OBU不能退費」,《蘋果日報》;李姿慧、蔡永彬「台鐵便當盒含錳超標」,《蘋果日報》。

二、「平面媒體平日報導獎」

特優─陳郁凱、王亞志、吳明峰、曾維民、陳以昇、臺孝婷、范道瑛「《蘋果》臥底 踢爆毒餐盒流市面」,《蘋果日報》。

優勝─楊欣潔、張耀懋、詹建富、施靜茹、張嘉芳、黃文彥、林思宇「從毒澱粉事件看台灣食品安全危機」,《聯合報》;戴安瑋、沈能元、蔡惠如「蘋果調查 6號杯蓋致癌 3業者拒換」,《蘋果日報》。

佳作─楊淑閔「吃進口農產時,消費者不能不知的安全風險全貌」,《中央通訊社》;楊欣潔、張耀懋、張嘉芳、施靜茹「你吃的鹽,可以防大脖子嗎?─貿易自由化對台灣碘營養消費權益的衝擊」,《聯合報》(佳作)。

三、「平面熱心報導獎」3名─黃福其「一、違法賣骨灰位 宜城墓園判退費等79則平面報導二、查機車行賣中古車 年利率破百遭函辦重利等12則電子影音報導」,《聯合報系》;戴安瑋「小客車輪胎檢測8成標示不合格等80則報導」,《蘋果日報》;*楊淑閔「消保處調查 83%月餅未漲價等43則報導」,《中央通訊社》。

四、「電視新聞類專題報導獎」

特優─熊其娟、林家慧「新衣的秘密」,《大愛電視台》。

優勝─洪炎山、林秋伶「吃天然,好難」,《客家電視台》;卓冠齊、賴振元「標籤下的秘密系列報導-《胖的整形術》、《原味覺醒》」,《公共電視》。

佳作─黃儀、游文章、蕭惟任「食品標示安全問題系列報導」,《民視新聞台》;唐佩君、洪凰鈞、蔡明珊「消費者團體訴訟—維權.微權」,《中央通訊社》。

五、「電視新聞類平日報導獎」

特優─蘇泰盈、徐克誠「不融你手」,《TVBS新聞台》。

優勝─范文欽、武紹隆、王薏絜、蕭鴻瀚、蔣志偉、周宗霖、曾翌萍、張肇華、吳亭儀、林亞男「“食”在不安心-揭開食品安全迷霧」,《TVBS新聞台》;李宛儒、余建良「踢爆!木瓜牛奶水果非現切 連鎖店預打成泥」,《台灣電視公司》。

佳作─于凡、彭柏勳、張琬筑、陳信諺「民視新聞─『食在不安心』系列報導」,《民視新聞台》;王宜安、林嘉源、林于喬、徐華川、楊麗芬、戴淑瓊、陸宜、邱曉佩、黃琲茹、朱顯名、周寬展、徐依鈴、吳茜洋、陳建安、紀博師、陳欽順、連源濱、周聰裕、黃建熒、李鴻杰「食品安全大調查」,《中天新聞台》。

六、「廣播媒體類專題報導獎」

特優─劉文珍、黃麗如「食在難安-揭開欲蓋『米』彰的稻米產銷文化」,《國立教育廣播電台彰化分台》。

優勝─黃金鳳(黃俐婕)、張順祥、韓啟賢「醫療糾紛何時了?」,《中央廣播電台》。

佳作─吳春滿「你在看我嗎-美麗背後的真相 系列報導」,《正聲廣播公司台中台》。

七、「雜誌專題報導獎」

特優─潘美玲、蔡佳珊「【台灣綠食堂】」,《經典雜誌》。

優勝─許翠瑄「一百種食物安心買」,《商業周刊》。

佳作─王暄茹「小吃王國的美譽是怎麼弄丟的?」,《康健雜誌》(佳作)。

評審團特別獎─汪文豪、林慧貞「揭開假米粉真相系列調查報導」,《上下游新聞市集》。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