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王昭君在匈奴秘史:被逼嫁給前夫兒子 親子被殺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12-06 09:21


她曾大膽地選擇了自己的命運,她扎根在茫茫的高原草地上,像一棵耐旱而茁壯的野草,頑強地活了下來。她一嫁再嫁,生兒育女。12年,無邊歲月,遠比人們的想像更悲慘、更凄涼。

民間,把王昭君描繪成薛寶釵、林黛玉那樣的大家閨秀:頭戴銀狐冠,身披紅斗篷,懷抱一只哀怨的琵琶,風情萬種地站在草原上。官方,則把她旌表為高瞻遠矚的“愛國者”,少女細瘦的“小蠻腰”,愣是挑起了“胡漢和親,邊塞安寧”的政治重擔。她深明大義的覺悟,酷似一名“黨代表”或者“政委”。絡繹不絕的文人騷客也七嘴八舌地抒情,好像王昭君原本就是全天下讀書人相識恨晚的“紅粉知己”……


后人,謬托知己,憑借甜膩俗爛的口味粗暴地打扮著王昭君。殊不知,這位聲名顯赫的古典美女,在無限風光的背后,還隱藏著滿肚子的黃連苦水。

從鮮花,到獵物

很早就聽過一條謎語:姐姐要回來(打一地名),謎底是“秭(姊)歸”。秭歸,水土養人,出過大詩人屈原,西漢時歸屬南郡。秭歸有座寶坪村,林木豐美,香溪環繞。公元前52年,一聲響亮的嬰啼使村里那戶王姓人家笑逐顏開。女孩兒落地了,取名王嬙,字“昭君”。

老來得女,爹娘樂顛顛地捧著、供著。兄嫂也疼進了骨縫兒里,唯恐刮風吹掉小妹妹一根汗毛。親人環繞,嬌生慣養,俊俏的小女孩兒,蹦蹦跳跳,嘻嘻哈哈。荊楚的細雨滋潤她一天一天地長大……

民謠說:姑娘十八一朵花。剛剛16歲,王家的女兒便出落成了明眸皓齒、天生麗質的小美人。美,是娘胎里帶來的資本,誰也搶不走。方圓百里,都知道王昭君“南郡一枝花”。王昭君的名字,猶如一輪皓月,朗朗地照著。哪兒都能望見,隨處都有影子。少女矜持地微笑,黑長的睫毛一閃一閃的,她憑欄遠眺,滿目是翠綠的山林、明媚的陽光這個新鮮的世界可真好!可是,做夢也沒想到,災難正朝她一步步地逼來。

公元前36年,西漢朝廷的日子越來越寬裕,不必再像文景時代那樣勒緊褲腰帶了。尤其是匈奴,窩里斗,分裂成南北兩部。南匈奴,靠近中原,好在既親近,又溫順;北匈奴,不服天朝管,幸而遠在漠北。沒戰亂,有錢花,真是太平盛世。漢元帝“飽暖思淫欲”,便動起了“選秀”的歪點子。說白了,就是把天下美女,都拽到他自己床上去。

巍巍漢宮,就是一口“活棺材”。人常說:宮門深似海。那種地方,人壓人、人踩人,鉤心斗角,想熬出頭兒?難死了。女人,十月懷胎,可以生下一個孩子;倘若守在皇帝身邊,恐怕十個女人都受孕,最終一個也養不活。王家人當然知道皇宮是個“虎狼窩”,他們個個兒提心吊膽,生怕官府上門找碴。其實,怕也沒用,王昭君名冠南郡,連叫花子都知道:她定然是郡守大人和縣令老爺瞄準的第一獵物。

烏云滾滾而來。果然,脅肩諂笑的官差叩響了王家門環。朝廷是天,皇帝就是老天爺,他喜歡什么就是什么,想誰就是誰無上權力,足以左右整個天下,區區一名小女子,又算得了什么?

王昭君含淚微笑,向每個表情悲壯的親人拜辭。收拾收拾,走吧這,就是命。

早春三月,滿山遍野的菜花,一片金黃。16歲的王昭君,緩緩登上了香溪岸邊的官船,她默默地禱告:“總有一天,我還要回來。”

風一程,雨一程,小船順香溪而下,入長江、逆漢水……飄飄搖搖地駛向遙遠而陌生的地方。王昭君支頜沉思:少女時代結束了,等在長安城里的,究竟是怎樣的命運呢?[NT:PAGE=$]

冷美人-辣妹子

披星戴月地走了三個月,隱隱約約望見了長安。迎候王昭君以及眾多“秀女”的並非漢家宮闕,而是地地道道的監獄“掖庭”。

“掖庭”,曾是一座皇家監獄,高墻矮窗,關押犯罪的王室成員和宮女、太監,漢武帝專門增設“掖庭獄”。幾經演變,這座臨時看守所,被改裝成簡陋的“儲秀宮”,盡管地方不怎么樣,可是便於管理。當家人號稱“掖庭令”,職位不算高,卻執掌權衡,一手遮天。他輕蔑地瞥了瞥這群如花似玉、鄉音各異的小美人兒,暗自笑道:漂亮頂個屁!見不著當今皇上,休想當娘娘。刺兒?敢!都得聽老爺我的……

王昭君百無聊賴地守著一盞孤燈,她苦思冥想也弄不明白,究竟什么叫做“出頭之日”。莫非就耗在這口不透氣的“活棺材”里,等待哪天皇帝佬兒心血來潮,把自己召去“寵幸”一回?最後,領個或大或小的封號?倘若“青絲熬成白發”,一輩子見不著皇帝呢?難道朝廷還肯安置一個鶴發雞皮的老太婆嗎?笑話!大概,給皇帝當個小老婆,到頭兒了這就是望眼欲穿的“出頭之日”。

夜深了,心涼了。王昭君斜臥在枕上,郁郁寡歡,蛾眉緊蹙。一天又一天,她空洞地捱著,俊美的大眼睛望不著一絲明天的曙光。

16歲,美,而且嬌慣,王昭君滿腹少女的優越感。她素面朝天,優雅地走在花枝搖曳的小姐妹中間,既不肯取悅誰,也不愿屈尊俯就誰。最要命的是,她不買上邊的賬。漫說賄賂幾串銅錢一匹絹,就是淺淺的笑臉,也不給一個。“土皇帝”們當然沒好氣兒,隔三差五就話里話外地“敲打”這個傲慢的“冷美人”。日子一長,早就失去耐心的王昭君變得空前焦躁,她居然公開耍性子,和“掖庭令”唱起了對臺戲。

《后漢書》透露了這樣一個細節:“(王昭君)入宮數年,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苦等三年,音空信渺。那個傳說中的“大救星”當今皇帝陛下,到底在哪兒呢?有些小姐妹心眼兒靈活,明里暗里好一陣打點,旋即被召進內廷,侍奉天子。王昭君並不在乎能否侍寢,但她非常看中自己在“美人堆”里的名次和地位。這種“名位”,絕非朝廷冊封的嬪妃等級,而是少女的自我認同和價值兌現。王昭君覺得:“我最出色。”然而殘酷的現實,偏偏把她丟進了殘花敗柳之中。驕矜的自尊與淺薄的虛榮,第一次遭受到了嚴重的挫傷。這正應了孔子那句話:“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青春年少、爭強好勝的王昭君,怎能保持心理平衡?她當然會“積悲怨”。小脾氣一上來,既不梳洗,也不打扮,弄得形容憔悴,蓬頭垢面就是鬧!鬧完了,還會請示頭頭兒一聲:“我要回家。”

回家?天大的笑話。皇家禁地可不是酒肆茶樓,想來就來,愿走就走老老實實呆著吧!“掖庭令”那一點報復心終於得到了滿足,他盼望這朵水靈靈的鮮花趕快蔫了、癟了,立刻變成豬不啃、貓不舔的廢物才好呢。

“掖庭令”鼠肚雞腸,並非“壞事兒”的關鍵。在皇帝和王昭君之間,還有一道橋梁宮廷畫師毛延壽。王昭君哪肯把那種“狗腿子”放在眼里,仍像對付“掖庭令”那樣,高掛一臉秋霜。想不到,毛延壽就是皇帝的眼睛。也許,他畫誰漂亮,未必得幸;但是畫誰粗鄙,則一定不會得幸。皇帝跟前的紅人,毀一個不服管教的小丫頭還不容易?畫筆輕輕一點,王昭君嫵媚的杏眼下,便多了一顆“亡夫淚痣”妨人呀!誰要這種女人誰倒霉,何必呢?元帝漫不經心地扭過頭去,王昭君“掖庭待詔”,就成為一盤死棋。[NT:PAGE=$]

嫁人,就是賭

歐洲人悲觀,把婚姻說成男女“摸黑走路”,彼此既不清楚攜手同行的是誰,也不知道氣喘吁吁地奔向什么地方。說俗點兒,趕上什么算什么,婚姻就是湊合,稀里糊涂地瞎過唄。

婚姻,的確有點賭博的意味。走投無路的王昭君淪落到了這一步。見皇上,沒門;待詔,等於慢性自殺。好歹挪挪窩兒,總比現在強。這一天,總算盼來了!公元前33年,南匈奴呼韓邪單於第三次來朝,他附帶了一個政治條件迎娶漢女,自請為婿。說來可笑,呼韓邪大約40歲,與漢元帝年齡相仿。本來雙方“相約為兄弟”,是平起平坐的好哥們兒,一旦結親,單於豈不小了一輩?

匈奴原是漢朝的死對頭。公元前201年,漢朝開國不久,劉邦便率領32萬大軍對匈奴用兵,結果,被40萬敵軍圍在了白登山(今山西大同東南一帶),活活地困了七天七夜,劉邦服軟了。逃回長安之后,劉邦便千方百計討好匈奴人,靠送金銀布帛、茶葉美女混日子。直到漢武帝時代,胳膊腿粗了,軍事和外交才占了上風。呼韓邪時期的南匈奴,已遠非昔日橫勇無敵的大匈奴,他們“一邊倒”,溫和親漢。這次,他興沖沖地跑進長安,就是要實施“和親大計”,迎娶一位漢室公主,替代剛剛過世的老婆。

漢元帝爽快地答應了這門政治婚姻,送幾個女人算什么?天朝有的是。和親,是妥協的產物,如今不用那么低三下四的了,漢朝皇帝以居高臨下的姿態“賞親”:傳旨,在宮中物色五名人選,供單於定奪“掖庭”也被劃進了這個圈子。王昭君聞訊,應聲而起嫁!哪怕天涯海角,隨雞隨狗,也強於這口活棺材。弱小的女子,敢在人生的牌桌上賭一把,相當不簡單!此刻,她只屬於她自己,把全部籌碼押了上去。

后人夸耀王昭君,如何以大局為重,遠嫁和親;又如何出於民族大義,忠君愛國……其實,遠嫁,是迫不得已的“下下策”。還有其他選擇嗎?但凡有一線之路,誰肯遠離中原,跑到“蠻夷之地”,投入一個野蠻人懷里?好歹機會來了,總得把自己處理出去就這么簡單。

王安石寫過兩首《明妃曲》,其中一句說:“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前因后果,足以解釋王昭君出人意料的舉動。且把大義凜然、慷慨悲壯的口號擱一邊,首先是“自救”,她希望像人一樣地活著。

這回,輪到漢元帝郁悶了,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身邊竟有如此傾國傾城的絕色佳人。《后漢書·南匈奴列傳》里繪聲繪色地寫道:“(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

美吧?美也沒您皇帝什么事兒了,立馬就是單於的人了。漢元帝啞巴吃黃連,呼韓邪則睜大了驚喜的雙眼。這位草原長大的匈奴首領,從沒見過這樣光彩照人的中原女子。其實,他是歪打正著,撿了一個天大的“漏兒”。一連串的“未知”糾結著:昭君不知前途,單於不知所措,皇帝不明就里……大殿上,群情亢奮,感覺怪異。潦草捆綁的“和親大事”就這樣板上釘釘了。

漢元帝無限哀婉地做起了順水人情。朝廷的封贈格外慷慨:為紀念和親,先把“建昭”的年號改為“竟寧”祈望和平、安寧的意思;又封昭君為“寧胡閼氏”這個稱號帶有明顯的歧視色彩,翻譯過來就是:安撫胡人,做匈奴單於的正房太太。還好,不是小老婆,是正印夫人。呼韓邪哪里顧封號背后的潛臺詞,他笑呵呵地接受了。對他來說,只要迎請這位如花似玉的漢朝女子做新娘,就足夠了。

朝廷又賜給錦帛28000匹,絮16000斤,以及美玉金銀無數。漢元帝格外多情起來,他親自餞行,送出長安十余里。望著昭君的氈車、駝隊消失在長河落日中,42歲的皇帝凄凄惶惶,悵然若失。殊不知,他生命的最終驛站也不期而至。四個月后,元帝駕崩,成帝變作漢宮的新主人。

黃葉滿長安。王昭君在夕陽深處留下最後一瞥,便隨著自己陌生的丈夫,駛向了茫茫大漠。大約走了一年,總算到了匈奴婆家。初夏時節,處處水草豐美,馬躍羊奔。沸騰的匈奴人,熱烈歡迎這位新“閼氏”。20歲的王昭君與40歲的呼韓邪並轡而行,笑容可掬地檢閱著自己的臣民。似乎,這位秭歸山坳里的漂亮姑娘,終於在高原草坡上找到了愛情與幸福。[NT:PAGE=$]

是么?恰恰相反,等待她的,是此起彼伏的感情災難。

其一,思鄉。

王昭君原籍南郡秭歸,那可是片膏腴之地。菜花盛開,金燦燦的;綠陰遍地,濕潤潤的;橙紅橘綠,魚白蟹黃……如今,荊楚風物都成了長夜無眠的懷想。匈奴是另一番天地,野風呼嘯,荒草起伏。盡管天高地闊,空曠遼遠,可是,想吃一碗軟爛粘滑的大米飯,有嗎?想喝兩口馥郁清香的明前茶,有嗎?家鄉緲緲關山遠,王昭君夜夜都夢見回娘家,可惜,是夢,做不到,唯有撕心裂肺地思念。

據說,昭君的兄弟沾了姐姐的光,因“和親之功”,他被漢室封為“侯爵”這是多少邊關戰將“渴飲刀頭血,睡臥馬鞍心”的政治理想啊!王家小哥搖身一變,做了親善大使,他多次跑到匈奴那里,和遠嫁的姐姐團聚。其實,越這樣零敲碎打,王昭君越不解渴,越想家。

其二,喪夫。

昭君似乎應該知足了,呼韓邪單於並非“只識彎弓射大雕”,反倒是個地道的性情中人,頗有幾分俠骨柔腸。老夫少妻,百般恩愛,這也算“摸黑”撞上了好姻緣。哪兒成想,剛熱湯熱水地過了一年多,閻王爺便招走了呼韓邪。被窩兒還沒暖熱乎呢,就守起了寡。昭君身邊只躺著剛剛降生的小男孩兒伊圖智伢師。孤兒寡母,無依無靠,往后的日子怎么過?

其三,再嫁。

王昭君夢寐以求的就是回中原。呼韓邪死了,冷酷的政治遊戲也該收場了,她迫不及待地上了一道表章。孤苦伶仃的小寡婦還能替朝廷做什么呢?開開恩,放我回家吧。

按理說,這點要求並不過分,皇帝一句話,王昭君的心愿便徹底了啦。可是,命運偏偏跟她作對。呼韓邪新喪,南匈奴面臨新的權力重組,漢成帝冷淡地拒絕了昭君的請求。

此時,果然橫生枝節。呼韓邪的繼承人,也就是呼韓邪與前妻所生的兒子雕陶莫皋繼位,尊號復株累單於。新單於,竟然“惦記”上了王昭君。

游牧民族的風俗,在漢人眼里極為野蠻。《漢書·匈奴傳》里記載:“匈奴父子同穹廬臥。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盡妻其妻。無冠帶之節,闕庭之禮。”也就是說,養子有權得到后媽。雖說名分差一輩,年輕的復株累卻和王昭君是同齡人。哪有英雄不愛美人的?小伙子早就盼望把如花似玉的昭君娶過門來。這種意愿,大大方方地擺上了桌面。

王昭君先是驚愕,繼而羞憤。這叫什么事兒?后母、養子,談婚論嫁,瘋了吧!任何一個深受中原文化浸潤的人,都不能接受這種離經叛道的“亂倫”行為,何況是知書達理的王昭君?她心驚肉跳地發出了“乞歸”奏章,可惜,盼來的卻是冷水潑頭。

《后漢書·南匈奴列傳》記載:“成帝赦令從胡俗。”“從胡俗”,短短三個字,葬送了王昭君。不情愿有什么辦法?聖旨在,胡俗在,無可奈何。你的身體隸屬於漢室;命,也捏在皇帝手心里。換句話說,必須無條件服從,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咬碎銀牙,也得接受。

王昭君失魂落魄地走進了復株累精心布置的新房……[NT:PAGE=$]

其四,殺子。

伊圖智伢師,是王昭君與呼韓邪的骨肉;孰料,小孩子也成了復株累的眼中釘、肉中刺。伊圖智伢師的血統,構成了潛在威脅,他既是復株累同父異母的“兄弟”,又是新媳婦帶來的“養子”,由兄弟到父子,無所謂;但誰能保障這小家伙羽翼豐滿之后,不篡奪單於大位?復株累有自己中意的接班人,為了永絕后患,不得不搶先下手,斬草除根。

《南匈奴列傳》記載:“初,單於弟右谷蠡王伊圖智伢師,以次當位左賢王。左賢王即是單於儲副。單於欲傳其子,遂殺智伢師。”一殺百了,至親骨肉值幾個錢?政治,有自身的玩法,不能套用世俗道德。玩權術,王昭君相當外行。她只能做痛苦的看客,眼睜睜地注視著匈奴王廷骨肉相殘。一邊,是年幼無知的兒子;一邊,是同床共枕的丈夫。最終,伊圖智伢師死在了復株累手上。

人類社會同自然界的生存法則驚人地相似。每逢王者興替,獅群就來一場血腥屠殺。新一任獅王肆無忌憚地霸占所有母獅的交配權,把那些歡蹦亂跳的小獅子活活咬死它們都是前任的“孽種”,一律干掉,換成自己的骨血。

王昭君痛苦地彈撥著琵琶,驚悚地回憶屠戮骨肉的動物性……

其五,寡居。

反正已經嫁給沒任何血緣關係的“兒子”了,復株累就是王昭君的“第二任丈夫”。此后的11年,是王昭君人生最穩定的時期,她又生下了兩個女兒。冷清的氈房里,照進了明媚的陽光,傳出了孩子清脆的歡笑聲。

真不錯,沒有戰爭,遠離殺戮。西漢與南匈奴相安無事,互不滋擾。因為王昭君作為“閼氏”的特殊地位,雙方的太平景象居然維持了將近半個世紀,直到王莽篡政才告“崩盤”。難怪有人把王昭君與西漢名將霍去病相提並論,“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這種局面,是王昭君畢生最有力、最得意的一筆。僅此一筆,足以青史標名,萬古流芳。

很遺憾,后世的旌表無助於不幸的婚姻。公元前20年,復株累單於又死了。這回,沒人迫使王昭君改嫁了。朝廷似乎早把她忘了,長安沒再發布新的指令。

昭君又寡居了一年,也撒手西去。那年,她只有33歲。這個美貌絕倫而又多災多難的奇女子,曾大膽地選擇了自己的命運,她扎根在茫茫的高原草地上,像一棵耐旱而茁壯的野草,頑強地活了下來。她一嫁再嫁,生兒育女。12年,無邊歲月,遠比人們的想像更悲慘、更凄涼。

昭君墓,靜臥在黃河邊,青山下。涼風冷月,野花衰草。一切都過去了,沒人再來打攪她。秭歸的菜花盛開,遍地金黃。可嘆,那位明眸皓齒、楊柳細腰的美女,再也回不來了……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