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愈來愈封閉 香港台灣沉醉本土恐布後塵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4-28 08:59
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兼行政會議成員張志剛撰文指出,日本整個社會的結構,令到無論政府還是企業,在決策過程都是相當緩慢。這個緩慢,其實一直存在。但30年前,這個慢只是一個缺點,但還是帶來一些好處,可以說是優劣互見。但放在全球化再加互聯網的世代,世界的改變和進程的速度,可以說是快了若干倍。但這若干倍的快速改變之下,日本的慢,就不是優劣互見的缺點,而是劣勢捱打的致命傷。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雷曼教授(Jean-Pierre Lehmann)在《福布斯》雜志發表以《日本的內部崩壞(Japan"s Internal Decay)》為題的文章,表示對日本目前,甚至未來前途的悲觀和擔憂。
內部團結變致命傷 決策緩慢
雷曼算是個知日派,也見證了日本在1970年代克服石油危機,更上層樓,取得驚世的成就之余,也掀起全球一片向日本學習的風氣。但30年後的今天,日本在經濟漩渦中掙扎,由提出安倍經濟學,以為可以讓日本經濟絕地求生,但結果只是曇花一現,短暫復蘇之後,又再掉頭向下,增長停滯,經濟信心下滑,整個國家的國民士氣低迷,而最近的地震更是雪上加霜。
雷曼對日本經濟,更是對整個日本未來感到悲觀,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日本愈來愈封閉內向,無法在全球化下競爭。當然,如果看過去200年的歷史,中日兩國在相近的時間進行現代化運動,日本是坐言起行,義無反顧地全盤西化,中國則還是在包袱沉重下爭辯改革的方向和內涵,結果就是日強中弱。但時至今日,中日兩國又好像互易了位置。
在1980年代,有一位叫威廉大內的日裔美國學者,看准了日本旋風而寫了一本叫《Z理論:美國商業如何面對日本的挑戰》的管理學書籍,內容是詳述日本文化的長處優點。印象中那些長處優點,不外乎是內部團結、終身任命、集體負責、有商有量,日本企業就像一個大家庭。但放在2016年的今天,這本書的內容當然變成了笑話。但如果不是一笑置之,威廉大內書中所講的長處優點,放在今日全球化再加互聯網世界的現實,這些特點,正正是日本的致命傷。
日本整個社會的結構,令到無論政府還是企業,在決策過程都是相當緩慢。這個緩慢,其實一直存在。但30年前,這個慢只是一個缺點,但還是帶來一些好處,可以說是優劣互見。但放在全球化再加互聯網的世代,世界的改變和進程的速度,可以說是快了若干倍。但這若干倍的快速改變之下,日本的慢,就不是優劣互見的缺點,而是劣勢捱打的致命傷。
港台沉醉本土 恐步日本後塵
日本的慢,在近年的天災應變中已經完全暴露出來。之前神戶地震,已經讓人看到慢的禍端,再到福島事件,就更是造成不能挽回的災難。而救災的慢,也令人難以想象和解釋。
慢和內向其實也是互為影響,互相關連。慢導致追不上,追不上就轉為內向,不想比拼競爭。所以雷曼指出,日本學生英語能力差,海外留學生逐年減少,日本年輕人愈來愈保守和內向。日本年輕人這種特質,不就是和世界大潮流背道而馳嗎?
日本面對的難題,其實台灣和香港也有一定的相似。台灣年輕一代,似乎都忘記他們上一代是如何打拼開拓,上一代面向全世界,學生以留美深造為榮。今時今日,不但日本的留學生人數逐年減少,台灣也是一模一樣,留美不再是時尚,大家日日夜夜沉醉在愛台灣。
近月的本土文章寫得太多,在此不想再多踩一腳。一言以蔽之,本土那幫人賣的是甚麼,不又是封閉加內向!(文章來源:hket)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