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新關注焦點:中國真實的經濟狀況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9-18 11:27
美聯儲作出9月暫不加息的決定或並不意外,不過,耶倫昨日稱,中國和新興市場是美聯儲的關注重點,此實屬罕見。英國《金融時報》文章稱,由於明顯的外交原因,中國從未在此類會議上被提及。也再一次,市場將關注焦點轉移到中國經濟上來。
實際上,即便耶倫不提,近期市場動盪之中中國經濟也一直是談論的焦點,大都是說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甚至還面臨一些危機。
世界各地的要聞都在講述同一個故事。澳大利亞報導“中國經濟正在下滑”;marketwatch警告“中國經濟比想像的更糟糕”;《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甚至稱“新一輪全球衰退中國制造”;福布斯懷疑“中國將崩潰”。
很大程度上被接受的觀點是中國經濟不僅在放緩,還面臨債務危機。8月中股市暴跌和央行貶值決定被許多人作為中國經濟陷入大麻煩的證據。
然而,這些觀點幷不全面。雖然市場充斥著關於中國的負面報導,很多其他的報導講述了另一個中國故事。
《經濟學人》曾刊載一篇題為“為何說對中國經濟擔憂過度”的文章;《華爾街日報》也發布一篇類似文章“如果對中國的恐慌都是錯誤的……”。德勤前沿諮詢新興市場和非洲地區總經理martyn davies博士認為,市場的恐慌確實全都錯了。
davies指出,一些評論員稱中國已經停滯,這是荒謬的,中國增長的基本面未變。中國確實存在負債膨脹的問題,但還沒有跌入懸崖。
無可否認,中國經濟正在發生變化。但這需要很多年的時間,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具有破壞性。davies認為,中國再平衡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人們都在從中國增長細節上做文章,事實上這是在轉移注意力。
對中國的擔憂通常都植根於大宗商品周期問題。大部分人都想當然的認為商品價格大幅下跌與中國需求同步下跌是密不可分的。這顯然是一種定式思維。davies指出,現在是供應問題而不是需求。
今年以來中國進口商品幷沒有減少。商品價格上漲的時候礦企過度投資導致長期供應過剩,這事影響商品價格的決定因素。
關於中國未來增長前景的討論往往忽略一個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增長的絕對規模。許多人都談論速度,但忘記了今天中國經濟規模相比2007年已經翻了一倍。2007年中國經濟總量5萬億美元,年均增長10%,理論上一年就增加5000億美元。
現在中國經濟總量10萬億美元,每年增長7%,增量就是7000億美元。這樣一來,10萬億的體量7%的增速所創造的經濟價值是要要於10%增速下的5萬億美元。
目前固定資產投資占中國gdp的47%,韓國只有30%。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人都清楚,這是不可持續的。中國希望更加平衡的發展,這將來自消費品、出口,尤其是服務業。這些領域私營經濟占主體,私營經濟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
另外,對中國經濟數據真實性的懷疑也是過度的。davies認為,高估還是低估都不重要。過去幾年中國經濟增長被低估了,決策者都希望一個更穩定的經濟。
看了那些負面報導,你也許會認為中國將會從增長7%一下子降到負增長,但這怎么可能呢,真實的情況是中國不會硬著陸。
金理人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