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巴黎雜誌社遭血洗 槍手揚言為先知復仇 總編漫畫家12人遇害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1-08 07:50


图片说明

警員中槍倒地後仍被開槍射擊。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多次因刊登諷刺伊斯蘭教先知漫畫而引發爭議的法國政治諷刺雜誌《查理周刊》,其位於巴黎十一區的總部昨(7)日遭懷疑與「基地」恐怖組織有關的蒙面武裝分子闖入亂槍掃射,造成至少10名職員和2名警察死亡,另有至少5人重傷,是法國近半世紀以來最嚴重恐怖襲擊。政府立即將巴黎警戒級別提升至最高,並動員3000警力全城搜捕3名槍手。據稱槍手行兇時曾高呼「為先知報仇」,現場片段可見槍手動作乾脆俐落,很可能受過專業軍事訓練。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死者包括多名雜誌社高層,當中4人更負責漫畫執筆,包括筆名是沙博、前年被「基地」列入通緝名單的出版總監沙博尼耶,以及筆名分別是卡比、沃林斯基和韋里亞克的漫畫家。報道指,由於事發時雜誌社正舉行編輯會議,所以大部分重要職員均在場,不過總編輯比亞爾因到倫敦出差,避過一劫。

事發於當地時間昨日上午11時半左右,目擊者稱3名蒙面槍手持AK47自動步槍、霰彈槍及火箭炮進入雜誌社,不久後內裡傳出連串槍聲。大批職員隨即逃上天台,街上亦有路人躲在汽車後作掩護。

槍手逗留約10分鐘後離開,與接報趕至的警員爆發激烈槍戰,一段由目擊者拍攝的片段可見,其中兩名槍手在街上槍傷一名警員後,走近倒地的警員身邊,再向對方頭部補上致命一槍,然後登上接應的黑色汽車離開。有目擊者指當時有3名警員騎單車前來增援,但因火力差距太懸殊而撤退。槍手逃至巴黎東北部後,騎劫另一架汽車繼續逃走,司機未有受傷。

有目擊者聽見槍手曾大叫「已為先知報仇」,另一段事發片段亦可聽到槍手在開槍期間大叫「真主偉大」,法國傳媒引述目擊者稱,槍手自稱隸屬「基地」阿拉伯半島分支(AQAP),不過組織未有承認責任。

警方指,由於雜誌社近日接獲恐嚇,警方已在附近加強戒備,「但槍手明顯是為殺人而來」,又形容案發後雜誌社狀況慘烈得如同「屠場」。

《查理周刊》並非首次遇襲,雜誌社在2011年亦曾因諷刺伊斯蘭教,總部遭投擲汽油彈縱火。而在今次案發前夕,《查理周刊》曾在微博twitter貼文,嘲諷極端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L)領袖巴格達迪。

總統歐蘭德稱事件是恐襲,又透露當局近幾星期已化解多宗恐襲陰謀。中國對襲擊予以強烈譴責,向遇難者表示哀悼。美國總統歐巴馬譴責襲擊,表示會提供所需協助。英國首相卡梅倫形容襲擊「令人作嘔」。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亦譴責襲擊。俄羅斯總統普京強調俄國堅決譴責任何形式的恐怖主義。(接下頁)

[NT:PAGE=$]

图片说明

《查理周刊》2011年曾出版特刊,以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為主題大加嘲諷,後惹來汽油彈襲擊,辦公室被焚毁。圖為漫畫家展示該份具爭議特刊。  圖片來源:香港明報

香港《明報》綜合報導,《查理周刊》曾多次因刊登伊斯蘭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惹爭議。有雜誌社職員稱,不時收到恐嚇電話與電郵。沙博尼耶亦曾因收到死亡恐嚇而要警方提供保護。

美國、歐盟及俄羅斯均譴責襲擊。白宮發言人稱美方將協助法國緝兇。英國首相卡梅倫聲言英方會與法國一起對抗恐怖主義及捍衛新聞自由。總部設於巴黎的無國界記者形容昨天是「黑暗日子」,另一記者關注組織保護記者委員會則指襲擊是對歐洲言論自由精神的「無恥攻擊」。法國主要穆斯林組織亦斥責兇徒極度野蠻,指事件是對民主與新聞自由的攻擊。

香港保安局稱暫時不會提升法國旅遊警示級別,但會密切留意事態發展。

襲擊發生於歐洲「伊斯蘭恐慌」高漲之際。德國周一剛爆發歷來最大規模的反對伊斯蘭化示威。法國暢銷作家韋爾見克(Michel Houellebecq)虛構伊斯蘭政黨在2022年與極右勢力爭奪法國總統寶座並勝出的新作又剛好在昨天面市。《查理周刊》本周正是以這本名為《屈從》(Submission)的小說為封面。該書描述法國在穆斯林治下個人與宗教自由受損,女性不得工作,輿論質疑它散播恐回思想,左翼大報《解放報》指它「標誌極右思想在法國文學大轉身的歷史時刻」,但左翼總統奧朗德周一稱會抽時間閱讀,因為它「引發爭議」。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報導指,《查理周刊》過往多次刊登諷刺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並肆意批評穆罕默德在伊斯蘭教的神聖地位而惹禍,2011年曾遭身份不明人士投擲汽油彈。

丹麥一家報章2005年刊登12幅涉嫌褻瀆穆罕默德的漫畫,引起軒然大波並遭到襲擊。《查理》2006年初轉載全數漫畫,更「加料」創作穆罕默德及其他宗教人物圖像,被時任法國總統希拉克批評為公然挑釁。

2011年11月2日出版的《查理》再次拿穆罕默德開玩笑,如封面上的穆罕默德竟恐嚇讀者「笑不死就鞭打100下」,又聲稱邀得穆罕默德任客席總編輯,引起伊斯蘭團體不滿,更有極端分子向周刊總部投擲汽油彈,整座大樓付諸一炬。

事隔不足一年,《查理》報道美國駐利比亞班加西領事館遇襲事件時,把穆罕默德畫成需坐輪椅,內頁更有其裸體漫畫。法國政府擔心引起反法浪潮,緊急關閉20間駐外使館及學校,時任外長法比尤斯公開批評漫畫,但《查理》漫畫家盧斯稱漫畫只是表達方式,相信「一支鉛筆並非武器」。

《查理》跟隨18世紀以來法國政治諷刺刊物風格,但因內容「踩界」及低俗,以致銷量及口碑一般。《查理》前身為《Hara-Kiri》,1970年以嘲諷形式報道前總統戴高樂逝世及巴黎夜店百死大火,引起國內不滿,最終被禁。編輯團隊其後推出《查理》,1981年曾因銷量差停刊,1992年復刊後以誇張漫畫及標題惹人注目。

《查理》政治立場常變,加上報導手法粗鄙低俗,例如刊登修女自慰漫畫,行內評價一般。(接下頁)

[NT:PAGE=$]

图片说明
傷者被送院救治。  圖片來源:法新社/香港文匯報

槍手計劃周詳、手法純熟,而且殺人不眨眼,加上逃走時冷靜迅速,分析估計他們受過專業訓練,可能曾在「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等組織,或馬里、利比亞和阿富汗等地的武裝部隊實戰,絕非一般「獨狼」式襲擊。

兩名槍手行兇期間配合純熟,一人在前,另一人負責掩護及輔助,使用AK-47步槍的動作熟練,而且每次開火均連開兩槍,確保擊中目標。槍殺其中一名警員時,槍手把對方推倒地上,其後直接向其頭部開槍,手法專業。

行兇過程迅速,槍手沒多說話,只高呼「為先知復仇、幹掉《查理周刊》」,道明來意後便血洗雜誌社,而且懂選擇雜誌晨早集齊職員開會的時刻闖入,亦針對每名曾畫過諷刺伊斯蘭教漫畫的職員開槍,目標及對象清晰,顯然早有預謀。

目擊者透露,其中一名遇害警員死前負傷倒在街上,並向槍手求饒,但槍手未有理會,近距離把他槍殺,手段兇殘。

《查理周刊》漫畫家雷伊事發時剛從托兒所接女兒回公司,在雜誌社外被槍手威脅打開大門。她表示槍手其後大開殺戒達5分鐘,自己躲在桌下避難,幸撿回一命。

附近一間清真寺的教長沙勒朱米當時亦在現場,形容槍手損害法國人的自由及價值,指無論有多不滿漫畫內容,也不應施以暴力襲擊,呼籲當局全力緝兇,並阻止恐怖活動再發生。

《查理周刊》在本周出版的一期中,刊登了以「法國還未遇襲」為題的漫畫,內容是一名極端組織戰士配上對白:「等一等,我們還有整個一月可以送上新年祝福。」執筆者正是沙博尼耶。

另外,《查理周刊》今期刊登的專題故事,介紹當地作家韋勒貝克的最新小說《Soumission》。該書預言法國在2022年將誕生伊斯蘭政府,由一名穆斯林根據保守伊斯蘭法規管治法國,新作近來成為熱話,有人擔心會令歐洲近期反穆斯林移民情緒火上加油。

《Soumission》是韋勒貝克第6本小說,預言2022年法國左右陣營將攜手支持名為「阿巴斯」的候選人,令他擊敗極右派候選人勒龐當選總統。阿巴斯上任後推行伊斯蘭法律,要求女性戴面紗及停止工作,大學則教授《可蘭經》。阿巴斯還與土耳其及北非多國合作,推動歐盟伊斯蘭化,建立恍如羅馬帝國的疆土。

儘管書評指《Soumission》內容不切實際,法國總統奧朗德亦指其觀點陳舊,但無阻它成為話題作。近期中東局勢不穩,大批難民湧入歐洲,歐洲民眾對移民不滿情緒升溫,令《Soumission》的內容引起共鳴。韋勒貝克形容《Soumission》是政治諷刺作品,強調自己政治中立。(接下頁)

[NT:PAGE=$]

《查理周刊》雜誌社位處巴黎十一區,該區是巴黎20個行政分區以至所有歐洲城市中,人口最稠密地區之一,是著名旅遊及商住區,名勝包括當年巴士底監獄遺址巴士底廣場,近年亦成為巴黎潮流集中地,時裝店、畫廊、咖啡室和餐廳林立,大批酒吧和夜店更是巴黎夜生活中心。

十一區位於塞納河右岸,總面積3.67平方公里,人口約15萬人,東邊住宅區以一般家庭為主,不過亦有不少單身人士居住。

《查理周刊》辦公室原本設在旁邊的巴黎二十區,不過2011年遭燃燒彈襲擊後,搬至現址。

《明報》綜合報導,《查理周刊》創刊於1970年,當時另一刊物Hara-Kiri因諷刺法國前總統戴高樂逝世被禁刊,許多人員過檔到《查理周刊》。周刊取名「查理」有其意思,表面上那是源自周刊連載的花生漫畫主角「查理布朗」(Charlie Brown),但被指暗含諷刺戴高樂的意思(戴高樂的名字Charles與Charlie語源相同)。周刊的煽動性漫畫為其迅速贏得不少名聲,但它一直不算暢銷,1981年因資金短缺被迫中止印刷,直至1992年復刊。

諷刺報刊可謂法國傳媒業受到敬重的傳統之一,1915年創刊的《鴨鳴報》(Le Canard enchainé)為當中翹楚,但它較為嚴肅,以對法國政商界的調查報道著稱,名氣較遜的《查理周刊》風格有別,糅合了左翼激進主義和遊走猥褻邊緣的下流挑釁。這項傳統可追溯至法國大革命前夕,當時醜聞報道往往針對法國王室,「加鹽加醋」渲染凡爾賽宮內部性怪癖和貪污故事,帶來重大社會影響,路易十六的王后瑪麗(Marie-Antoinette)便是最大「受害者」之一:她最為人熟知的「事迹」,是聽到民眾因無麵包可吃而生叛時,拋下一句「讓他們吃蛋糕吧」,激起民眾更大不滿,但事實這只是杜撰醜聞。

如今王室早不存再,諷刺媒體的攻擊目標轉為政客、警察、銀行家和宗教。《查理周刊》曾刊登警方提着滴血移民人頭的漫畫,諷刺當局鎮壓新移民示威,又曾刊登描繪時任教宗本篤十六世拿着安全套以及修女自慰的漫畫,諷刺天主教會性態度保守。

「目標是大笑起來。」《查理周刊》記者萊熱(Laurent Léger)曾說:「我們想向極端主義者──每一個極端主義者──大笑。他們可以是穆斯林、猶太教徒和天主教徒。每一個人都可以相信宗教,但我們不能接受極端主義的想法和行徑。」

可是一場槍手血洗編輯室的慘劇,卻令看漫畫的笑聲頓變死傷枕藉的血腥。

图片说明

資料來源:香港明報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