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探索標准制定的新模式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5-24 09:10
「未來制造業將向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發展,未來先進制造領域將布局增材制造和激光制造、智能機器人、制造基礎技術和關鍵部件、網絡協同制造(數字工廠/智能制造)。」科技部高新司先進制造處處長王靜日前在北京舉行的工業自動化與標准化研討會上作出上述表示。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司調研員張榮瀚在研討會上介紹了工信部近期開展的關於智能制造的相關工作,包括與國家標准委組織專家編制發布《國家智能制造標准體系建設指南2015年版》,開展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專項行動,與財政部共同啟動首批智能制造專項工作,完成並發布《智能制造工程實施方案》。工信部正在編制智能制造「十三五」規劃。
該研討會由全國工業過程測量控制和自動化標准化技術委員秘書處主辦,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ITEI承辦,主題是「智能制造基礎共性技術與產品」涉及過程控制、離散制造、批量控制和基礎設施建設。研討會邀請了承擔工信部第一批智能制造專項基礎共性標准與試驗驗證平台負責人的5名儀綜所專家,從數字化車間通用技術要求、集成與互聯互通、工業控制網絡一致性與互操作性、功能安全與工業信息安全等方面,就國家智能制造頂層基礎標准的制定情況和內容進行講解,以保障項目的執行質量和最終的應用效果,探索國家基礎共性標准制定的新模式。
SAC/TC124副主任委員、會議承辦方ITEI所長歐陽勁松表示,無論是智能制造,還是工業4.0,都是模式上的創新,需要充分利用各行業已有的基礎和資源,進行正確的引導與實施,需要觀念的轉變和技術的發展,以及基於共識的標准支撐,才可能在工業實踐中得以實現。
貝加萊中國市場經理宋華振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稱:「中國制造業最缺的是標准和軟件平台,現在發展智能制造對中國是個機會,通過新技術的使用,讓傳統行業再煥發新生,讓設備更加智能,包括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等。未來我們要去集成很多工廠,就需要互聯,需要建立標准,德國、美國都在制定讓整個工廠互聯互通的標准,我們的企業要參與到全球競爭中,就要與全球企業共同建立標准。」
在宋華振看來,沒有任何一種獨立的技術或管理上的進步,能夠承諾在十年內使生產效率、可靠性、簡潔性獲得數量級上的進步。IEEE軟件工程對於特殊困難的定義是:客戶經常不知道需要什麼,或者哪些是可行的;客戶經常缺少對於軟件工程所固有的復雜性的認識,特別是需求變更的影響;對於問題理解的不斷加深以及情況的變化經常會產生新的軟件需求或需求的變化;由於需求變化,軟件經常是以一種迭代化序列化的過程構建的;軟件工程必須將創造性和規范性兩個方面相結合,在兩者之間維持平衡常常很困難;軟件開發的創新性和復雜性經常很高;軟件開發的基礎技術變化非常快。自動化軟件更加復雜,更多需要與外部互聯,而軟件將成為核心競爭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