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圍重大風險初現彌端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6-03 08:10
和訊外匯消息 自2007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非常規貨幣政策」在世界經濟史上第一次登上全球范圍的舞台,就扮演了重要角色,被奉為拯救各國經濟和金融市場的「靈丹妙藥」。
至今,全球經濟增長仍然面臨多重風險,主要經濟體通脹低迷,不少經濟學家開始擔憂:如果經濟再次陷入衰退,央行還有哪些政策選項可以用來刺激經濟?匯豐曾警告,全球未來可能會陷入「量化枯竭」的處境。
近期,美國資產管理公司太平洋(601099,股吧)投資管理公司(PIMCO)也發出警告稱,當前的零利率及其它非常規貨幣政策,將不足以維持全球經濟成長、填補產出缺口並提升通脹至目標水平。
該公司在其年度長期展望論壇報告中指出,有鑒於經濟緩慢成長,而且債務水平高於危機前,「如果並且一旦貨幣政策彈藥耗盡,威脅到全球穩定性時,全球並無顯而易見的『備胎』可用」。
換句話說,PIMCO稱,「全球經濟目前處於一種不平衡的狀態,僅僅通過三種政策工具勉強維持穩定:零或近零利率政策、量化寬松(QE)以及中國、其他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和歐洲二線國家的增槓杆政策。」
「我們總結認為,這三種政策工具的回報率都在逐漸下降,在此同時,我們認為,非常規政策的成本在逐步上升,而且部分國家通過進一步加大槓杆維持成長的能力是有限的,」報告作者Andrew Balls、Richard Clarida和Dan Ivascyn稱。
近期,盡管美聯儲已經啟動加息進程讓貨幣政策走向正常化,但日本央行和歐洲央行卻再次祭出貨幣寬松的大旗,中國1月份的天量新增信貸似乎也讓大家看到了貨幣寬松的「魅影」。毫無疑問,美國以外的經濟體不同程度的遇到貨幣刺激作用邊際遞減的困境。
但是如果放眼全球,情況則不能令人感到樂觀,歐洲和日本當前仍面臨着通縮風險,當局甚至不惜引入負利率政策來加以應對。歐洲經濟維持低速增長,且至今仍未走出債務危機的陰影,而日本的「安倍三箭」已是強弩之末,其寬松的效果也是「曇花一現」,對日本經濟與通脹的刺激作用相當有限。
貨幣供給擴張對於世界范圍內的風險資產價格產生了顯著的助漲作用,各國的金融市場對貨幣當局的貨幣寬松形成依賴,一旦貨幣當局的寬松顯示出來——盡管可能只是一種收縮的信號——金融市場投資者的心理都會受到顯著影響,進而引發市場動盪。
- 最新遺產稅怎麼算?傳承必知重點有哪些?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