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錢還是虧錢?個人投資理財緊跟黃金定律真靠譜?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6-03 08:50
負利率時代下把錢存銀行已經不劃算了,為了能跑贏通脹率,很多人摩拳擦掌地開始規劃個人投資理財了。但世界那麼大,總有人是沒經驗的。於是,那些投資理財界「最聰明」的黃金定律就成了大家的聖經。
這是為什麼呢?「4321法則」是家庭收入配置法,就是將40%的收入用於房產和其他方面投資,30%用於家庭生活開支,20%用於銀行存款以備應急之需,最後10%用於保險。雖然該法則的頭銜中帶有「家庭」二字,但現在也有不少理財師會建議個人投資理財者也采用該法則。
假設以上海一個普通白領為例,如果其每月入手薪資為5000元,那根據該法則:
房產和其他投資:5000元*40%=2000元;
生活開支:5000元*30%=1500元;
應急資金:5000元*20%=1000元;
保險配置:5000元*10%=500元。
就其生活開支1500元來分析,如果該白領租房住,那每月房租至少800~1000元,剩下的生活費能滿足每日三餐、通訊費、交通費、水電煤費?顯然不太可能,這還不包括每月出去逛個街、買個衣服啥的。
比如「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這幾乎是人人都知道的「真理」。但嘉豐瑞德理財師指出,不少人在使用這條法則時都「過度」了,尤其是理財「新人」,盲目配置十幾甚至幾十種投資理財產品。
可「籃子」太多未必就是好事,還得看自己有多少「蛋」才行。有時,直接選擇那些投資標的本就較分散的理財產品,如混合型基金、穩利精選組合投資計劃、眾星拱月MOM證券投資計劃等,反而更靠譜。
此外,像股票投資「80定律」、黃金抗通脹、不負債是傻瓜等定律都不能完全相信。不過,這並不是說這些黃金定律就是錯的,只是他們不適用於所有人。
任何投資者都要根據個人實際情況來借鑒這些定律,且還要根據所處的年齡階段及資產的增減等因素合理調整各方面資產配置比例,不然不僅賺不到錢反而還要虧錢。
- 投資10至18歲孩子的最佳方案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