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宏明專欄】「新南向政策」有何商機?
蔡宏明 2016-06-08 14:40
蔡英文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將「新南向政策」列為「經濟結構的轉型」策略之一,而總統府「新南向辦公室」主任黃志芳則強調,新南向政策的重要精神是「把東協當成台灣內需市場的延伸」,政策焦點不只是東協十國,還包括印度、斯裡蘭卡、孟加拉、尼泊爾、不丹、巴基斯坦等南亞六國。
新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的目的,除了「提升對外經濟的格局及多元性,告別依賴單一市場」之外,尤其具有掌握新興市場成長機會、因應TPP和RCEP等區域經濟整合的意義。
然而,不論是延伸內需市場或是協助廠商南向佈局,如何強化與當地產業的連結合作,將是決定能否成功的關鍵。
就市場前景而言,東協經濟規模達2.6兆美元,是全球第7大經濟體,預計2030年將擴增近1倍,將成世界第4大經濟體,同時根據聯合國預估,2035年東南亞區域將擁有近5億的勞動年齡人口,是全球最年輕的地區之一,也是全球第4大出口地,擁有高速的成長動能與市場機會。
2015年12月31日「東協經濟共同體」(AEC)成立,預計於2025年前達到貨品、服務、投資、資金與技術勞工的5大自由流通,使AEC成為一個全球供應鏈的生產基地,加上城鎮化發展、基礎建設與交通網絡,以及逐漸重視永續能源與環境等領域的需求大增,都將產生市場拓展的商機。例如:
(1)環境與永續能源需求:包括太陽能、風力、水力、生物質、地熱發電、氫能、燃料電池,以及衛生環境改善設備或服務系統。
(2)都市化的服務需求:生技、製藥、觀光醫療長照、醫療機械、再生醫療、美容&健康促進等服務系統。
(3)基礎建設與交通網絡需求:電動車、個人行動通訊、感測器、空調、照明、物聯網、智慧電網、智慧建築,集集智慧交通管理服務系統。
(4)工業化需求:機器人、MEMS、設計/製造/加工、物料搬運、自動倉庫、ERP軟體、RFID技術和電商服務系統。
對於上述商機,除了透過產品和設備的出口拓展,或赴當地投資設廠已爭取商機之外,為了協助東協和南亞國家解決環境與永續能源、都市化的公共服務、基礎建設與交通網絡或工業化需求,目前在台灣已經形成整體解決方案的,例如電子收費、綠色運輸、智慧物流、智慧健康、智慧校園、電子化政府、LED照明、雲端系統、石化、太陽能、YouBike、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的eTag等等服務系統,都有複製對東協和南亞國家出口的機會,這也正是新政府強調「東協當成台灣內需市場的延伸」的原因。
但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商機都是屬於東協和南亞國家政府的「公共服務」,其專案項目的確定決定於各地主國政府的規劃,期推動也是以「政府招標」的方式執行,自然涉及各國的政府採購制度,也可能面對外商市場進入機會的限制,特別是在保護當地廠商的考量下,也必須與當地合作或合資。
對此,政府想要實現「新南向政策」帶動台灣經濟的目標,就必須與東協和南亞各國針對環境、能源、都市治理、基礎建設與交通網絡或工業化等議題,簽署雙邊產業合作協議或建立服務性統合作架構,才能有效地促成台灣服務系統的出口,達到「將東協當成台灣內需市場延伸」的目標。
- 供應風險與需求疲軟拉鋸 油價短線震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