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史上最大資本流動到來」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6-09 13:10
在香港工作的外國人如果願意入鄉隨俗,會在辦公室掛幾幅字畫。61歲的謝清海也掛了兩幅,每幅半米見方,左邊是鄧小平,右邊是習近平。
謝清海是惠理基金(Value Partner,00806.HK)主席及聯席首席投資總監(CIO)——這家亞洲知名的公募基金總部位於香港中環——他對辦公室的裝飾隱喻着內地和香港資本市場的關系。
「這絕對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將給全球資管行業帶來歷史性機遇,謝清海在評論中國當前資本流動時說。
他是馬來西亞人,一句中文都不會講。他的價值投資哲學卻是在中國市場實踐的,惠理基金的出色業績也是從中國市場取得的。謝清海1989年涉足投資領域,之前他是《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的財經記者,從業17年。他在1993年成立惠理基金時,適逢中國股市起步。20多年來,惠理基金管理的資金規模擴張了3000多倍,但中國股市仍在通往完善和效率的道路上跋涉。
A股出現迷你危機
1993年,謝清海在香港創辦了惠理基金,初始資金只有500萬美元。目前,惠理基金成為亞洲最大的資管公司之一——至2015年底,管理資產規模為156億美元。惠理基金於2007年在港交所(00388.HK)掛牌。至2015年6月30日,惠理集團上半年總收益9.25億港元,股東應占凈利4.46億港元。
中國股市於上世紀90年代起步,與惠理基金成立恰在同一時代。謝清海稱,目前中國資本市場正經歷迷你危機,這是由成立之初結構性的缺陷導致的,「如不解決資本市場的這些問題,有可能釀成更大的危機」。
謝清海直言,盡管中國股市開放25年,但資本配置功能仍舊「糟糕」,即較少配置到真正有資金需求、有發展前景的企業,造成資本浪費。「盡管中國儲蓄量全球最大,資金卻未有效流動。」謝清海說,中國股市必須解決資本有效配置問題,否則金融體制不僅會遭遇結構性危機,而且很難助力中國成為發達國家。
他認為,中國股市還存在不少合規問題,以及道德操守等痼疾。他預計,「這些問題的解決並非一朝一夕,這類似於一場整頓式的改革,至少需要三到六年,因為這些問題是從上世紀90年代積累至今。」
中國不再是惟一選項
謝清海所指出的結構性問題正將海外投資人對內地市場的信心消磨殆盡。每年冬天,謝清海等亞洲基金或資管公司的CIO都會在香港聚首,商談未來一年的投資策略。這個會議可以釋放出主要海外機構投資人的投資主題和情緒。
「在過去數年,我們討論的話題永遠都是中國、中國、中國,而今年是中國、日本和印度各占三分之一。」謝清海說。
自2015年A股股災以來,不少國際投資者已經低配中國,一些基金也出現大規模贖回。在一些海外機構投資人看來,現在已經不是擔心中國市場投資回報率的問題,「當下要務只是想把錢要回來」。
滬港通的數據多少可以佐證。滬港通自2014年年底開通以來,成交量持續低迷。據港交所在滬港通開通一周年之際披露的相關數據,滬股通的一年總額度用量為1210億元,占總量的40%,港股通總額度用量為920億元,占比37%。近幾個月滬港通絕大部分交易日的每日額度剩余均在80%以上。
在謝清海看來,「中國不缺錢、不缺儲蓄,缺的是信任和信心」,如果沒有改革,A股只是短期投機者的樂園,缺乏真正的投資者。作為投資人,「我們希望中國政府能釋放出信號,決心進一步減少中國金融體制里的結構性缺陷,這無疑將使目前的改革進一步加速,這也是提振A股的一劑催化劑。」謝清海指出,「但事情也有可能向着另一個方向發展,如果中國的資本流出以現在的速度發展下去,那政府有可能會很強硬地加強資本管控,這就是一種比較負面的催化劑。」
H股樂觀超A股
展望2016年的A股和港股市場,謝清海給出了不太一樣的答案。
謝清海坦言,目前A股市場上較濃厚的政府干預氛圍,讓習慣自由市場的投資人很不適應。盡管未來還會在中國投資,但他已基本不再考慮投資A股。謝清海預計,上證指數未來仍有可能繼續探底,最低或許位於2500點。他強調這只是自己在關注股市多年後的一種「個人感覺」。
對於港股,謝清海樂觀一些。他看好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內地公司股票、A和H股同時上市「有價差」的股票,以及中小盤股票。他進一步解釋說,目前在香港上市的部分中國內地公司經營情況良好,但估值很低,甚至低於2008年金融危機時期,具有較高投資吸引力。
在板塊方面,與不少投資人觀點一致,謝清海也看好醫療健康、教育等「新經濟」板塊。但他坦言,由於這些是熱門投資領域,「一部分公司變得有些傲慢,行業估值也偏高」。
與此同時,比較正面的還有出口企業板塊。「說實話我自己也很驚訝,因為我之前已經基本放棄這個板塊。」謝清海表示,盡管這些制作手機零件、玩具或鞋子的企業,面臨產能過剩等問題,但近年來受到中國人力成本增加以及全球經濟減速的拖累,估值變得非常低,「是個多年來被投資人冷遇的板塊」。
在謝清海看來,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的出口行業仍然很有競爭力。他提到,日本某知名品牌在中國合資工廠生產的不合格產品數量遠少於日本本地工廠,原因就是中國的勞動力更年輕。「所以不要低估中國的出口行業,中國的勞動力年輕且努力,中國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及強大的制造能力,這個行業仍很強大。」
至於金融板塊,謝清海連用三個「非常」強調投資要謹慎。中國政府已經很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向,即需要這些金融公司繼續做「國家隊」,志願幫助國家「維穩股市」。
中國資本海外配置
謝清海認為,對於全球資管行業而言,又一次歷史性的機遇即將到來。「這個全球最大的儲蓄國自1949年以來一直實行金融抑制(Financial Repression)政策,然而由於互聯網普及和政府去管制化,令中國民眾意識到原來除了房地產和儲蓄,需要分散風險,而且可投資的標的還如此眾多。」
謝清海所指的是中國資本向海外流動和海外配置,這對於全球資產管理行業都將是巨大的機會。
在中國,資金出海的渠道正變得越來越多:在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機制下,境內機構可以到境外資本市場投資股票、債券;QDIE(合格境內投資者境外投資)機制允許境外投資的范圍變得更廣,除了證券類標的,還包括境外非上市公司股權、對沖基金及不動產等;此外還有允許境外對沖基金向境內投資者募集人民幣資金的QDLP(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機制、允許香港基金北上內地募資的內地香港基金互認制度、2014年底推出的滬港通和正在籌備中的深港通等等。按額度來算,這些渠道最多可以帶來逾萬億元的資金「走出去」。
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嗅到了商機。譬如,深圳前海推出的QDIE額度從10億美元上調至20億美元,再漲到25億美元。中國企業和民眾對這些新投資方式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從QDII基金銷情日益火爆可以窺見一斑。好買基金數據顯示,在坐了多年冷板凳之後,QDII基金銷售量2015年12月環比增長269.36%,成為當月最受市場歡迎的基金產品。一些QDII額度不高的基金公司都存在額度告急的問題。
在機構市場方面,惠理基金行政總裁謝偉明舉例說,惠理基金去年獲得了三單來自內地大型保險公司的資產委托管理,大部分是幫助這些保險公司在香港市場投資,包括股市和固定收益市場。「在內地保監會近年來的支持下,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出於資本回報率的壓力,開始迫切希望在海外投資——而香港是內地最熟悉的市場。」
2015年10月,惠理基金獲得QDLP資格,並遞交了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資格,有望於今年年內獲批,這也使惠理基金有機會今年在內地零售市場試水。
謝清海說,「我們的工作就像捕魚,有時海里魚很多,就會迎來大豐收;但有時台風大作,那我們就需要靠岸補船。」
本文節選自刊登於《財新周刊》2016年第6期之文章《「人類史上最大資本流動到來」》
出版日期2016年02月15日
免責聲明
投資涉及風險,往績不代表將來表現。以上數據僅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本文提供之意見純屬惠理基金管理公司(「惠理」)之觀點,會因市場及其他情況而改變。以上資料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亦不應視作投資決策之依據。所有數據是搜集自被認為是可靠的來源,但惠理不保證數據的准確性。本文包含之部分陳述可能被視為前瞻性陳述,此等陳述不保證任何將來表現,實際情況或發展可能與該等陳述有重大落差。
- 遊學是年輕人的專利? 壯世代遊學團正夯!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