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或成為中國外匯儲備由降轉升的關鍵時點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6-17 09:00
和訊網消息 6月16日韓會師在公眾號「會師話市」撰寫文章《韓會師:讀懂起伏不定的外匯儲備》,文章指出,以美元計價,5月外匯儲備下滑279億美元,3、4兩月連續攀升的勢頭中止,但數字上的悲觀是否值得擔憂?2014年以來,盡管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大幅萎縮,但其仍然具備足夠的韌性確保我國國際收支安全。
韓會師認為,由於我國外匯儲備規模龐大,匯率波動很容易導致儲備估值出現較大波動,因此必須將估值因素剔除,才能了解資本外流對外匯儲備的真實影響。
將視線放長,我國外匯儲備存量資產的實際萎縮速度已經連續數月快速下降。今年1至4月,外匯儲備月度波動分別為-995、-286、103和71億美元,扣除價值重估影響,儲備存量資產的實際下滑幅度分別為916、369、246和76億美元,外儲下滑減速趨勢非常明顯。
2014年6月,我國外匯儲備達到峰值3.9932萬億美元,受資本持續外流影響,至今年5月累計下滑8015億美元,但累計耗時長達23個月。此外,2014年年7月至今年5月底,若扣歐元、日元和英鎊等除非美元儲備資產價值重估損失,外匯儲備的實際下滑幅度可能僅有6000億美元左右。但資本外流本身就會降低未來的資本外流潛力,隨着我國資本外流高峰期的過去,只要控制好貶值預期,未來兩年絕不可能再次遭遇另一個6000億美元的儲備存量資產下滑壓力。
文章指出,我國的資本外流壓力主要有三大來源:一是國際投機資本,以套利熱錢為典型代表;二是國際長期投資,以FDI為典型代表;三是本國民眾的外幣資產配置要求。
韓會師指出,外匯儲備類似一個蓄水池,結匯是進水口,購匯則是出水口。資本外流壓力降低意味着出水口已經收緊,目前國內結售匯市場逆差壓力的主要來源,也是外匯儲備持續下滑的主因已經轉變為企業較低的結匯意願,即進水口不甚通暢。由於在實需原則約束下,購匯很難持續擴張,除了償還外債等原因之外,企業在人民幣貶值預期下囤積外匯是重要原因。
由於人民幣利率較高,企業持匯時間越長意味着其財務成本越高。如果人民幣未能出現趨勢性貶值,企業的持匯風險將大大增加。因此從中長期看,我國龐大的對外貿易順差可以為抵御資本外流提供重要屏障,只需逐漸打消企業對人民幣的單邊貶值預期,將企業囤積的外匯收入逐步釋放出來,就可以進一步對沖資本外流壓力,同時持續緩解外匯儲備的下滑壓力。
諸多證據顯示我國外匯儲備仍有很強的韌性,2016年很可能成為外匯儲備由降轉升的關鍵時點。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