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兩度出訪中東歐國家開啟發展新篇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6-18 14:30
今年3月28日,習近平主席出訪中東歐國家捷克,開啟了中捷戰略合作關系新時代。6月17日,習主席再度啟程出訪中東歐國家塞爾維亞和波蘭。不到三月,中國國家主席兩度出訪中東歐國家,這在中歐關系史上實屬罕見,如此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訪問必將為中國—中東歐合作注入新動力。
當今歐洲社會面臨一系列危機和挑戰,諸如難民危機、歐債危機、人口老齡化危機、俄烏沖突危機和暴恐襲擊危機等,還有「疑歐」、「脫歐」思潮以及極右翼勢力對歐洲一體化的挑戰。尤其是在西歐地區,各種危機和難題並存,經濟增長乏力,失業率居高不下,社會出現動盪。在這種大背景下,中歐關系的深化同樣遇到了挑戰。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歐經貿和科技合作取得累累碩果,雙邊貿易額由1978年的47億美元發展到2014年的6151億美元,增長了130倍,中歐互為第一大和第二大貿易伙伴;截至2015年底,歐盟對華直接投資累計1037.1億美元,中國對歐直接投資累計728.6億美元。但瑕不掩瑜,在可喜成績單的背後還應看到——2014年中東歐16國與中國的貿易額為602億美元,僅占中歐雙邊貿易額的9.78%;2000-2011年15個「老歐洲」國家共吸引85%的中國對歐投資。這種現象說明中國—中東歐的經貿合作權重比很低,發展潛力還很大。
可見,中歐關系深化既要重視與西歐大國的外交關系,也要兼顧與中東歐中小國家的利益交往,增強中東歐經濟板塊在中歐關系中的分量。值得一提的是,中東歐國家近年來經濟增長較快,社會相對穩定,特別是波蘭、捷克等國領導人更替後,涌現出杜達總統和澤曼總統這樣主張對華友好的領導人,這就為中國改善與中東歐國家關系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契機。
正是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都從戰略高度看待對方,都本着互利互惠、共謀發展的原則,才使得雙邊關系近年來有了密切的互動。在中國外交總體戰略中,中東歐地區是深化中歐關系的一塊寶地,是中國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和「產能合作」戰略的一個區域,也是中國加大對歐投資的一大沃土。而在中東歐國家外交選擇中,中國也是它們優先的一個經貿合作伙伴,是它們振興經濟、加強互聯互通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可靠保障。在這樣的相互需求中,我們看到了中國與中東歐「16+1」合作平台的搭建,看到了中國注入巨資對中東歐國家的支持,看到了雙邊高端領導人頻頻互訪的一幕幕場景,看到了雙邊經貿合作取得的顯著成就。
此次習主席對塞爾維亞和波蘭的訪問,其政治寓意的確深遠。這兩個國家在中東歐地緣政治板塊中的位置都很重要,波蘭是連接中歐、北歐與西歐的一個紐帶,而塞爾維亞則是東南歐與地中海地區的一個節點。它們與上次習主席訪問過的捷克一道,構成中東歐地區由北向南的一個主軸,也是該地區南北大通道的核心地帶。此外,塞爾維亞和波蘭有幾個相同之處:經濟增長都有起色,基礎設施都相對滯後,都期待中國的資金和技術,其化工、制造業、食品及旅游等產業頗具特色,與中國經貿合作互補性強。
習主席此訪,既是中國外交戰略的一個謀篇布局,又是深化中歐關系的一個重大舉措。鞏固傳統友誼、深化務實合作、共享發展成果,必將開啟中國—中東歐合作發展的新篇章。(文章來源:人民網(603000,股吧))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