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從英國入歐前後的經濟數據來看英國脫歐的影響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6-20 08:40


交通銀行(601328,股吧)(香港分行)全球金融市場部羅家聰撰文指出,英國脫歐公投臨近,英鎊相關資產波幅抽升。由於一路以來的調查結果皆「五五波」,無論脫歐、留歐均可能只在市價上反映了一半,另一半單邊甚有可能揭盅時才爆出來。若是留歐,即是維持現狀,爆上應屬短暫,頂多收復近月炒脫歐之失地。若一旦脫歐,固然實時爆落,但跌勢會否延續,則視乎脫歐的實質壞影響有幾大,是為基本因素。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有多壞呢?曾寫過貿易、宏觀等方面,數據顯示1973年加入歐盟前後沒太大分別,因而推斷一旦脫歐亦應影響有限。近期討論多了關於脫歐後的實際影響,尤其在投資、集資上。這次我們以這些方面的數據,看看當年入歐前後的影響從而推斷脫歐的影響,順道亦看看這些數據在歐元成立前後之別。直觀而言,後者的影響未必小得過前者。


英國官方的企業投資數據可追溯至1960年代中。其時戰後不久,制造業較興盛。數據清楚顯示,在1973年加入歐盟前私營制造業投資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是升的,入歐後反而放緩。周期性因素無疑是有,但在對GDP比例時應多少消去(因GDP也周期性),故這比例較多反映結構因素。1999年歐元成立前比例飆升,之後稍回但仍高於之前。

公營制造業投資占GDP方面,則加入歐盟前後未見趨勢分別,都是跌的。至於在歐元成立前兩年即1997年,投資比例已跌至近零,維持至今。非制造業方面,走勢與私營制造業的大同小異,投資占GDP水平在加入歐盟前後都分別不大。真正見分別的乃歐元區成立前兩年,無論制造業或非制造業(即服務業)投資均抽升,之後稍回但仍企於高位。某程度上,歐元英鎊的勁敵,但歐元的成立竟然有利英國。由此可推,假使早年真的Grexit促使歐元解體,對英國的實質傷害應遠大於Brexit。

脫歐的潛在影響之一,是英國倫敦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會否就此失去或沒落下去。上述的私營投資數據當中,有一細項是金融中介部分。這中介部分占GDP其實在1966至1996這30年間均在下跌,且以頭半的15年跌得較急;歐元成立前後,比例已很接近零。姑勿論比例跌的原因,加入歐盟顯然無關這金融中介投資。

英入歐後集資能力降

收窄范圍,現轉看股市集資能力。據倫敦證券交易所的統計,外資企業市值占GDP在加入歐盟前後都在100%許上落,真正擺脫此水平而往200%、 300%上升還是1980年代初的事,在時間上看不到與加入歐盟有何關系。反而在1999年歐元面世,比例見頂並一直回落至今。由此可見,盡管歐元區的成立有利英國制造與服務業投資,皆屬經濟范疇,但在集資能力即金融方面,歐元顯然是英國的克星,這也許教人意外:歐元出現,令歐、英在經濟上共贏,但金融上此消彼長。反而歐盟,卻是無關痛癢。

至於在倫交所上市的外資企業數目方面,走勢與市值相若,同於1980年代崛起,在時間上與加入歐盟無關;及至歐元區成立後不久,外企上市數目即急插水。

換上倫交所政府證券(主要是國債,即gilt)交投占GDP,則見數字有兩次躍升:一次在1986年,另一次則在金融海嘯。第二次即海嘯僅短暫抽升,過後打回原形,主要由避險推動,並無形成升勢。至於1986年那次,原因有兩方面,一有《廣場協議》後美元大瀉,變相有利其他貨幣債券,二有全球通脹受控大幅回落的背景下有利債市。不過,這兩個因素皆與加入歐盟或歐元區成立無關;似乎只有股市集資方面才關事。

對稱推論脫歐無大礙

最後在非英國居民申請專利的數目上,情況與股市集資的走勢類似,以1990年代中為分水嶺,之前升之後跌,同樣很難看出加入歐盟前後有何顯著分別。

今文進一步從投資、集資等數據看,一如貿易與宏觀經濟,加入歐盟前後無分別;反而歐元成立對某些方面的影響力更為明顯,然則現在的焦點不是Grexit而是Brexit。加入歐盟無影響,能否對稱地推論脫離歐盟也無影響呢?無錯,這個對稱地只是假設,或許是很大的假設;但若說不對稱地有,何嘗不是一個很大的假設嗎?未嘗脫歐,可做的分析就僅止於從入歐的對稱推理。若說不對稱,哪會是什麼?因恐慌而失控嗎?那麼假設1973年入歐時曾有無限憧憬而失控看好又可以嗎?斷估大家不會同意吧。

經濟畢竟不同金融,前者有其實質部分,並非純由恐慌、失控等情緒可完全解釋。實質之上,到底還要回到不同體制下的具體數字。如此一來,對稱假設還是可取的。(文章來源:hkej)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