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做空交易:金融市場陰暗角落的游戲規則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6-21 11:30



書名:《做空:最危險的交易》


作者:理查德-泰特爾鮑姆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年5月

內容簡介

《做空》這本書讓我們洞悉全球金融市場的陰暗角落,洞悉那個角落里種種光怪迷離的故事。書中講述了很多成功地做空投資案例,也有很多自殺式的冒險,對很多知名做空大師的策略進行了解析。作者聚焦於他們為鎖定做空目標、設計交易結構並通過投資達到做空時所采取的不同策略、方法和風格。《做空》以編年制的筆法,記敘了做空行為給金融、監管、道德以及社會等各個層面帶來的災難性後果,並闡述了投資者看跌市場的種種動機。

作者簡介

理查德-泰特爾鮑姆(Richard Teitelbaum)是《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的高級編輯。曾任《機構投資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特約編輯和《彭博新聞》(Bloomberg News)記者。在《彭博新聞》工作期間,他獲得了專業記者協會頒發的關於調查性報道的獎項。他還曾擔任《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的投資編輯、《福布斯》(Fortune)的記者、舊金山的交通播報員。

前言

究其本源,做空的本意就是押注於事物或產品的失敗和崩潰。盡管大多數人的本性是崇尚好的一面,但也有人只盯着事物的陰暗面——所有那些有可能將我們引向災難的誤判、欺詐和愚蠢行為。與災難共生的本性就是貪婪——抑或可以說,就是人類靈魂中罪惡的那一面。 對世間萬物,招致失敗的本源無不是秩序的喪失。而做空者深知這一點,並試圖在這種失敗和秩序的喪失中趁火打劫。

早在2012年着手這個項目時,我就知道這些伎倆。畢竟,我在大學時就深諳德國悲觀主義哲學家亞瑟?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的理論,而且痴迷於法國作家塞繆爾?貝克特(Samuel Beckett)的戲劇。後知後覺的我只能慚愧地說,我的所作所為更多的是出自功利主義。在2008—2009年的金融危機初降臨時,很多學者和業內人士紛紛出手,推出很多令讀者叫好的大作。我當時還在為《彭博新聞》(Bloomberg News)而奔波,不食人間煙火的主編讓這份月刊雜志銷量慘淡。不過,我還是為自己的這份工作感到自豪——在這里,我居然創紀錄地發表了23篇頭條報道。有些報道也對金融危機的根源問題進行了探究。不過,我的很多同行已成為查理-羅斯(Charlie Rose)脫口秀節目的嘉賓,更讓我相形見絀的是,有些人的作品甚至已經被搬上銀幕。 後來,約翰-威立出版公司(John Wiley & Sons)找到我,建議我寫一本關於做空的書,不過,我曾懷疑他們馬上就會為這個想法感到後悔。

做空者原本應該是投資者中最另類的一批。當華爾街強大無比的營銷機器搖旗吶喊、高調造勢的時候,他們毫不留情地用噩夢驚醒市場的美夢,毫無疑問,他們是這個舞台上最光怪迷離的演員:一群生性孤僻、善於煽風點火或是憤世嫉俗的騙子和失敗者。這又有什麼可怕的呢?我的無法證實的偏執懷疑始於我在2012年1月的《彭博新聞》上發表的一篇調查性報道。2008年7月,美國財政部長亨利-保爾森(Henry Paulson)親赴伊頓公園資本管理公司(Eton Park Capital Management),約見了一些對沖基金管理人及華爾街大佬,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出自高盛,而保爾森則在1999—2006年擔任高盛的CEO。據與會人士透露,這位財長向他們透露了極其重要的內幕信息——政府正在籌劃接管作為抵押貸款擔保機構的「兩房」,也就是說,政府將接手這兩家政府支持企業的股權。我在報道中援引法律人士的觀點稱,保爾森透露這個消息顯然有違法之嫌。但保爾森後來又說,美聯儲不會采取類似舉措。 隨後,相關消息再無下文,直至2012年9月,《華爾街日報》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已對該事件啟動調查程序。當時,我為撰寫本書而休假,而按業內常規,《彭博新聞》也未做進一步報道。於是,證交會的調查似乎並未給市場帶來漣漪。

唯一讓我感到有點意外的是,就在《華爾街日報》的報道發表後一個月左右,當時我依然在休假,彭博總部卻突然通知我被降職,新的工作幾乎相當於一個初級數據錄入員。但不知道為什麼,他們卻忘記調整我的高級作者頭銜。當然,當時很多人都被降職。直到後來,彭博的工作人員才透露,當時的紐約市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與保爾森有生意往來。實際上,他們都在一家名為「風險經營項目」(Risky Business Project)的環保組織擔任主席職務,該組織的其他負責人還包括前對沖基金管理人、曾經在高盛工作過的托馬斯-斯泰爾(Thomas Steyer)。 如果將本書的目的歸結為記述這段涉及金融、監管、道德和社會的危機史,那麼,這項有悖時運的工作似乎還算說得過去。很多人拒絕接受公開采訪,有些人還算是客氣,但同意只做私下討論。很多時候我得到的都是些虛假信息,比如,一位采訪對象給我提供了假地址,更多的人聲稱未保留以前的投資業績。一位女性退休做空投資者的拒絕理由非常充分:她已經對做空交易徹底厭煩了,以至於不願意和任何身高不足六英尺的矮個子男性進行交往 。

我曾邀請一位做空者到城區角落的意大利餐廳,聽聽他的「內幕消息」。吃過飯後,他提出,為了避人耳目,要到餐廳後面一個黑暗、廢棄的停車場去聊這些事。一句話,那段時間讓我心力交瘁。 但壞消息接踵而來。我在格林尼治住的公寓樓外牆正面亟待維修,總計花銷高達3000萬美元,維修工人們可也絕不心慈手軟。在達拉斯的一次重大會議前夜,超級颶風「桑迪」席卷了紐約,我搭乘的航班被取消,計劃好的采訪也因此而泡湯。而洪水切斷了供電,迫使大批老鼠涌入公寓,這些老鼠和我同在屋檐下,這也讓公寓的修繕工作成為最緊要的事情。 幸運的是,我已經擁有了一批出色的蟲害殺手,因為我時常住進臭蟲出沒的便宜旅館而把這些臭蟲帶回家,他們經常來我家消滅這些蟲子。有趣的是,這些蟲子似乎對我的采訪記錄本和書里的漫畫特別感興趣。在我的做空者花名冊中,最後一個接受采訪的人同意在2013年上半年會面。當時,我的工作不只是被拖延了幾周,而是拖延了幾個月。和很多事情一樣,這個項目同樣讓我感到羞辱和難堪,但更艱苦的經歷還在後面。 2013年7月5日,絕大部分報告和寫作均已完成。我的休假即將結束,我的數據錄入員的新工作即將開始。 電話鈴響了,是從醫院打來的。妻子在電話里告訴我,女兒尼娜患感染性休克,她隨後把電話遞給醫生。「病情很嚴重,」醫生的語氣中帶着一點恐慌,「真的很嚴重。」 毒素已經遍布了尼娜的全身,而且治愈的機會已經很有限了。醫生告訴我,時間每過去一小時,死亡的危險就增加20%。 不過,隨後的一系列手術似乎還算成功——尼娜在隨後幾個月里將在重症監護室度過。

我回到《彭博新聞》上班,開始了自己的數據錄入工作,但每每想到還在醫院里的尼娜,我就很難靜下心來,也讓本書最後幾章的創作難以為繼。好在尼娜的病情持續好轉。 但隨後卻傳來一系列與本書不相干的人的死亡事件:先是我的一個表兄(死於心髒病),而後是90歲的姨媽,最後是我在《財富》雜志工作期間遇到的第一位編輯、59歲的約翰-庫侖(John Curran,死於肌萎縮側索硬化)。與此同時,我的信息來源以及即將采訪的人物也相繼去世:《巴倫周刊》(Barron)雜志87歲的艾倫-艾貝爾森(Alan Abelson)死於心髒病;尼克斯基金公司(Kynikos Associates)的道格?米利特(Doug Millett),49歲時死於唾液腺癌,他在揭露安然財務欺詐事件中發揮了重大作用。我本來就已經心懷疑慮,而這一系列事件則讓我開始變得越來越迷信。 2013年11月,彭博新聞社解雇了我,當然,和我一起被解雇的,還有一大批才華橫溢的記者。尼娜馬上就要接受下一次手術,而且是一次費用極其高昂的手術(尼娜在醫院的第一天花費了330637.54美元)。當然,我不知道她的下一步治療是否會影響到工作。做空者讓我知道,妄想狂患者隨處可見。一位做空者告訴我:「你看到的事情並非如你所見。」 虛構和妄想注定不攻自破。惡有惡報,這就是傷痕累累的做空者帶給我們最重要的教訓。或許他們可以賺上一兩次,但這又有什麼意義呢?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