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大債市開放助推人民幣國際化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6-22 09:30
新華社記者李濱彬
北京(CNFIN.COM/ XINHUA08.COM)--央行發布的2016年5月份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債券市場規模位於全球第三,僅次於美國和日本。其中,5月份債券市場共發行各類債券3.0萬億元。而截至5月末,債券市場總托管余額為54.7萬億元。
專家和市場人士指出,人民幣國際化的深入發展,需要與債券市場的開放協調推進。而隨着資本市場的雙向開放,金融資產規模和資金價格波動幅度將進一步擴大,成熟的債券市場有助於緩釋金融風險。隨着“一帶一路”與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建設人民幣國際債券市場,有利於在促進人民幣在岸和離岸市場的良性互動與協調發展,
宏源證券固定收益部首席研究員范為指出,人民幣國際化是中國金融改革的大方向,中國金融市場,包括貨幣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的規模都已經在全球名列前茅,但都不夠國際化。“十三五”將是我國資本市場開放程度加深、債券市場國際化程度加強的五年。在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大背景下,證監會和外管局對QFII和RQFII的牌照和額度審批都在加速進行,債券市場也因此將變得更為開放。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預計,到2020年,我國債券市場的體量有望達到90萬億元左右,債市余額占GDP的比例或提高至100%。境外機構持有我國境內債券的比重有望達到5-8%左右,規模約達4-7萬億元,熊貓債券規模或達到約3000億元。
隨着中國經濟總量的增長、創新能力的提升和中國金融開放與市場化的深化,中國經濟與金融對全球體系的影響力也得到了大幅度地提高,這極大地提升了中國在全球經濟與金融體系治理中的影響力。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倡議得到包括英國、德國和法國在內的發達國家的積極響應、金磚銀行落戶於上海、人民幣入籃SDR等,都說明中國在國際經濟與金融治理中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化首先傳導到中國債券市場的收益率和境外機構投資於中國債券市場的回報率,它們依據債券回報率的變化而調整資產組合就不可避免地影響其它國家的資產收益率,經過這一渠道和機制,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變化對其它經濟的影響力就會大大提升。這一積極變化,又將提升中國在全球多邊金融機構、多邊對話中的話語權。”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所研究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第一創業證券中國債券論壇秘書長彭興韻強調。
彭興韻進一步指出,債券市場的發展和開放,有助於人民幣從國際貿易中的交易媒介、計價結算貨幣,向價值貯藏貨幣的轉變,並因而順理成章地,債券市場也成為全球資本配置的重要場所,加速中國金融市場與全球市場的融合。
盡管中國債券市場對外開放取得了積極進展,境外央行、主權財富基金和國際金融組織投資於銀行間債券市場不再受額度限制,但債券市場的對外開放同時也是中國資本賬戶開放的一部分。因此,它必須與資本賬戶開放的總體進程、人民幣匯率機制的改革緊密地協調配合。專家和市場人士建議,中國債券市場的開放應該進一步擴大參與者的范圍,逐步擴大QFII和RQFII等機構投資者的債券投資額度乃至完全取消額度控制,擴大債券投資品種范圍,統籌協調地安排債市開發和資本帳戶開放,需要增強境外機構對中國資本賬戶開放預期和信心。
與此同時,聯合信用評級公司研究總監許余潔建議,我們需研究符合國際債券市場上債券發行與投資相配套的法規體系和交易機制;健全投資者保護和糾紛解決機制。建立符合國際慣例的糾紛解決和違約處理機制,允許約定在國際仲裁機構進行仲裁;構建國際化債券市場監管體系。參照國際通行做法,探索實行以自律管理為基礎、行政監管為補充的監管模式。證券監管相關部門提供必要的專業指導,制定規范的債券發行、交易結算、債券評級、信息披露等業務規則;建立跨境資金流動風險的監測和管理。深化我國跨境資金管理體系,減少人民幣資金單向跨境流動的沖擊,為離岸和在岸債券市場的良性互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完)
- AI投資趨勢專家觀點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