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宕昌縣貧困村的雙聯報告:我和春天有個約會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6-28 18:10


劉輝 吳夢寒

甘肅,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在全國都是典型的。而宕昌,山大溝深,人多地少,交通不便,產業乏力。宕昌的貧困,在甘肅也是典型的。這里,是全國扶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這里,是甘肅扶貧攻堅的硬骨頭。這里,曾經是離小康最遠的地方。


2012年,全省雙聯行動啟動,宕昌縣的扶貧攻堅也駛入了快車道。這五年來,是宕昌縣貧困人口最多、農村面貌變化最大、貧困群眾增收最快的時期,是破解農村發展難題、落實強農惠農政策措施、促進全縣持續健康發展取得重要成果的五年。

宕昌這個貧困縣迎來了機遇之春。全面小康,這個千百年來的宏大夢想,從未像今天這樣觸手可及。

小村之興,滄桑巨變,浩瀚無聲

2016年5月24日,阿塢鄉麻界村,頭天剛下過一場透雨,天空蔚藍,空氣清甜,陽光明媚。一大早,村支書包東生在村里轉轉看看,心情也是極好,笑容從眉梢一直盪漾到嘴角。

腳下是干凈的水泥路,街邊是一排排白牆灰瓦的整齊院落,漂亮的文化廣場上老人們在曬着太陽,麻界小學新修的教學樓里傳來琅琅書聲。放眼望去,遠處綠的是成片的中藥材苗,白的是一座座新修的日光溫室……包東生滿足地說,這個村從未像現在這樣,處處充滿生機。

可是,五年前的麻界村可不是這樣的。作為村里土生土長的干部,包東生說,那時候阿塢鄉麻界村可是出了名的窮、髒、亂。「以前麻界不能提,下雨天人人兩腿泥,柴草垃圾堆成山,土坯房一住就是幾十年。」村民自編的快板是麻界村過去的真實寫照。

包東生指着文化廣場邊上一座黑暗破舊的小土坯房說:「那是我們麻界村的紀念館,以前所有的房子,都是這樣的。之所以留着這麼一棟破敗的老房子,是為了讓大家不要忘記過去,要懂得感恩。」

至今,包東生還記得省委副書記歐陽堅第一次走進麻界村時的情形,所有的人都必須踩着窄巷里的爛泥前行,四處是殘破的土牆、黑矮的老屋。走在路上,聽到的是沉沉的嘆息、殷殷的期盼。但那一天也是一個轉機。當我們把目光回溯到五年前那個春天,會發現這一切變化都是從2012年的春天開始的。

2012年2月20日,一場雪從南到北,輕輕揚揚,覆蓋隴原大地。那天,全省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動員大會在蘭州召開,標志着我省雙聯行動正式啟動。40萬干部聯系58萬貧困戶,從省委書記到普通干部走出機關走進貧困村,以聯村聯戶為載體,以為民富民為目的,群眾不脫貧干部不脫鈎,直到實現全面小康為止。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三運指出:要千方百計讓群眾的腦筋活起來,讓富民的產業興起來,讓百姓的錢包鼓起來,讓農村的面貌靚起來。

王三運向大家莊嚴承諾:「在全省開展『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不是做樣子,也不是一陣風。不實現全面小康,我們就不脫鈎;即使實現了全面小康,我們也要堅持。」「我們雖然還很貧困,但前景一片光明,只要我們一起奮斗,就一定能夠與全國同步進入全面小康!」

2012年3月6日,踏着深雪,歐陽堅第一次走進麻界村。住在老鄉家,走村串戶,與村民拉家常、話增收、謀發展。

「能不能修座便民橋?」「能不能建一座防洪壩?」「能不能……」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最難心的事情、最困難的問題,都成了座談會上焦點話題。歐陽堅一邊認真記錄,一邊和村民分析情況,商量解決的辦法。鄉親們提出的每個問題,都深深記在他心里,也重重地壓在所有幫扶干部的心頭。

貧困曾經像一根刺,深深地釘在這片土地上。可是從那一天起,麻界村開始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反貧困戰役,一次鳳凰浴火的涅槃與重生。

短短幾個月,麻界村堆滿柴草的荒地變成了文化廣場。曾經洪水肆意的麻界河,兩岸修起了護莊河堤,爛河灘變成了綠化帶,新修的便民橋有了名字,叫做「聯心橋」。年久失修的土坯房,進行了危房改造。教室太少的麻界小學,蓋起了三層的教學綜合樓,空余出來的平房,改建成了幼兒園。15歲的少年楊保平,第一次用真正的電腦上了一節電腦課,他鄭重其事地在屏幕上打出自己的名字。

如今五年過去,昔日破敗的村子已經不復再見,一個新嶄嶄的農村慢慢長成。村里的老人楊天柱說:「我活了80歲了,沒見過這麼大的變化!村里年初到外面打工的人回來,都找不着家門了!」

當歐陽堅再次來到麻界村,他愉快地對大家說,我每來一次都會有新的感受,因為變化一次比一次明顯,更重要的是大伙臉上的笑容一次比一次燦爛。這對我不僅是寬慰,也是鞭策和鼓勵,說明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我們的各級黨委、政府用真情、真出力幫助老百姓(603883,股吧),就能夠使一個地方和老百姓生活發生大的變化。因此,我們要倍加努力為老百姓做實事、辦好事。

事實上,這樣滄桑巨變並不僅僅在阿塢鄉麻界村。在波瀾壯闊的雙聯大潮中,宕昌縣的每個貧困村都在日新月異地改變着,你追我趕地發展着。

以百姓之心為心,是雙聯干部的發展觀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小康夢是群眾的夢,必須根植於群眾,始終和群眾保持血脈聯系。小康夢是富裕的夢,必須和富民興隴緊密結合起來。小康夢是騰飛的夢,必須和全面發展緊密結合。小康夢,是幸福的夢,也是共同的夢,不能讓一個貧困戶落下。

5月24日下午,我們來到哈達鋪鎮召藏村,遇上坐在文化廣場上涼亭里休息的村民郭改英。她說,以前村里都是土路,我腿不好,一遇上下雨就哪兒也去不了。去年雙聯了,把村里的路也修好了,現在再不用愁出門了。

郭改英又指着文化廣場說,還有這兒,原來是個垃圾場,誰都不愛來。現在給修了這麼漂亮的文化廣場。天天晚上都有活動,不是廣場舞,就是籃球賽。還有好多城里人也開車到我們村兒來打球。我活到70歲了,還第一次看見召藏村這麼有精神。

村支書高進忠說,最大的變化是村里人的精神面貌發生很大改變。雖然人還是那些人,但是感覺有干勁了,精氣神也足了。

龐家鄉松扎村建起了防洪堤壩,蓋起了文化廣場,修葺了便民橋。村支書張忠生指着護莊河堤說,可不能小看了這河壩,對村里人來說太重要了。以前沒有河堤,河床和村莊一樣平。夏天晚上一下大雨,沿河的人家覺都不敢睡,就怕山上的洪水、泥石流下來。有一年發洪水,沖壞了好幾座房子呢。現在有了這護莊河堤,晚上睡覺都能踏實些。

趙清安住在理川鎮陳家溝村。趙清安說,陳家溝因為溝而得名,住在這兒最煩心的,就是行路難、吃水難。人在山頂住,水在溝底挑,往前走一步,往後退兩步。挑一次水,得一兩個小時。年輕人還好些,老人要吃口水可真不容易。村里到哈達鋪鎮有15公里山路,騎摩托車下山,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騎不了多遠,車輪都被泥土「墜」住跑不動。雙聯干部一來,第一件事就把路給修通了。現在真是太方便了,出門再也不用擔心成泥猴兒了,挑水再沒那麼費勁了。聽說今年還要解決全村人畜飲水問題,到時候自來水就能入戶了,好日子真是要來了。

……

這一樁樁、一件件實事,無不是百姓所思所想所盼,無一不喜在百姓心坎里。

然而每次到村里,歐陽堅還是會反復詢問老鄉們,「你們對雙聯行動滿意不滿意?」「你們還有什麼困難和需要幫助協調解決的問題?」「今年收成怎麼樣?」

是的,做群眾最「盼」的事、解群眾最「難」的事、抓群眾最「怨」的事。以百姓之心為心,為群眾利益謀,為百姓生活計,這是雙聯行動的目標,也是雙聯干部的發展觀。

為了盡快改變山鄉面貌,省委辦公廳、省委農工辦、省發改委等聯系單位深入實地調研、反復討論,緊扣「重在聯、貴在為、深在制」的要領去拓展,圍繞落實「六大任務」、打造「三大工程」的目標去深化,從解決群眾最急需的現實問題入手,想方設法籌集資金,盡力幫助聯系村辦實事。在他們的努力下,燈光球場、便民橋、村道硬化、危舊房改造等一批投資小、受益均的項目建成了,老百姓最需要解決的問題解決了,基礎設施改善了,貧困村徹底變樣了。

各級雙聯單位和雙聯干部,時刻拿「百姓心」這把尺子衡量自己所思所為,從急迫的事情入手,從薄弱的環節抓起,政策向扶貧傾斜、資金向扶貧聚集、項目向扶貧靠攏,全力推動「1236」扶貧攻堅行動和「1+17」精准扶貧政策的落實,持續推進「八個全覆蓋」、着力做好「五件實事」。幫建了一大批基礎性、公共性、民生性的建設項目,集中解決了一大批吃水、行路、住房、用電、看病、上學以及防災減災等方面的老大難問題,幫辦了一大批事關群眾切身利益、得民心、順民意、惠民生的實事好事。

五年來,宕昌縣實施農村危房改造1.5萬戶,建成便民橋39座,通暢工程763.5公里,解決了15.4萬人安全飲水問題,集中解決了一批群眾最難心的問題。

五年來,雙聯這種特殊的方式,把相對優勢的「人力資源」直接配置到貧困的地方,並通過配置而來的「人力資源」帶動資金、項目、基礎設施投入,給貧困區和貧困戶帶來更立體多元的扶貧致富指導和支持,把有限的資源真正合理科學、精准地配送到了貧困地區和百姓身邊。

    來源:中國甘肅網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