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以色列立足中東不敗之謎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7-01 07:20



摘自《鴻觀》 作者:宋鴻兵 出版社:廣東人民出版社


以色列建國初期,面臨着內憂外患的重重困難,以色列的領導者通過社會主義的經濟改革穩固了新生的國家政權,而團結一致的以色列安全體系更是有效地抵抗了來自外界的頻頻入侵。關於以色列立足中東不敗之謎,本章內容將為您一一講解。

一、以色列的安全體系無懈可擊

對於以色列而言,第一次中東戰爭是他們的獨立戰爭,猶太人經過了近2000年的大流散,終於建立了自己的國家,而且成功地將其發展成了一個現代化國家。經濟體系完成了工業化和信息化,整個國家的運行效率非常高,組織嚴密,動員能力強大。

1.以色列航空的超級安檢

在這里,我舉個例子進行說明。我的一個朋友是專門做網絡安全的,當年在美國創辦了自己的企業,在美國互聯網界也赫赫有名。他有一次跟我講了一個故事,幾年前他去以色列,坐的是以色列航空,大家都知道以色列航空是全世界最安全的航空公司,從來沒有出過任何事故。以色列航空對安檢有非常高的要求,每個乘客必須提前四個半小時到達機場進行安檢。他按要求提前了四個半小時到了機場,以航的安檢果然比正常安檢嚴很多。歷經千辛萬苦終於檢查完所有東西,在上飛機之前,他又被一個高大威猛的人堵住了,看起來很像傳說中的「摩薩德」。「摩薩德」開始盤問,去以色列的目的,他就說去以色列是參加一個會議,順便考察以色列的高科技公司。然後「摩薩德」接着問是從事什麼行業的,他回答是做網絡安全的。「摩薩德」居然鍥而不舍地追問了無數技術細節,我這個朋友大吃一驚,沒想到以色列安全人員對網絡安全的技術問題都如此了解。

盤問了了十幾分鍾,「摩薩德」竟然還沒完事,他說既然你是搞網絡安全的,那麼我們以色列的公司你了解嗎?我朋友說當然了解,你們最大的網絡安全公司CheckPoint是我的主要競爭對手。「摩薩德」說既然你知道這家公司,那你知道這家公司里有個人叫尼爾·祖克嗎?朋友說跟他很熟。尼爾·祖克是世界上第一批寫計算機病毒程序的黑客,是以色列的一個天才程序員,現在是以色列家喻戶曉的IT英雄,公司在紐約上市即創下了120億美元的天價,尼爾·祖克在美國時,曾是朋友的下屬,這次到以色列就是會見此人。

那個安檢人員一聽朋友認識尼爾·祖克,就說你現在就給尼爾·祖克打一個電話,朋友一看時間,是以色列的半夜三點鍾,就說現在給人家打電話不太禮貌吧?「摩薩德」可不管這一套,只說請你配合我們的工作。朋友沒辦法,只能撥通尼爾·祖克的電話,結果電話一撥對方馬上就接了,說早就料到上飛機安檢一定會被盤查,所以手機壓根就沒關,一直在等盤查電話。這讓我的朋友大吃一驚,真沒想到,以色列全民上下對安全檢查如此重視,想起來還有點嚇人。在整個談話過程中,只要有一個細節對不上,就會陷入大麻煩。

最後總算上了飛機,過了一會兒,「摩薩德」過來給乘客分發水,我朋友問,你不是以色列安全部門的人員嗎,怎麼會上來給我們送水呢?這個人笑着說自己不是安全人員,只是一個普通的空中客服人員。這一驚可非同小可,一個普通的服務員怎麼會問這麼多問題,還問得那麼細。那個人回答,因為我的命跟這架飛機的安全是綁在一起的,如果我的安檢工作出了疏漏,我就會跟這飛機一塊兒栽下去。

這件事情說明,以色列的安全工作不是靠某個人盡心盡力,它是一個高效運轉的完善體系。不只是某個安檢人員勤勤懇懇,做事認真,而是類似尼爾·祖克一樣在以色列很牛的人,也會不關機等着安檢盤查電話,這是很驚人的。它說明以色列整個國家的人都對這套安全體系非常熟悉,而且相當配合。

2.以色列大使館請我去喝茶?

其實,關於以色列安檢我自己也有親身體會。以色列安檢不僅是上飛機的時候要做安檢,其實上飛機之前就已經開始安檢了。2015年5月18日,我在微博上發了一個消息,說我6月份要去以色列。發出這個微博之後,不到5分鍾時間,馬上收到了一封以色列大使館發來的私信。私信中說,宋先生,很高興您要到以色列來訪問,我們非常歡迎,那麼您到以色列後的行程是怎樣的,什麼時候啟程,如果您在以色列要做一些調研工作的話需要我們幫忙做些什麼配合,你要有空能不能到我們以色列大使館來喝喝茶。這說明,在我還沒動身的時候,甚至連機票都還沒定,只是表達了一個要去以色列的意願,5分鍾之內就被以色列大使館發現了,這當然不是人工所能做到的,很可能是高度的人工智能的程序在掃描微博信息。我去過這麼多國家,有發達國家、也有發展中國家,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事。以色列大使館的效率側面反映了整個國家運作的效率。

二、以色列建國初的中東勁敵—埃及

以色列剛成立就陷入了五個阿拉伯國家聯軍的圍攻,以色列之所以能夠打敗對手,組織嚴密和動員能力強大是關鍵因素。反過來看,阿拉伯國家之間的內部矛盾重重,打仗不齊心,這是失敗的根源。

從20世紀50年代以色列建國初期直到20世紀70年代的30年間,以色列最危險的對手就是埃及。埃及是阿拉伯世界的盟主,沙特那時還不行。

埃及是阿拉伯國家中人口最多的大國,而且它西化的時間最早,從19世紀就已經開始了西化,而且發展得非常深入。因為那時埃及出了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物—納賽爾,而導致納賽爾上台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第一次中東戰爭,埃及和阿拉伯國家的聯軍被剛剛成立的以色列所擊敗,這對阿拉伯世界是一個奇恥大辱。

自從伊斯蘭教興起的1300多年來,阿拉伯人始終有一種優越感。因為在中東地區的猶太人一直都是被穆斯林統治的臣民,非常老實聽話,所以阿拉伯人一貫認為,猶太人做做生意,倒騰點高利貸還行,要說打仗,怎麼可能是驍勇善戰的阿拉伯人的對手呢?結果,剛建國、人口只有60萬的以色列卻戰勝了人口是它幾十倍的周圍阿拉伯國家。這次慘敗深深地刺激了阿拉伯人的自尊。

這種刺激的程度可以與1894年的甲午戰爭日本打敗清朝相比。當時大清國也是舉國沸騰,打不過西洋人大家還想得通,可是打不過小日本就對中國人的刺激太大了,這導致了中國現代民族主義意識的崛起和民族主義的覺醒,孫中山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革命口號,清王朝的垮台就是中國現代民族主義覺醒的必然結果。

1952年,埃及出現的情況也是一樣。阿拉伯人的民族主義被第一次中東戰爭的慘敗所激發,直接導致了埃及的法魯克國王被推翻。1954年,納賽爾登上了中東的歷史舞台。

納賽爾一上台,就提出了自己的一整套思想體系,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納賽爾主義或者泛阿拉伯主義。他高舉反帝反封建的民族主義大旗,立志要把阿拉伯世界統一起來,抗擊西方列強對中東的支配。納賽爾把以色列建國看成是西方強加在阿拉伯人身上的殖民枷鎖,阿拉伯人要獲得完全的獨立,就必須團結起來,與以色列開戰,把西方勢力徹底趕出中東地區。這就是泛阿拉伯主義的興起。

阿拉伯人以前是沒有這種高度的民族主義意識的,也沒有這樣的視野。一聽納賽爾的理論體系,耳目一新、心明眼亮,都覺得納賽爾說得對,都要跟着他走,所以納賽爾提出的泛阿拉伯主義在整個中東世界就形成了一種巨大的思想潮流。中東各個國家的年輕人,尤其是年輕軍官,非常向往和追隨納賽爾的這套思想體系。特別是許多巴勒斯坦人,把納賽爾看成他們的救星,他將帶領大家重回家園,就像薩拉丁在1187年將十字軍趕出耶路撒冷一樣。

以色列對納賽爾的號召力非常擔心,納賽爾的泛阿拉伯主義在巴勒斯坦、敘利亞和黎巴嫩受到熱烈追捧,就連沙特、約旦和伊拉克的國王們也難以抗拒納賽爾的影響力,這些人雖然不喜歡反封建的口號,但對於趕走西方勢力,打敗以色列還是支持的。如果納賽爾完成對阿拉伯力量的整合,那可是以色列最大的噩夢。

三、建國初期以色列艱苦奮斗

建國初期的以色列困難重重,雖然贏得了獨立戰爭,但國家經濟卻瀕臨破產。阿拉伯國家對剛建國的以色列進行嚴密的經濟封鎖,連接周邊國家的鐵路公路全被切斷,進出以色列的飛機不能飛越阿拉伯國家的領空,以色列的船只不能通過蘇伊士運河,也不能停靠阿拉伯港口,埃及還封鎖了以色列的一個主要出海口—亞喀巴灣,阻絕了以色列與亞洲和非洲的海上貿易。除此之外,不僅周邊國家都不與以色列通商,甚至在以色列經營的外國公司在阿拉伯國家都受到抵制。因此以色列剛建國就面臨着巨大的經濟困難。

在這麼困難的情況下,以色列仍然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猶太新移民,很多猶太移民都是二戰後從歐洲集中營里面跑過去的。還有相當多的人是被巴勒斯坦和伊拉克等阿拉伯國家趕出來的猶太人,光是這批人就多達60萬,相當於以色列建國初猶太人口的總和,建國一兩年之內來了這麼多人,僅安置就是個大問題,就業問題就更是雪上加霜了。當然,對以色列人而言,生存高於一切,新移民可以迅速增加人口,強化軍隊的實力。

一邊要備戰,一邊要抓生產,同時還要接納如此眾多的移民,解決移民的安置和就業問題。這就導致了以色列政府赤字太大,入不敷出,貨幣嚴重貶值。這時以色列想要生存,就必須依賴三大外援:首先是美國政府的援助;二是世界各國猶太人的捐款援助;三是西德政府的巨額戰爭賠款。如果沒有了這些強大的外援,以色列在建國初期的經濟困境中恐怕很難生存下來。

中國人常說,「救急不救窮」,也就是說援助固然重要,但長期發展還是要靠自己。以色列站住腳跟之後,就把大量的援助資金投入到現代化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上,對交通、港口、水利、電力、通訊等領域進行大規模擴建和技術更新。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地區,在二戰之前幾乎是沒有工業的,只有一些簡單的農具修理,那都是上不了台面的。二戰時,巴勒斯坦作為英美盟軍的一個供應基地,開始發展供應盟軍的紡織、服裝、食品等產業,有了這些基礎,以色列在建國的前十幾年重點發展輕工業,如食品加工、紡織、家具、化肥、制藥、橡膠、塑料、五金制品,這些都是投資少、見效快,可以大量吸納就業的領域。

總之,以色列的思路就是盡快增強經濟實力,減少對外援的依賴。大量的投資和高素質人才造就了以色列的經濟奇跡,在頭25年里,以色列經濟增長率平均高達10%,與日本、西德並駕齊驅。

這是由於以色列時刻面臨着戰爭危險,不優先發展重工業怎麼應付打仗呢?其實猶太人把這個問題想得很透,雖然猶太人的素質很高,但當時,以色列的人口才一兩百萬,資源貧乏,國土狹小,國內市場不夠,所以發展重化工業沒有條件,這叫因地制宜。至於先進武器和軍事裝備,打起仗來就靠美國的軍事援助。這也是以色列比較高明的地方,它沒有優先發展重工業,而是選擇輕工業使經濟很快復蘇,國家富裕起來了,只要有了錢,就可以出口,只要有了外匯,就能換武器,這是以色列人非常現實主義的一種態度。

四、沒有憲法,沒有國教的社會主義共和國

在政治制度上,以色列建國初期有四大特點:它是一個沒有憲法、沒有國教、沒有上帝的社會主義共和國。

1.明確的政教分離和社會主義性質的經濟制度

大家看到這兒可能會覺得很奇怪,一個國家居然沒有憲法,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猶太人的精神憲法是他們的《聖經》,那是人與神定下的契約,比人與人定的契約可靠多了,他們認為自己根本不需要普通憲法。這是他們的傳統。這可能也是所有民主國家中唯一的特例。

其次,以色列為什麼還沒有國教和上帝呢?雖然猶太人是非常信仰猶太教的,但是這個問題跟政治不是一回事,所以國教和上帝要與政治分開,即政教分離。從以色列的建國者們來看,如本·古里安和他的追隨者們,在他們的私生活中,他們都不信仰猶太教,也並不遵守全部猶太律法,他們叫世俗猶太人。他們從建國之初就已經把現代國家的構架想清楚了,就是政教要徹底分開,絕不允許宗教干預政治。宗教的拉比不能插手國家的決策和權力。以色列的《獨立宣言》中也沒有提到上帝。以色列有800萬人口,信仰猶太教的正統猶太人大約有100萬人,不過才占總人口的八分之一,絕大部分猶太人都是世俗猶太人,政教分離是現代國家的核心原則。

最後,說以色列是社會主義是指以色列經濟的社會主義性質。在它的經濟體系中,國有比例的經濟成分非常高。以色列搞的是一套混合經濟模式,即國家控制、合作經營和私人經營(普通企業一般為私營)相結合,國有經濟為主導,合營經濟、私營經濟為次要。在有關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如自然資源、國防軍工、公路鐵路、郵電通信、銀行、電力、農田排灌、水利、綠化等,均由國家壟斷。很明顯,在強敵環伺的外部環境下,政府不壟斷關鍵性的經濟資源,是難以進行戰爭和軍事動員的,國家也就無法生存。在以色列建國之初,其社會主義特點非常明顯。

2.以色列的基布茲:社會主義特色的集體農莊

在農業領域,以色列也明顯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猶太人創造了一種社會主義模式—基布茲。

「基布茲」在希伯來語中的意思就是「集體」,它很像中國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民公社,一切生產資料歸集體所有,任何人都沒有私人財產,吃飯就吃大鍋飯。兒童撫養全部是上公共的幼兒園,一切的社會活動全部是在集體的活動中進行。

他們的分配原則就是各盡所能,各取所需,這是典型的社會主義原則。大家可能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以色列會實行「人民公社」這樣性質的制度呢?其實,以色列搞「人民公社」是有歷史淵源的。這套體系就是以色列的猶太人發明的。早在1909年,俄羅斯已經有很多人具有共產主義思想了。而以色列的很多猶太移民是從俄羅斯過來的,所以他們就在以色列創建了基布茲這樣的集體農莊,到現在已經發展了100多年了。很多基布茲現在非常有錢,而沒有像中國的人民公社一樣走向了失敗。比如以色列先進的滴灌技術,這個技術就是基布茲研究、發明和創造出來的,已經在全世界已經賺了很多錢了。

基布茲對於吸收大量猶太新移民起到了重大作用。二戰以後,很多猶太人從集中營里被救出來,也就是從死人堆里爬出來,他們的親人全部死光了,就剩自己了。歷盡千辛萬苦到了以色列,參加了基布茲之後,他們覺得自己每多活一天都是上帝的恩賜,所以帶有一種強烈的感恩心態。他們雖然已經沒有了任何親人,但是能跟大家生活在一起,跟集體生活在一起,讓他們覺得幸福感很強烈,這就是基布茲跟中國人民公社截然不同的地方。

在以色列建國之初,大量的猶太移民進入,跟當地的阿拉伯人產生了激烈的沖突,甚至發生軍事沖突。所以為了保護自己,遍布各地的基布茲成員組建了哈加納,這是一種准軍事組織,然後他們把分散的指揮權集中起來,成立了最高司令部和參謀部等機構,後來發展成了以色列的國防軍。哈加納的戰斗力非常強大,有2.5萬作戰人員。而且在這些基布茲成員組成的軍隊里,有大量人員是來自蘇聯的移民,因為斯大林一度相信這可以把以色列變成蘇聯在中東的社會主義橋頭堡。為了強化其戰斗力,蘇聯曾鼓勵本國參加過二戰的猶太人老兵舉家移民以色列。在哈加納擁有的2.5萬戰斗人員中,蘇聯裔占到了1/3。

在哈加納中,像坦克兵、炮兵、飛行隊等這樣的專業兵種都?蘇聯裔猶太人,他們工作中只能用俄語交流。在第一次中東戰爭中,阿拉伯人以為他們是在與猶太農夫作戰,其實,他們遭遇的很可能是身經百戰的蘇聯正規軍,只不過是換了身軍裝罷了。

五、對付納賽爾,圍繞蘇伊士運河的博弈

經過前十年的發展,以色列終於站住了腳跟,經濟有所發展,政治基本穩定,國防力量初具規模。經濟上去了,政治穩定了,實力也增強了,再加上歐美的軍事援助,以色列開始准備收拾埃及這個最危險的對手。當時納賽爾的發展勢頭非常猛,再發展下去將會對以色列構成重大威脅。

1.納賽爾蘇伊士運河國有化惹怒英法

1956年,以色列人等待的時機成熟了。納賽爾宣布將蘇伊士運河國有化,這激怒了英國和法國。

蘇伊士運河一直是英國的生命線,連接着它的東方殖民地和英國本土,雖然大英帝國散架了,但是英國、法國以及歐洲其他很多國家的石油從中東波斯灣運過去必須經過蘇伊士運河。所以,對英國來說,蘇伊士運河戰略地位極其重要。

蘇伊士運河屬於蘇伊士運河公司,19世紀初,埃及人搞改革開放的時候,政府就開始投資,興建了蘇伊士運河。但是19世紀中葉,埃及的財政陷入了困境,政府只能拋售蘇伊士運河的股份,這些股份就被英國和歐洲的投資人給買下了。收購蘇伊士運河的大規模交易是由羅斯柴爾德家族主持的,羅斯柴爾德家族也是因為這件事情在英國變得非常有名。

因此,蘇伊士運河的主要股東是英法投資人。自1869年通航以來,公司收入的絕大部分一直流向歐洲,埃及人並沒有得到什麼好處。納賽爾上台之後,對這個事情非常不滿。這時,納賽爾也在搞基礎設施建設,最大的工程就是阿斯旺水電站,本來說好了美國提供貸款,但美國後來反悔了。因為美國發現納賽爾的獨立性太強,他要是把埃及發展起來,很有可能會脫離美國的控制,所以在1950年,美國突然宣布不給他們投錢了,讓他們自己想辦法。這逼得納賽爾決定將蘇伊士運河國有化,用運河收入來補貼阿斯旺水電站的建設。

納賽爾和阿拉伯人的觀點是,埃及已經獨立,運河本來就在埃及的領土上,英法已經賺了80多年的錢,英、法通過蘇伊士運河得到的利潤早就夠開發運河好多倍的收益了,它們早就撈夠了,現在該補償英國殖民埃及這麼多年給埃及造成的痛苦了。但英國人、法國人一聽就急了,合同就是合同,當年是因為你們埃及無能,所以我們把你殖民了,合同到今天必須仍然有效。你現在如果敢對蘇伊士運河進行國有化,我還揍你,這就是1956年法國和英國的態度。當然對英法的態度,所有阿拉伯世界都非常憤怒,戰爭一觸即發。

2.第二次中東戰爭:以色列聯手英法企圖推翻納賽爾政府

以色列發現這是個出手的好機會。於是就跟英法聯手,英法搶運河,以色列拿下西奈半島,雙方兩面夾攻,納賽爾非垮台不可,從此除掉這個心腹大患。這就是1956年的第二次中東戰爭的國際背景。

英法聯合出兵占領了賽德港,並控制了運河地區;以色列占領了埃及的西奈半島。埃及又被打敗了,阿拉伯人簡直憤怒到了極點,二戰都結束十年了,殖民帝國和它們的幫凶還如此猖獗,公然侵略主權國家。讓以色列大跌眼鏡的是納賽爾非但沒有垮台,反而成了阿拉伯世界的超級英雄,因為他是第一個敢於以武力對抗帝國主義侵略的阿拉伯領導人。這次戰爭納賽爾雖然在軍事上打敗了,但政治上卻打了個大勝仗,整個阿拉伯世界為他沸騰了。

最後,美國覺得再鬧下去恐怕不好收場了。因為如果阿拉伯世界全部反對英、法,這會連帶着使他們敵視整個西方。而且中東可能集體倒向蘇聯,影響全球戰略布局。美國不惜采取經濟制裁的手段警告英國收兵,最後,英法以三國被迫罷手。

3.納賽爾成中東政治燈塔

納賽爾成功地收回了運河,趕走了西方勢力,人氣爆表,在整個中東的聲望和地位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在國際上,納賽爾與印度總理尼赫魯、南斯拉夫總統鐵托共同發起了著名的不結盟運動,成為第三世界聲名赫赫的領袖。

第二次中東戰爭之後,泛阿拉伯主義的情緒空前高漲,反帝反封建的呼聲席卷中東。1957年,約旦一批少壯派軍官發動兵變,圍攻了約旦國王侯賽因的王宮(博客,微博),准備廢除王朝,建立共和制度,這些人全都是納賽爾的鐵杆粉絲。親西方的約旦國王侯賽因差點被軍事政變推翻。約旦的領土完整是美國的核心利益,美國是不會讓約旦王朝統治被推翻的。

不過,1958年,伊拉克的軍事政變卻成功了,國王被一批年輕的軍官槍斃了,伊拉克成了共和國。約旦和伊拉克國王本是兄弟,都是先知穆罕默德的直系血脈,哈希姆王朝曾經一度是中東三大勢力之一,現在算是徹底歇菜了。阿拉伯世界只剩埃及和沙特雙雄並立。

此時,納賽爾和泛阿拉伯主義的影響力達到了巔峰。1958年,敘利亞全民公決,決定與埃及合並,成立一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兩國人民幾乎一致選舉納賽爾擔任新國家的總統。納賽爾斗爭取得的巨大成績,使他成為了整個中東的燈塔和靈魂人物。敘利亞開了先例之後,也門也加入進來,於是國名更改為「阿拉伯合眾國」,連伊拉克都躍躍欲試。這是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阿拉伯人真的差一點就實現了超?民族主義大團結。

4.納賽爾險遭沙特刺殺

伊拉克的哈希姆王朝已經垮掉,約旦國王也自身難保,現在的中東阿拉伯世界已經變成了埃及和沙特的兩強相爭。沙特國王看埃及的勢頭太猛了,像他們這種革命性如此強的政府,如果在中東得勢的話,隨時都有可能顛覆沙特王朝。作為先知後裔的伊拉克國王都被抓起來斃了,如果沙特也鬧革命,沙特王室能有什麼好下場?所以沙特國王就要破壞納賽爾統一阿拉伯世界的努力。

1953年,伊本·沙特老國王去世後,他在世的長子沙特即位。這個新國王對納賽爾的影響力非常嫉妒。他曾經賄賂敘利亞的一個部長,讓他暗殺納賽爾,以破壞埃及與敘利亞的統一,這就是謀殺納賽爾事件。這個消息曝光後在阿拉伯世界掀起一片痛罵,甚至可能威脅到沙特王室的生存,沙特王公們趕緊迫使國王交出權力,由他的弟弟費薩爾攝政。六年之後,沙特國王被廢,弟弟費薩爾繼承大統。

六、阿拉伯合眾國終成泡影

費薩爾國王雖然表面上對納賽爾很尊重,承認納賽爾是革命燈塔,沙特也支持納賽爾。但是,沙特不准備加入阿拉伯合眾國,就連新生的伊拉克政府最後也沒有加入。這是為什麼呢?當然是利益—巨大的石油利益讓阿拉伯人在最接近統一的時候卻轟然崩潰了。

泛阿拉伯主義強調阿拉伯人必須實現政治統一,才能增加在世界上的財富和權勢。納賽爾認為,在阿拉伯國家歷史上,中東地區本來是一個完整的聯合體,帝國主義和王朝斗爭,將阿拉伯人肢解為12個國家,由於分崩離析,阿拉伯人才會在1948年失去巴勒斯坦,而且一直遭受外國陰謀的侵害。如果阿拉伯國家想要重新崛起,就必須完成政治上的統一。少數世襲君主和外國公司控制了阿拉伯世界的石油收益,這些錢本該由阿拉伯人所共享。如果不推翻這些封建王權的話,阿拉伯世界的統一進程就難以推動。

這種觀點當然嚇壞了海灣國家的國王們,他們指責納賽爾要推行埃及帝國主義,企圖控制其他國家,為自己撈好處。其實,本質上這就是石油利益的問題。鬧革命的這些國家,像埃及、敘利亞和也門,都是貧油國,也不是說他們沒有石油,而是他們的石油跟中東的其他大國相比太少了;而海灣國家,如伊拉克、沙特以及其他國家,都是富油國,有大量的石油收入。如果說他們要搞合並,變成一個阿拉伯合眾國的話,那就等於是把富油國的石油收入平分給這些窮阿拉伯兄弟們,而國王們憑什麼願意共享呢?

1958年,納賽爾的泛阿拉伯主義革命到了高峰期,但也遭遇了一股強大的逆流。阿拉伯合眾國本身是一種主義,但石油利益更是一種本能。當主義跟本能發生矛盾時,本能往往會戰勝主義。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