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習總提了13個問題 首先就是這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7-01 17:51




去年12月11日,習總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發表了長篇講話。講話中,對黨校工作者,也是理論界提出了13個問題:



1,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


2,如何看待社會主義本質特征


3,如何看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性


4,如何看待加強和改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5,如何看待自由、民主、平等的科學內涵和實踐


6,如何看待西方所謂「普世價值」


7,如何准確把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8,如何深刻領會新的發展理念


9,如何科學認識經濟發展新常態


10,如何看待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11,如何看待堅持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和全面深化改革


12,如何看待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


13,如何看待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


這13個問題很全面,也很深刻,切中了當今中國發展急切需要解決的思想難題。從今天起,學習小組聯合中央網信辦網絡信息傳播局聯合約請一些行業內的資深專家,一起撰文回答這13個問題。


今天推薦第一篇,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鍾君研究員撰寫的《如何看待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原文很長,學習小組節選了其中的一個問題,並做了適當刪減推薦給大家。


今年是馬克思誕辰198周年。


多年來,一些人使出渾身解數試圖證明馬克思「已過時」,卻令馬克思的「未過時」不證自明。馬克思的理論總是「被過時」,恰恰證明馬克思主義「沒過時」。


(一)唯物辯證法沒有過時


唯物辯證法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真理性的重要體現。當今時代,國際形勢風雲變幻、國內改革發展任務艱巨繁重、社會思潮多元多樣多變,唯物辯證法大有用武之地。


從方法論上來說,「中國奇跡」的產生在於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運用唯物辯證法,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的思想路線,勇於變革、勇於創新,永不僵化,永不滯後,不被任何風險所懼,不被任何干擾所惑。


毛澤東的《矛盾論》、《實踐論》、《論十大關系》等著作都是唯物辯證法的中國成果,毛澤東思想指導中國人民和中國共產黨締造了社會主義新中國。鄧小平同志運用唯物辯證法創造性地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社會主義本質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論和社會主義改革論等理論,形成了鄧小平理論,深刻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江澤民提出了富有辯證智慧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刻回答了「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胡錦濤提出了以統籌兼顧為根本方法的科學發展觀,將改革開放的偉大經驗總結為飽含辯證法的「十個結合」,系統回答了「


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就始終貫穿着唯物辯證法。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的正確認識、關於「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新發展理念、關於底線思維的論述、關於正確處理市場和政府關系的重要論述、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要處理好的重大關系的論述、關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要供給側和需求側同時發力的論述、關於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論述等一系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理念的新成果,都無不閃耀着辯證法的智慧。


熟練運用唯物辯證法還有助於我們認清「普世價值」、西方憲政、新自由主義、公民社會理論等西方資本主義思潮的「美麗外衣」,揭示其真實的政治目的,自覺抵制錯誤思潮的侵蝕。


例如,運用唯物辯證法能夠認識到價值觀念和價值事實不是一回事,西方「普世價值」偷換了價值觀念和價值事實的概念,混淆了真理性話語與政治性話語,是在以抽象的共同價值觀念為幌子,推銷其具體的資本主義觀念和制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調的「民主、自由、平等、公正」,與西方國家宣揚的所謂「普世價值」在概念內涵和制度設計上有本質的區別,絕不能混為一談。


(二)唯物史觀沒有過時


唯物史觀通過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等矛盾運動的系統闡述,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指明了人類社會必然走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大道的必然規律。


「兩個必然」(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科學預言沒有過時。


二戰以後,資本主義由國家壟斷加速向國際金融資本壟斷過渡。這在提高生產社會化程度的同時,也在更大范圍實現了生產資料私人占有,進一步加劇了資本主義制度所固有的基本矛盾。


在金融資本的滲透和支配下,西方民主制度被金錢所「綁架」,使得本來就有局限性的資產階級民主陷入更深的困境。


2008年從美國起源而後席卷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就是金融資本全面壟斷的結果。這是自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西方資本主義社會遭遇的最為嚴重的經濟災難。與此同時,社會主義的中國正在創造「中國奇跡」。


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現實國情相結合,創造性地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在同資本主義的競爭中贏得了比較優勢,使社會主義在占世界人口近20%的中國呈現蓬勃生機,並且解決是了世界70%的貧困人口的脫貧問題。更值得關注的是,隨着互聯網的發展,伴隨着物聯網的曙光,共享經濟等社會發展新樣態的出現使共產主義的現實趨勢日益顯現。


(三)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沒有過時


面對蘇東劇變後的世界社會主義的低潮,有人質疑馬克思主義關於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過時了。其實,縱觀社會主義500年的發展歷史不難發現,馬克思恩格斯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分析資本主義社會得出的科學社會主義結論,同樣沒有過時。


2013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對社會主義500年的歷史進行了系統闡述。


第一個時間段是空想社會主義產生和發展。一大批空想社會主義思想家揭露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的全部基礎,對未來社會提出了一些積極主張和有價值的猜測。


第二個時間段是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19世紀中期,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並把社會主義思想置於這兩大理論基石之上,從而實現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


第三個時間段是列寧領導十月革命勝利並實踐社會主義,使社會主義實現了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飛躍。


第四個時間段是蘇聯模式逐步形成。就是單一生產資料公有制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計劃經濟體制、權力高度集中的政治體制。蘇聯模式曾經發揮了巨大作用,但其內在的問題也隨着時間推移不斷變得積重難返,終於導致1991年的蘇東劇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暫時陷入低潮。


第五個時間段是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的探索和實踐。在迅速醫治戰爭創傷、恢復國民經濟的基礎上,創造性地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第六個時間段是我們黨作出進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正如習總書記指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而不是其他什麼主義,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不能丟,丟了就不是社會主義。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是歷史的結論、人民的選擇。


98年金融危機發生後,冰島人民上街抗議

(四)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沒有過時

有人以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過時了,《資本論》過時了。這個說法是武斷的。

遠的不說,就從國際金融危機看,許多西方國家經濟持續低迷、兩極分化加劇、社會矛盾加深,說明資本主義固有的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依然存在,但表現形式、存在特點有所不同。

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不少西方學者也在重新研究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資本論》,借以反思資本主義的弊端。

德國學者埃爾瑪·阿爾特法特在《馬克思提供批判分析的「跳躍點」》一文中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時,「

馬克思主義理論被再度發現了」,人們在危機中找到了馬克思主義,它「有助於分析當下的金融和經濟危機、現實積累與金融市場的關系以及勞動和性別關系的變化」「可以增進對資本主義運作方式的理解,能消除自我蒙昧,並助力政治實踐」。

2008年至今的世界經濟危機最初以次貸危機的面目示人,表面上看是一場金融領域的危機,但經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分析之後會發現,這仍舊是一場典型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其根源在於(房地產)生產的相對過剩。

正是為了消化美國房地產領域的過剩庫存,地產商才聯合銀行家用「零首付」、「低利率」的方式吸引低收入者購房,這才產生了大量次級貸款。為了消化這些次級貸款,華爾街金融家才發明花樣百出的金融衍生品,並銷往全世界,用來轉移風險。一旦經濟下行,低收入者勢必將大規模地放棄繼續供房,而次級貸款金融鏈條的斷裂,首先表現出來的形式就是「次貸危機」,然後就是沿着各種金融衍生品向全球蔓延的世界經濟危機。

所以歸根結底,這一次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仍舊是生產相對過剩的危機,它仍舊沒有跳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視野。

西方資本主義世界表面看起來社會經濟欣欣向榮,但其實內部貧富差距已經達到了相當大的程度。

早在一百多年前,馬克思就在《資本論》中指出,資本主義私有制必然導致社會貧富差距不斷拉大。一百多年過去了,這個資本主義之痛已然成為病入骨髓,難以根治。

法國學者托馬斯· 皮凱蒂撰寫的《21世紀資本論》就在國際學術界引發了廣泛討論。該書用翔實的數據證明,美國等西方國家的不平等程度已經達到或超過了歷史最高水平,認為不加制約的資本主義加劇了財富不平等現象,而且將繼續惡化下去。

作者的分析主要是從分配領域進行的,沒有過多涉及更根本的所有制問題,但使用的方法、得出的結論值得深思。資本主義數百年的發展,既沒有解決貧富鴻溝的問題,同樣也沒有解決生產相對過剩的問題。資本主義只能通過爆發一場嚴重的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即犧牲已經生產出來的生產力,來平衡社會生產和社會需求之間的關系,從而出現危機、蕭條、復蘇、繁榮、再危機的循環。

文/鍾君(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

    來源:學習小組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