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從連雲港事件中要汲取什麼教訓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8-16 09:20
安邦咨詢授權和訊網智庫發布
引人注目的連雲港(601008,股吧)群眾抗議核循環工廠落戶事件,以連雲港市決定退出核循環工廠選址名單暫告段落。從民意影響決策來看這是一次勝利,但對中國的核電發展計劃來說卻是一次挫敗。中國計劃新建數十座核反應堆,目標是到2030年非化石燃料占全國能源消耗需求的五分之一。如果這些反應堆全部按計劃建成,中國在核電領域的規模將位列世界第二。但要實現這個龐大的發展計劃,需要中國提高乏燃料的處理能力。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引述馬里蘭大學國際與安全研究中心的周雲發表於2011年的一篇論文,中國在核電站內部處理核廢料的能力將在2020年達到極限,發展站外儲存將把這個期限延長到2035年。
由於中國已選定循環利用乏燃料的路徑,乏燃料處理這個全球都很棘手的問題,在中國變得十分迫切,可稱得上是中國核電(601985,股吧)領域的重要問題。中國核工業集團將與法國阿海琺(Areva)在中國合資修建一座核廢料處理廠,並已選定六個建廠候選地。但在連雲港市爆發抗議後,連雲港市政府將該市從候選名單上撤除。此次事件顯示出,隨着中國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維權意識上升,過去完全由政府主導涉及環境問題大型項目的模式,正在受到越來越大的挑戰。中央政府也要意識到,在新形勢下,地方政府對於類似事件的處理思維和態度也在發生變化。
連雲港的抗議是因居民反對而導致核項目被取消的第三個例子,此前兩例分別是在長江岸邊擬建一座核反應堆以及在中國南方建設一座核燃料處理廠。考慮到建設核循環工廠對中國核電發展的戰略意義,可以肯定的是,連雲港事件不會根本阻止中國建設核循環工廠的步伐。對中國政府來說,今後要更多考慮的是如何選址,以及如何與公眾進行溝通。在選址方面,東部沿海經濟發達、人口密集的城市可能並不適合布局核循環工廠,在交通相對便利但人口相對稀少的地區以及離島區域,可能比較適合選址。政府最需要改進的還是如何與公眾溝通。在我們看來,有如下重點:一是政府要增大信息透明度,專門針對公眾溝通來設計信息披露機制;二是加大對核循環工廠的技術介紹和安全性介紹,增加公眾對相關技術和工廠運行的了解,避免公眾在信息嚴重缺乏時的誤解;三是借鑒國外已有的核循環工廠建設的案例,用於國內公眾溝通;四是設立固定的公眾意見反映渠道和公眾溝通機制,主動加強溝通,以獲得公眾的理解和支持。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