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推深港通暗藏重大目標:促A股「法制化」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8-17 07:50
有評論文章指出,國務院昨批准深港通,中港股市早已偷步炒作,投資者搭順風車要留神。惟中央更盼藉深港通促A股法制化,以攀國際台階,此須中央打開門戶外,更要加快改革讓A股與國際接軌。這篇文章具有一定參考意義。
深港通終開車 促A股「法制化」
國務院在港股收市後宣布批准推深港通,令港股期指一度升逾二百點。惟投資者要搭順風車莫太心紅,皆因中港股市早已偷步炒上,如港股國指本月來已累升逾8%,升幅已不少,須防炒家在好消息兌現後趁機出貨。
惟相比短炒策略,更值得留意的,實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首次形容,深港通是內地資本市場法制化、市場化和國際化的堅實一步。在這「三化」之中,中央更以法制化先行,凸顯盼A股市場敞開更大門戶,吸引更多外資參與,以拉近中外市場特別是法制上的差異,令A股進一步市場化、國際化。
然而,開通深港通是否就可吸引更多外資,實未能太過樂觀。皆因從滬港通的經驗看,相比內地資金較積極南下,外資北望的興趣仍較有限。此固受內地經濟放緩、人民幣趨貶等因素影響,惟更關鍵的,應是中外資本市場體制的落差,此至少有兩方面。
一是交易制度靈活性。外資對A股興趣不高,一定程度因中外交易規則差異,如內地個股的漲跌停機制,因不少股份經常大上大落頻繁被觸發,影響買賣靈活性。惹外資更關注的是,去年股災期間不少上市公司濫用停牌機制,嚴重影響股市流通性,中證監雖已推新規防范,惟有關措施能否順利執行,尤其在較滬股更波動的深股持續有效運作,尚待更多實戰驗證。
收窄制度落差 吸引外資關鍵
二是企業管治水平。國際市場一直不乏中國概念投資,無論是港股或美國上市的中概股等,惟近年外資對這些資產日趨審慎,主因之一是對中資企業的管治水平疑慮日深。而深股以中小型公司為主,企業管治水平屢受關注,如何透過加強監管法制規范,助內地上市公司的企業管治追上國際水平,將是深港通能否增強對外資吸引力的必答題。
中央拍板推深港通,更一並取消滬港通、深港通的買賣總額度限制,大增外資參與A股的空間,顯示中央推股市、金融改革決心,願敞開更大對外門戶。惟深港通開門迎客,中央更須借機拉近中外資本市場法制落差,才有望令A股更市場化與國際化,助A股邁向與中國經濟實力相匹配、具更大國際影響力與話語權的國際級股市。(文章來源:hket)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