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市場化去產能難奏效 政府之手不可或缺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8-25 11:31
和訊網消息 據工信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僅7月份全國完成壓減煉鋼產能826萬噸,去產能動作明顯加快。對此,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作客和訊網《中國經濟學人》欄目時表示,隨着經濟結構調整,鋼鐵需求已從增量進入減量發展階段。在通過市場淘汰無效產能過程中,政府的托底作用不可或缺。
李新創進一步強調,今年鋼鐵企業的經營狀況產生好轉,更需要政府堅定去產能的決心,不能簡單地理解政府依法依規淘汰落後產能就不是市場行為。如果沒有公平公正的政策環境,好企業也難以生存。
「僅環保成本一項,達標企業和不達標企業就差出將近200元」,李新創表示,這導致了目前鋼鐵業劣幣逐良幣的現象,而這只能靠政府發揮作用。
持同樣觀點的,還有蘭格鋼鐵研究中心徐莉穎。她撰文總結過去過去十年鋼鐵去產能的經驗發現,單純依靠市場經濟的槓杆來調節已經難以發揮作用,而當前集聚強大的政策力度、結合所有執法部門,從中央到地方政府責任明細,層層負責到位,史上最嚴厲去產能定會給行業帶來顛覆性的痛。
剛剛結束的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和脫困發展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要求「全國各地不得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再備案新增產能的鋼鐵項目,所有備案鋼鐵項目必須落實產能置換指標,並向社會公告。三年內停止審批新建煤礦項目、新增產能的技術改造項目和產能核增項目,堅決防止產能邊減邊增」。
徐莉穎認為,從一系列動作可以看出,在鋼鐵行業去產能的過程中,「控制增量」和「清理存量」正在同時進行。
不過,李新創提醒,鋼鐵行業資本密集型、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等特點,要正確處理好其規模性、技術性,以及對就業拉動和地方經濟的重要性,而不能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理想化。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