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中國外債風險可控 對人民幣貶值壓力大幅減弱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8-26 11:20


和訊網消息 8月25日,人民日報海外版援引國家外管局相關負責人報道稱,盡管2001年以來中國外債規模上升較快,但結合中國外債余額變動、結構變化、潛在風險,以及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情況,中國外債風險目前處於總體可控的狀態。外匯專家韓會師表示,外債償還對人民幣施加的貶值壓力已經大為減弱。

數據顯示,中國外債規模(不包括中國香港特區、澳門特區和台灣地區對外負債)從2001年的2033億美元增至2015年末的14162億美元。截至2016年3月底,中國全口徑外債余額13645億美元。


人民幣貶值預期主導市場的情況下,較大的外債規模一旦出現集中償還,將對人民幣匯率造成極大沖擊。不過,韓會師認為實際情況絕非數據表現得那麼恐怖。

首先,13645億美元的外債中,人民幣債務占了44%,這部分不會導致境內購匯需求,因此不對人民幣匯率構成貶值壓力。

其次,從借債主體來看,政府和中央銀行的外債主要為中長期債務,短期沒有償還壓力。事實上,只有外債凈減少時才會產生境內購匯需求,但近兩年政府和中央銀行的外債規模不降反升,因此,這部分外債並會對人民幣施壓。

真正帶來貶值壓力的是來自存款類公司和其他部門的外債償還需求,截止3月底,規模為9380億美元。在這一部分外債中,短期外幣債務約有4028億美元。不過,韓會師認為,其中可能存在較大高估。

「因為政府和中央銀行的外債中,邏輯上應該絕大部分是外幣債務,本幣債務極少。這就意味着銀行部門和其他部門的外債中,外幣債務所占比重應該大幅度低於56%的總體水平。換句話說,在2016年3月底,雖然我國外債總額高達13645億美元,但是最可能給人民幣施加貶值壓力的外幣債務總額頂多不會超過4000億美元,占比不足三分之一。」

而就算是4000億美元的短期外幣債務,也並非意味着存款類公司和其他部門一定會在2017年3月底之前進行凈償還。一方面,企業運營需要保持連續性,不可能一次性將外幣債務全部償還,另一方面,企業對未來匯率的走勢看法不同,部分企業甚至可能增加債務。

總體而言,外債償還對人民幣構成一定貶值壓力,但目前已不是壓力的主要來源。韓會師認為,人民幣貶值預期下,企業低下的結匯意願,以及普通民眾較為旺盛的購匯需求才是結售匯市場持續逆差的主要原因。只有逐漸淡化人民幣單邊貶值預期,強化雙向波動預期,才能刺激企業結匯,弱化民眾購匯動力,從而最終消除人民幣單邊貶值壓力。

【作者:和訊獨家】【了解詳情請點擊:www.hexun.com】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