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賺60倍!20年老股民總結的炒股經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9-24 14:58
作為一個私募投資人,李先生今年的戰績不錯,在大盤暴漲的階段里獲利豐厚,之后的大跌雖然盈利有所回吐,但在大盤4500點以上的時候,他已經由9成以上的倉位降到了4成,所以在行情過山車的時候,保住了絕大部分的利潤。
李先生常說,在大家樂觀的時候悲觀,在別人悲觀的時候樂觀。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巴菲特價值投資者理論的實踐者。
資深老股民 曾5年賺60倍
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李先生就辭去了旁人嚴重羨慕的國企工作,他的家人對此也很不理解,但是他還是義無反顧的成為了一個職業股民。
李先生解釋說,在國企過的確實很舒服,生活上有保障,也不是非常累,在當時看來確實是個金飯碗,大多數親朋好友對他這份工作都很羨慕。“但我天生就是個不安分的人”,李先生說道,“當時很多人下海做生意都發了,我身邊就有幾個,短短兩三年時間就身價幾十萬了,而在國企雖然舒服,工資也不錯,但是要賺到那么多錢,是不可能的。”
后來,他發現周圍有人在炒股,於是他也開始去摸索著了解,“當時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東西,就是聽人家說,低價買了之后高價賣出就獲利了,而且填個單子就把交易都完成了,不少人都賺了大錢”,李先生笑道,“我一聽這賺錢太容易了,於是就這樣稀里糊涂的開始做股票了。”
那一年是1992年,初入市的李先生把自己攢了幾年的5000塊錢投入的股市,運氣似乎從他一開始入市就站在他一邊,買什么都賺,幾個月時間資金就做到2萬多,在炒股的同時,他也不忘了學習,看了不少炒股方面的書,之后有陪有賺,但總體上是賺大賠小,資金像滾雪球一樣,由小變大。到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李先生的股票賬戶上已經有了30萬的資金了,這在當時已經是一筆可觀的財富了。
轉戰私募 成為堅定的價值投資者
2005年以后,李先生不再單槍匹馬的戰斗,他自己開了一家投資公司,做起了私募,借著2006、2007年大牛市的東風,李先生的私募基金順風順水,客戶遍布大江南北,基金的規模上億元。
這時的李先生已經有了較為成熟的交易系統,他對筆者談到,“做了這么多年的股票,憑借天賦也好,運氣也好,開始幾年賺到了第一桶金,可是之后一直有賠有賺,並沒有把資金真正的做大,后來我發現,其實做股票要傻一些,研究過那么多的投資理論,巴菲特的投資理念最適合我,其實就是在大家樂觀的時候悲觀,在別人悲觀的時候樂觀,正所謂大道至簡。”
自從開始做私募以后,李先生一直在踐行著巴菲特投資理念,在2013年的時候,李先生就已經開始逐漸版面了,“當時創業板很多個股已經開始上漲了,雖然我也有一些創業板的個股,但是倉位很低,大部分倉位都版面在藍籌股上,尤其是軍工相關的制造業個股上。”
2013年並沒有給李先生帶來很高的收益,但他認為,當時絕大部分個股的價格已經非常低,而且成交量也非常小,后面必有行情,就這樣一直等到了2014年7月份,整個a股市場開始了這波轟轟烈烈的牛市。
時間到了2015年5月份,大盤已經突破了4000點,很多媒體、專家都在鼓吹大牛市論,全國人民都瘋狂的涌入股市,這時李先生感覺不對了,所以當大盤在4500點以上的時候他開始逐漸減倉,直到剩下4成左右的倉位。“我出掉的6成倉位,已經相當於1.8倍的本金了,就算剩下的4成倉位跌到0,我也還有80%的收益,我已經立於不敗之地。”李先生笑道。
20年的炒股心得
在談到目前的大盤情況的時候,筆者問他現在能不能入市,李先生表示,目前大盤連續大跌后,牛市的走勢已經被完全破壞了,可能會出現反彈,但是要再度走出6月份之前那樣的牛市很難了。
“現在已經不是再進入股市的好時機了,行情在上半年已經走完了,你現在進去會很受折磨。”,李先生笑道。
最後筆者問到李先生這么多年炒股的經驗有沒有什么總結,李先生爽快地談了談他的經驗,筆者總結為以下幾條:
1、股市里的錢是賺不完的,所以不必貪,錯過一些行情沒關係,因為錯過不是做錯,不賠錢。
2、如果資金在100萬以下,那么在一波牛市里翻倍並不難。
3、不要迷信主力,主力其實並不比散戶好做,他們也會被套,而且行情不好的時候,他們很難出貨。
4、買入正在筑底的股票才是最安全的;買入正在逐漸加速上漲的股票是最正確的。
5、敢於承認錯誤、有效地控制虧損才是你在這個圈子里生存的根本,其重要性遠遠大於今天不能獲利。
6、無論什么方法,只要掌握一種就足夠了。
7、在股市里,要學會空倉,實在忍不住的話,留下一小部分資金在里面,其他資金轉出去。
8、高手不會在股票已經明顯進入下降頻道后再出貨,而是更早,甚至在上升途中就開始出貨。
9、基本面分析是戰略,技術分析是戰術,兩者結合起來成功率會提高很多。
10、不要看別人的股票賺錢眼紅,堅定自己的判斷,只要你的判斷是正確的,總會有收獲,有的時候需要用時間來換空間。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 如何發揮多重資產策略的最大優勢?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